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二百三十九章 悠悠秦淮

第二百三十九章 悠悠秦淮

    “是顺其自然,还是坚决斩断她的一缕情感?”

    方楠反复思考数遍,感觉这两个应对,都不是正确选则。

    在这个时代,用真实情感,或许可以溶化掉她内心的藩篱。

    方楠握住柳如是的柔荑,含在掌心轻轻摩搓,看到柳如是眼睛慢慢睁开,展露出温馨的微笑。

    柳如是似乎在他眼中,看到一扇开启的大门,感觉到在那扇门后,有一个属于她的世界。

    柳如是张开双臂,方楠把她拥入怀中,感受到她身上的温暖。

    “我想游历名山大川,欣赏天下秀美,还想拜访其中的先闲,聆听教诲。”

    “不要太久了!”

    “嗯……”

    两艘十丈长的大型漕船,缓缓停在河道中心,被几十个工匠用粗木方连接起来,铺设上木板后,只用两个时辰,便在秦淮河上,搭建起一座三尺高的舞台。

    铺上红毯挂上彩灯,萧思音率领众女登台开始排练,秦淮河上悠扬的歌声,吸引很多百姓站在岸边围观,连同河中游览的画舫也蜂拥聚来。

    回到“山河楼”,萧思音就取出一张歌单放到桌案上:“这支歌曲没有人能够唱好,连我也不行。”

    方楠看着歌单眉头都皱在一起,他清楚没有在尸山血海,弓矢弹雨中穿行过的人,是唱不出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情感。

    踱了两圈,方楠吩咐小豆子,去陆战营中挑选一百名嗓音好的士兵快速赶来。

    忽然,方楠想到了秦良玉,虽然她已经年近六旬,但与前世的老歌唱家相比仍算年轻,决定让萧思音拿着歌单去试一下看看。

    方楠负手在码头边来回踱步,不时向夫子庙望去。

    一声马嘶在路上响起,秦良玉发系布帕,身披山纹甲,手持白杆枪跃马立于方楠身前。

    看到白杆枪前刃斜生短镰和杆尾铁环,方楠心道:“这支部队应该是当今天下,战力最强悍的山地部队了!”

    (白杆长矛是明末忠贞侯、四川总兵秦良玉,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而创制的武器,它用结实的白木(不需要染色)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

    “小伙子,你看老身还能战否?”

    秦良玉收枪横陈于鞍头,周身上下散发出浓浓战意。

    “呵呵呵呵”

    “马夫人英雄了得,方楠拍马不急。”

    “小滑头,如何学得油嘴滑舌?”

    “走,去舞台上熟悉一下环境,老身已经有五十年没唱过歌了。”

    虽然与方楠只有一面之缘,但秦良玉发现他古道热肠敢作敢为,非常看重情义,心中颇为欣赏,所以看做自己晚辈,言谈间少了些许隔膜。

    方楠跨上战马,并骑而行沿河岸返回。

    “小子!”

    “歌写的真好!”

    “不愧被人称为方一曲,刚才小丫头一开口,老身就喜欢上这首歌曲,学唱一遍就想提枪上马驰骋沙场。”

    “词好!曲也好!”

    “嗯,能文能武,比祥麟强多了!”

    还有一句“心思也非常狡诈”但秦良玉并没有说出口,她对于方楠在朝中干的事情了解一些,很欣赏他的胆色。

    几件事情联系琢磨,她发现方楠似乎能把握住纷乱局势下的关键所在,这份本事可就不简单了。

    秦良玉脸上带着一种好奇,和难以想像的神态看向方楠,心道:“单看他词曲之名远播,谁又能想到眼前这个貌似文仕的青年,曾率军在大凌河战场上与建奴血战,一举击破重兵包围,营救出两万余人。”

    “方将军真是个才子啊!秦良玉戏谑的称赞了一句。”

    这下把方楠夸的,连脖子根都红了,他面对“才子”两字感觉非常的羞愧。

    秦良玉拒绝任何人搀扶,轻松走上舞台,在萧思音帮助下,尽情唱了两遍。

    在她唱出第一句时,方楠就感受到硝烟气息,感觉竟然一点也不比原唱差。

    天还没亮,秦淮河两岸就响起整齐的跑步声,以“山河楼”为中心,向两边各延长半里的河岸边,每隔十步便有一名“水军陆战大队”的士兵背河警戒。

    起早的居民,看到这些士兵身姿笔挺啧啧称奇,有好事的凑到身前,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却没有一个人开口回答。

    方楠早上来到河边时,看到以舞台边角竖起的长杆为基柱,数十条彩绸横跨水面,在秦淮河上形成一条七彩虹桥,由远处看去更显壮观。

    此时,舞台上已经有歌姬登台献唱,一段段小曲吸引很多居民,搬着小凳子跑到河边欣赏。

    随着两岸围观百姓越来越多,肩挑车推的货郎,一边擦抹脸上的汗水,一边快步奔向人群。

    小孩子们看到热闹场景显得格外兴奋,在岸边撒欢儿奔跑嘻闹,引得妇人手拿柳条追打,拎着他们耳朵拽到一边坐了下来。

    一个六旬老货郎,卖出几斤梨子,开心的将铜钱装入袋中,看到售出半数水果,在心中乞求老天,希望这样热闹的场景,再持续两天。

    一胖一瘦,两个满脸横肉的青年,走到老货郎身边,每个人抓起两个梨子,嘻笑着啃了起来。

    老货郎见他们举止如泼皮一般,根本没有掏出铜钱给自己,只好叹口气,忍了下来。

    一个青年指向老货郎厉声说道:“你看什么看?爷吃你两个梨,还心疼了咋滴?”

    “哈哈哈哈”

    发现老货郎惊愕畏惧连忙后退,两个泼皮摇头晃脑开心大笑。

    “啊!”

    “哎呦!”

    一只枪托重重砸在胖泼皮脸颊上,疼的他大喊一声,手捂面门带着圆滚身体,快速原地转了两圈,然后扑倒在地上,吐出三颗带血的牙齿。

    瘦泼皮发现其余士兵没有过来,胆气一壮在腰间抽出短刀。

    看到他这个动作,掷弹兵露出淡淡的笑意,他慢慢退下铳口上的刺刀,然后左腿小跨一步,手持火铳快速刺向扑来的瘦泼皮,铳管拔开短刃,略一犹豫点在瘦泼皮肩头。

    即便掷弹兵手下留情,泼皮仍是被铳管戳的连退数步,一屁股坐在地上,龇牙咧嘴揉捏肩头,痛得连叫喊声都发不出来。

    掷弹兵收铳,然后就是一个利落的向后转,小步跑回原来位置,依旧如标枪般站立,如同没有发生任何事一般。

    围观百姓,看到士兵威武形像,纷纷击掌叫好。

    就在此时,三个腰插短刀的劲装汉子,在小巷中跑了出来,向倒在地上的两个泼皮踹了几脚后,拽着他俩衣领拖出人群。

    不问可知,这几个壮汉定是商帮派出的外围护卫。

    老货郎在筐中挑出两个梨子,送到士兵身前,却被他挥手拒绝。

    “好兵!好兵啊!”

    回到人群中,老货郎向周围百姓连口赞道,顿时引发出阵阵叫好。

    天过午时,河上聚集大量画舫,仕子们得知秦淮众多佳丽名援,被“方一曲”邀来献唱,所兴赶来凑个热闹。

    云集而来的画舫塞满河道,书生们只好登上方楠事先准备好的数艘大型画舫,驶到舞台近处观赏。

    “吃着小厮送上的精美茶点,听着悠美歌曲,仕子们在画舫上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填赋诗词铺纸淋画,玩得是不亦乐乎。”

    柳如是今天心情颇佳,换上一袭男装,唇上还贴了两撇极假的胡子,与几位相熟仕子在一起填词作曲异常开怀,看得方楠是不住的摇头。

    天色渐暗,随着巡府张国维和镇守太监卢九德到来,“山河楼”开业献唱会,渐渐进入正曲阶段。

    十几只胡琴声响起,悠扬凄凉的乐曲,在秦淮河上荡起微微波澜。

    “山河楼”中十个“小舞女”簇拥着萧思音,随着歌曲前奏登上舞台。

    “萧大家!萧大家!”

    画舫中的仕子们,停止吟诗作画,高喊着萧思音的名子,向舞台上挥舞手臂。

    “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

    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春花最爱向风中摇摆,

    黄沙偏要将痴和怨掩埋。”

    阵阵热烈掌声和叫喊声,在秦淮河两岸轰然响起。

    普通老百姓,哪有机会观赏这种歌曲,一时间欢腾雀跃,大批懒在屋中的闲人,也闻声走出来涌向岸边。

    山河楼上,卢九德哈哈大笑两声,“好久没有听到萧大家的歌声了,今日定是不虚此行!”

    张国维向方楠拱手笑道:“久闻方总兵词曲一绝,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凡响!”

    方楠连忙拱手向二人道谢!

    “爱到不能爱!

    聚到终需散!繁华过后成一梦啊!

    海水永不干!天也望不穿!红尘一笑和你共徘徊!

    萧思音一曲落下,秦淮河两岸几万百姓的掌声,瞬时淹没了她致谢话语。

    她这是第一次面对上万人献唱,显得非常兴奋,兴高采烈向四周观众不断挥手致意。

    明心通窍的笛声,在空中悠扬飘荡,萧思音在台上随着“梦里水乡”的前奏漫步。

    柳如是今天换上粉裳绿裙蹬台,如同池塘中含苞待放的莲荷,看起来十分清丽可人。

    此时她已经站到舞台边缘,看着萧思音摇曳歌唱,目光中露出艳羡之色。

    柳如是羡慕萧思音拜刘宗周为师,更羡慕她早于自己认识方楠。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