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锦衣辅国 > 154、家宴

154、家宴

    张璟笑着跟母亲以及一屋子丫头们告辞,他本来也不想掺和,一屋子女人,他一个大男人呆着也别扭。

    张璟离开,芍药也跟了出来,她是特意对张璟道谢的,“多谢郎君提携,家父已经去通州的田庄安置了下来。”

    “客气什么,”张璟开了个玩笑,“把你的家人安置妥当了,你也能踏踏实实的干活不是。”

    芍药再次道谢,目送张璟离开后,喜滋滋的回屋去了。

    张璟回到书房后,开始规划从法华寺抄没的田庄,这么大的一处田庄,因为地形的缘故,山地丘陵较多,并不适合大规模耕种,倒是可以规划成一个基地,现在还顾不上,也没那个实力,等自己的实力稳固,朝廷也大局抵定,再考虑该如何发展也不晚。

    但暂时可以把大致的规划做出来,房子、围墙什么的可以先修起来,大树之类的也该移栽的移栽,总之先把架子搭起来再说。

    如果自己过不了夺门那一关,现在考虑什么都是多余的。

    如果仍旧按照历史的惯性发展,自己无法阻止、参与到夺门之中,作为景泰帝的信臣,自己必定会被清算,杀头倒不至于,他只是个小角色,但免官是肯定的。

    届时无权无势的他,日子肯定不会太好过。恐怕什么牛鬼蛇神都会跳出来,所幸有袁彬袁伯父照应,安安心心的当个富家翁是没有问题的。

    不论是做人,还是做皇帝,朱祁镇皆不如他弟弟景泰帝良多。一旦朱祁镇复辟,张璟能够避免被清算就算烧高香了。

    现在看起来,景泰帝身体真的是撑不住了,即便没有夺门,恐怕也是命不久矣。

    自己该怎么办?

    张璟是真的犹豫。

    最好、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拥立朱祁镇。但他一个人势单力孤,怎么可能与后宫的孙太后、勋臣、外戚、文官组成的利益集团抗衡?

    真的是非常挠头的事情。

    夺门这种投机,一着不慎,就是掉脑袋的事情,不把各方面都安排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谁敢头脑一热,就拎着脑袋上了?

    没有曹吉祥联络宫内宫外,没有石亨联络勋戚武将,没有徐有贞联络文官集团,朱祁镇能那么容易就复辟?

    根本不可能好吧,内廷、外廷、文武百官,环环相扣,缺任何一环,都不成。

    没有孙太后发话,朱祁镇连皇宫都进不去;没有石亨,也不可能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整合起来;没有徐有贞做缓冲,联络文官,就算朱祁镇进了皇宫,文官不认朱祁镇这个皇帝也没用。

    张璟能做到这些吗?不能,他在朝中的根基太浅了,不论内廷还是外廷,谁认识他张指挥是那根葱、那头蒜?

    但是,让张璟去参与所谓的夺门,他的立场与良心又不允许他这样做。

    真的是无解。

    等死吧,没救了,告辞。

    没救,真的无解,除非他现在有于少保那样的权力,什么朱祁镇,什么孙太后,什么石亨,什么徐有贞,都给我靠边站。

    可惜,于少保是纯臣,他不会做霍子孟,所以绝不会轻言废立,连太子一事他都不愿掺和。更不会如石亨等人一般,去做那等蝇营狗苟之事。

    他做的,只是静观其变,给大明朝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局。

    所以说,人太在意自己的名声、品格也不是什么好事。于少保不就是无法过去自己那一道名为“道德”的关隘,所以才会在石亨等人发动夺门时,按兵不动的吗?

    制止的话,以什么名义制止?只有谋反,一个谋反的朱祁镇,还能够顺理成章的复辟吗?

    当然不可能。

    可惜,于少保高估了朝中的衮衮诸公,跟自己的荣华富贵比起来,道德良心是个什么东西?

    悲!叹!恨!

    难道说千余乌合之众很厉害吗,个个都是兵王?怎么可能,都是些家丁之流,张璟随便调几百锦衣卫都能把他们全歼,更别说被张璟当成精兵、班底培养的缇骑。

    问题是收拾了这些人以后该怎么办?管你朱祁镇还是谁,全部算谋反,痛快是痛快了,之后怎么办?

    第一,国朝的正统观念是非常深重的,在很多百姓心里,说到底景泰帝还是小宗,朱祁镇才是大宗,景泰帝即位,是小宗并大宗。既然朱祁镇回京了,那景泰帝就该早早的把皇位让出来。你怎么可以仍然当皇帝,这是恋栈不去!

    持这种态度绝非少数。所以,在民间,反而是更有作为、人品更好的景泰帝名声很差,倒是朱祁镇这等庸碌之辈,人品也值得商榷的家伙,反倒是有个好名声。

    不得不说,世事之奇,莫过于此。

    所以,一旦把朱祁镇定位谋反,绝对会产生许多不可预料的后果!清君侧之类的事情绝非不可能发生的,恰恰相反,恐怕很多藩王会趁机发难。

    届时,国家可就乱了。

    第二,景泰帝这个身体,一旦山陵崩,朱祁镇已经被安上了谋反的罪名,那么谁即位?还真去立外藩么?

    这又是一场纷乱。

    所以,现在最好的态势就是,景泰帝身体康泰,不需要他多健康,只要能够把朱祁镇熬死就行。届时景泰帝驾崩,一则,景泰帝有子嗣,那没得说,即位就是了。二则,景泰帝没子嗣,那还是没得说,朱见深即位也是顺理成章。

    皇位平稳过渡,国家也太平,某些野心家想趁机生乱都没什么好理由。

    现在呢?真是马尾提豆腐——别提了。

    景泰帝这个身体,能撑到过年,都算是天假其年了。

    张璟正琢磨这些有的没的,门环轻响,张璟起身,打开书房的门,却是薛彦君在一名丫鬟的陪同下,俏生生的站在门外,所谓灯下观美人,真是美人如玉,倾国倾城。

    张璟看了看天色,月上中天,差不多已经是戌时了,一边请薛彦君和小丫鬟进屋,一边说道,“薛妹妹、翠墨,进来说话。”

    “天色已晚,还来打扰璟哥哥,还请璟哥哥莫怪。”薛彦君莲步轻移,一边赔罪。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