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九州游侠传 > 公孙固高论饯齐东 齐夫人明理杀侍女

公孙固高论饯齐东 齐夫人明理杀侍女

    子玉冷笑一声道:“宋军能逃跑的都跑了,凭你这点人马,还能跑的了吗?”

    齐东嘿嘿一笑道:“我的人马虽少,然而距离你最近,只要拿住了你,还怕走脱不得?”说着,使出一招“探囊取物”,子玉胸前披风应声落地。

    子玉惊了一下,旋即强装镇定说道:“还未请教阁下名讳,阁下有如此好的身手,能结识阁下真是荣幸至极!”

    齐东拱手道:“游侠齐东!”

    子玉听到“齐东”二字,更是佩服惊叹道:“久仰大名!快,速速让开道路,任何人不可阻挡齐大侠!”齐东拱手称谢,而后策马而去。

    子玉望着齐东的背影说道:“倘若宋军都像齐东这般,怎会有弘水一败?”说完也不追赶宋军,回楚国去了。

    玆甫愤愧之余,自觉无脸回商丘,先在襄邑行宫休整。休整中,仍然不得心静,时常听到有人议论纷纷,又指指点点,玆甫甚是纳闷,找来目夷、公孙固和齐东询问。目夷说道:“君上既然问了,臣不得不据实回答,这是国人怨恨君上太过仁义以致此败!”

    齐东还在担心说了这话后,玆甫会生气,没想到玆甫不但没有生日,反而笑了起来,笑了一会,然后说道:“寡人以仁义图霸天下,从不认为仁义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征伐也要讲究礼节,君子之战,不趁人之危。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受伤的敌人和头发斑白的老人。寡人的宋国就算是要灭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

    齐东不禁叹道:“宋公真仁义也!”略作停顿,又说道:“君上,自历山被您救了之后,我常常思考怎么报答君上的救命之恩。结果,一边思考一边陪伴君上度过了四个春秋,这四年里两度护送君上周全,我想也算是对君上的一点报答吧…”

    玆甫听到这里也明白了齐东的意思,说道:“齐大侠,寡人明白你的意思,如果你想继续你的游侠历程,那就去吧。寡人对你的救命之恩,你早已报答了。这几年,寡人图霸之路上也多亏你的帮忙,也没有什么可以送你的,就送八匹马和一车财宝并两个女子吧。”齐东谢过玆甫,打点行装准备离开。

    公子固来找齐东,问道:“齐大侠欲往何所?可有打算?”

    齐东哈哈一笑,说道:“并没有打算,游侠嘛,走到哪算哪吧。”

    公子固说道:“目今天下缺少霸主,宋公有心无力,有能力再图霸者齐、楚、晋、秦、鲁、燕也,然而燕国处苦寒之地,周边又戎狄环伺,自保尚且勉强,南下不敢奢望;鲁国地位超然,目今在于齐国暗暗较劲,却国力稍逊,与宋国相似;秦国偏居西垂,秦伯有图霸之心,然而为黄河所阻,图霸之路漫漫;齐国君主志向不大,与鲁国争利而无心图霸;楚国地广,楚王亦有心图霸;晋国有实力图霸,然而君臣二心。齐大侠虽是江湖人士,也可根据天下形势选择自己想去的地方。”

    齐东说道:“公子固所言,我谨记在心,只是我确无心争霸之事。以往帮助王子颓、齐桓公只不过是凑巧罢了,如今帮助宋公也只是报恩。”

    公孙固笑道:“这个我知道,只是有一个天赐的良机在齐大侠面前,假如齐大侠不抓住,恐怕会留下遗憾。”

    齐东问道:“良机?还请明说。”

    公孙固说道:“以我之见,争霸者无非具备邦大、人和、地利等特点,齐桓公之国大,又有管仲、鲍叔牙辅助,背靠大海,因此成就霸业!目今之下,没有一个诸侯具备这些条件,然而有一个人身边贤士围绕,邦大国盛,只是流亡在外十七年,假如他能回国继任国君,必能称霸天下…”

    齐东惊道:“公孙固说的可是我的义兄,公子重耳?”

    公孙固道:“正是!然而他还处在齐国的温柔乡里,需要有个人去把他拉出来。”

    齐东问道:“您远在宋国,如何得知齐国的事?又如何能对天下大势分析的如此透彻?”

    公孙固哈哈一笑,说道:“不瞒您说,自上次君上扶助齐侯继位时,狐偃与我初次见面,期间我们互相交换彼此对诸侯大事的看法,发现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一致,因此这些年经常互通书信。我会把宋国的事说给他听,他也会把齐国的事说给我听。狐偃所愁者,乃重耳之迷恋温柔乡。因此我想,齐大侠有匡扶霸主之能,重耳又是您的义兄,既然齐大侠并无固定的目的地,何不去齐国一趟,将重耳从温柔乡里拉出来,继而回国继位,再称霸天下,岂不是美事一桩?”

    齐东想了想,说道:“目今之下,确实没有比这件事更能符合侠义精神了。”说着,两人又筹备了回齐国的路线,公孙固又把最近要寄给狐偃的书信交给齐东,拜托他转交狐偃。

    齐东考虑道:“扶助义兄回晋,想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存卫和小妾不能再跟着我了,得给她们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就委托公孙固照顾吧。至于伯夏,可以让他跟着;管遵礼和鲍守法本来就是齐国人,又是法派之人,去哪里也没有什么意见。”考虑好了,也就按照想法去做了。

    齐东、伯夏及法派弟子,轻装出发,避开大路,防止被齐侯和王子带发现,悄悄潜入临淄。齐东先找到狐偃,又把公孙固的信交给了他,狐偃看完信,得知齐东来帮着重耳回晋,高兴万分。狐偃觉得这事比较大,还需要找晋国四贤一起商量。于是,这一群人到了院子里商量。

    众人商量了一天,决定还是先劝重耳,劝不动的时候再想其他办法。然而到了夜里,重耳夫人却跑来,说一起想办法。众人一惊,忙问她是如何得知这件事的。

    重耳夫人说道:“你们白天在院里商议这件事,我的侍女正在院内的桑树上采桑叶,所以都偷听了,然后悄悄的告诉了我。我怕她再把事情泄露出去,索性把她杀了!”众人听到这里又吃了一惊,一是太大意,有人偷听居然不知道;二是没想到柔弱的重耳夫人竟然行起事来这么果断。

    众人又听重耳夫人接着说道:“我就回屋里劝说夫君离开齐国,他却说:“人生在世,无非是寻求欢乐的,况且我年纪大了,也不想其他事了。我不会离开齐国的,就算死也要死在齐国。”我就接着劝:“夫君您本是晋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齐国。狐偃他们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一样对待,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您感到羞耻!况且,现在你再不去追求,何时才能成功呢?”然而他还是不听我的劝,说是年纪大了,看不了为了权力而杀人。我就想,不能再跟他讲道理了,需要直接弄他走。”

    众人听罢一阵欣慰,幸亏有一个明理的夫人,否则想让重耳离开齐国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有人说直接绑了重耳,也有人说敲晕了带有,齐东说:“不可!义兄年龄大了,经不起这么折腾!还需要用别的办法。”

    就在这时,有人敲门,而且还很急促的样子,众人又是一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