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二百九十八章 舌战督臣

第二百九十八章 舌战督臣

    孙传庭如今闲赋在家,看似像一介布衣书生,但他可是正经的进士及第,下到地方县令,上至中枢部门官员,人家都曾居其位而知其情,单论出场效果,若无城外炮声配合,方楠还真比不了。

    一群武将,皆是老于世故,得知孙传庭出身,纷纷抱拳回礼,无论丑俊,脸上都挤出一团和气,心说这种赋闲人物,没准哪天就朝服上身,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

    方楠此时驻立厅堂之中,落落寡欢是无人问津。

    张宗衡抚须观之,片刻后他已洞悉许鼎臣心迹,这种事关利益形态的变化,对于一个久历朝堂的重臣来说不已为然。

    见方楠率军而至且战力彪悍,许鼎臣心生连络之意,如此一来,即能减化本督于战之权,又可彰显其功,更有拒宣大兵马退返之意。

    如今这孙传庭都已经搬了出来,足见许鼎臣谋划绝非数日之功,现在方知此人心算之多,远超自己过往所见。

    张宗衡那也是一方封疆大吏,转瞬间看清眼前的局势。

    “汝若聚之,吾必断之。”

    “只要赶跑方楠这小子,许鼎臣想凭借晋地边军卫所几万兵马,从容击退十余万流贼,那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别以为弄来个孙传庭,就能谋出个全胜之策,如此容易的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又从何处道来。”

    “咳咳……”

    孙传庭此时出现,无形中使方楠本就不高的人气,又降了几分,张宗衡见众人寒喧渐止,立即出声肃音,平息官厅内的喧哗。

    “衡,总摄两镇兵马,未敢言轻退流贼,汝方过弱冠之龄,统属万余部众,号龙虎之将,常言铳炮之威,平贼如摧枯拉朽,果有之乎?”

    众将闻言,看出张宗衡要向方楠发难,是以立刻闭口禁声,欲观下文。

    “火候拿捏的挺准,宣大总督果然有几分老辣。”

    方楠暗骂一句,翻手将金鞘宝刀托于掌中,轻叩卡簧弹出三寸刃芒,光影闪动透出丝丝杀气。

    环视众将片刻,方楠才淡淡一笑,“观贼之形骸,如刍狗盲行,此乃方某谦逊之言也!”

    “呵呵呵”

    张宗衡抚须而笑,“将军自诩才情过人,战则胜,曲则鸣,何故贬至平定百户?蕞尔之职,怎具统兵之威,扶举众校之勇?”

    这句话语带多关,明里称颂方楠不仅勇猛,而且能词善曲,内在含意,却说他只有匹夫之恣,才学浮夸不懂礼仪,身着奇装异服。且言其势微难立,无力与诸党相斗,终落个百户罪罚。

    张宗衡剖解方楠短处,也是要让许鼎臣听一听,让他看清形势。

    “晏婴虽矮,却能使楚。方某出身布衣,上马提刀内斩贼寇,外屠建奴。身居其功,亦是忠君护民所得。遭屑小之害,委身百户,却手撑高义,救万千百姓于水火,卫大明飘雨之江山,拥华夏风华于正统,敬先贤古圣之铭言。万千兵马,安敢不尊旗纛之令,盈盈之贼,何能避吾之锋芒。”

    方楠星目圆睁,慷慨而言,血气勃发,挥手而扬,刀锋又显半尺,凛凛杀气鼓荡,衣袂飘飘,似团雄雄烈火,威势迫人。

    “心胸刚直,此子果有过人之勇,面对封疆大吏,不落大将风范。”

    许鼎臣轻摩扇骨,对方楠之态点头赞许,张宗衡出言责难,他乐得坐壁上观,待方楠不堪其辱,再出言助其脱困,以便日后论战有主次之分。

    单看眼下境况,方楠并不是个易予之辈,自己竟也想当然了。

    “住手!”

    许鼎臣见方楠刀光流转,突然想起他的斑斑劣迹,不由脸色大变,疾声高呼。

    “方楠殿斩麻登云,炮轰抄关,纵兵金陵,哪一件不是胆大妄为,当下张宗衡出言叼难,保不准他再来个刀斩总督!”

    许鼎臣此时真摸不准他的脉了。

    “呛呛呛……铮铮……”

    喝声未止,官厅之中顿现刀光剑影,贺人龙,虎大威,猛如虎,各自跨步前冲,手持利刃将张宗衡挡在身后。

    艾万年,王忠,等人也抽出刀剑,纵身跃到厅堂之中。

    “呔……”

    一声大喝之后,马祥鳞挥剑站到方楠身侧全神戒备,虎目圆睁扫视众将。

    “唉?唉?”

    “这是闹得哪般?”

    曹文诏张开双臂,站在两方之间,“同殿之臣何以刀兵向相,有事慢慢说!慢慢说呀!”

    “方老弟,方老弟,快把刀收起来!”

    曹文诏此时还一脸懵晕,心想这说着说着,怎么还动上刀了呢?

    众将见曹文诏出来化解,渐渐散了气力收住脚步,但听到那句同殿为臣,立刻想到麻登云之死,神色顿变,再度紧握刀剑虎视眈眈。

    “冲”

    人随声至,大川手持绣春刀,率领几十个家丁,轰隆隆撞进官厅,守卫哪是这群壮汉对手,猝不及防,被冲的东倒西歪躺倒一地。

    大川没有听到兵器交击之声,心知方楠无性命之忧,所以才未动杀念。

    见方楠被众将环视,大川纵步顶开曹文诏,舒臂扬刀,厅堂之中顿闻锋刃低鸣。绣春刀横斩,在大川身前划出一道光弧,磅礴气势令人难以相拒,立刻迫的众将倒退一步。

    “咳咳……”

    “老子人品真就那么差?这么让人没有安全感,连一点信任度都没了吗?”

    方楠暗自寻思,今后通过什么方式,改变自己勇武好斗的形像。

    “大川退下吧!刚才不过是与督师交谈,并非争斗!”

    “嗯”

    “散了吧!”

    方楠还刀入鞘,挥手让大川退下,众将见之,缓缓而退收刃入匣。

    此时再看张宗衡,只见他已奋然而起,灰须抖颤,目贯红纹,用力将宝剑插入鞘中。

    “看这个情形,若是拼斗起来,张宗衡还要准备砍自己两剑。”

    方楠心中一乐,心说明朝虽党争纷乱纠缠不清,但这些文臣仕子,却是些敢战之人,骨头硬的很,无论什么时候,大多都能拉出刀子玩命,也就是因为有这种血气传承,才有“不和亲,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亘世铮言。

    这些话虽由后人总结承传,但在历史上也有出处。

    相传,永乐十二年,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蒙古后,班师回朝于北京时对群臣言及:“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这相当于为明朝定下了国策,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

    纷扰已止,张宗衡坐回原位,胸口起伏难平,足见他刚才是真想拼命了。

    此刻,张宗衡看向方楠,心里愈发憎恶。

    “汝,一介武夫,诗不及三百,文难书千言。聚饥民而成伍,借药火以为器。不习先贤之礼乐,飘歌荡曲于世井。假君威而黩武,乱章法而失仪。何谈秉忠之道,安天下之风平。”

    张宗衡怒气未息,并指摇点方楠,心说此子年纪轻轻不学无术,竟还想以匹夫之勇,威压上官?

    “呵呵呵呵”

    看到张宗衡一副怒愤填膺的模样,方楠挥手撩开额前几缕乱发,洒脱一笑。

    “嗟夫,岂不闻汉之韩信,穷困于野,寒江裹腹,未缀其志,终鼎汉室。隋之乱世,草莽为王,以命为基,俸李而唐。”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忠心可泯,残刃悲歌,武人亦有不善呼?”

    “惶惶朝臣,恭芴妄言,盖国之大计,社稷之安危,是有主谋乎?穷辩比夸之徒,虚誉欺人之辈,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之笑耳!”

    “语锋犀力,老哥佩服!”

    马祥鳞侧脸低声称赞,伸出拇指轻轻一晃。

    “竖子该杀!”

    张宗衡面色微红,如坐针毡拍案而起。他这也是被骂的不敢再坐着了。

    “哈哈哈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道尽吾朝将校之坚辛。”

    “好!”

    许鼎臣欣然而起,是大和稀泥,他怕众将听不懂方楠喻赞,又来描上一笔。

    “满江红”,在大明广泛流传,诸多将领常借此明忠,是以厅内大多数人,都能背诵下来,他们再看向方楠时,目光中厌色渐退,大有吾辈中人之感。

    许鼎臣并不是和泥高手,而是心有所虑。张宗衡贵为宣大总督,让方楠这顿奚落,担心他怒不可遏再动刀子干起来。

    “呵呵呵呵”

    “和光青年意气,督师又何必计较!”

    许鼎臣走到张宗衡身边,眉目带笑,指使护卫搀扶他坐下。

    此时他额头汗渍隐显,接过丝帕轻轻擦抹。

    “事态发展并未超出所料,只是过程为免过于火爆。”

    许鼎臣暗自捏了一把汗,心说张宗衡和方楠,这一老一少,就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今天若是在官厅内杀的血溅五步,那可就成了当朝一个大笑话,事发府城,自己也难脱干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