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锦衣辅国 > 315、暗流6

315、暗流6

    周礼并不是啥都不懂的草包,能够在他这个位置上,其实不仅仅是打打小报告、帮皇帝搜刮点土特产什么的。

    还真得有点真本事才行,有时候文武发生龃龉,镇守太监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有时候文武不方便出面的事情,镇守太监也可以出面。

    周礼心中估量了一番,若是按照朝廷平时的速度,想要对荆襄流民形成决议,真的起码得一年才行。不是说朝廷拖拖拉拉,当然,有部分这种原因,但更多的还是需要做准备。

    这么大的事情,牵扯到方方面面,可不是一拍脑袋,让谁谁去平乱,然后人去了,乱就平了。

    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策略、兵员、粮草、饷银等等各方面的预案,一样都不能少。

    等把一切都理顺了,周礼估计,起码得一年的时间,期间稍稍有其他事情给耽搁一下,说不准都得拖到两年、三年后了。

    湖广不是边镇,大明的军事体系一直就是以边镇为主,在边镇已经形成了一套稳定的防御体系,湖广是国朝腹地,哪怕南方叛乱一直都未曾停止过,朝廷的重视程度也完全不同。

    对于边镇之外的其他军事行动,大明奉行的是拆东墙补西墙,比起心腹之患的北虏,其他地方不过是癣疥之疾罢了,受到的重视程度完全不同。

    “大司马整顿军务,若有用得着咱家的地方,请尽管吩咐,”周礼倒也不是客套,换了其他人来,真不一定有张璟这么好说话,所以,哪怕是为了他自己,他都得把张璟留下来,“咱家断无推脱之理。”

    “那便劳烦老师傅了,”张璟笑着拱拱手,“不过,某初来乍到,许多事情只是道听途说,还是需要四下里看看的。”

    张璟肯定不可能把主动权让出去的,南直隶卫所的情况,就算不看,猜也能猜得到,但这不是张璟放手的理由,起码得树立起自己的权威来,让这些人有所畏惧,否则,张璟真指挥不动这些人。

    周礼哈哈一笑,张璟乃是边帅出身,对军里的这些破事儿清清楚楚,他也没指望能够瞒得过张璟去,只是希望张璟能够给自己留出一点操作的空间来。

    既然大家都心知肚明,都知道是怎么一回子事情,就没有必要刻意表现自己的清正廉明了。真正如于少保、海刚峰清正廉明的又有几个?

    又当又立的事儿只会让人觉得恶心,甚至会适得其反。

    “这是应该的,应该的,”周礼自然不会拦着,这是张璟的职责,哪怕没那么多破事儿,张璟也得把南直隶的卫所走遍了,看看各卫所的情况,否则两眼一抹黑,打起仗来,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这仗怎么打?

    南直隶四十九各卫所的十万士卒,不仅需要保持南直隶的稳定与安全,在湖广形势糜烂的时候,还得充当援军,立即西进,去支援湖广,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在了解到前因后果之后,周礼都不敢造次,就更别说卫所那些兵头了。

    而张璟所谓的“转一圈”,也不过是一种保持威慑的手段而已,他哪有那个时间把南直隶转一个遍?

    这不是兵部还有“军政”大权么,只要握着这些兵头的考核、升迁,就不怕他们翻天。

    总体来说,只要跟内外守备协调好,再把本部事务理顺,张璟这个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其实也没那么难当的。

    怕就怕被人联起手来糊弄。

    张璟是个能够被人随便蒙骗的糊涂蛋吗?

    怎么可能。

    张璟要是连这点本事都没有,在延绥又怎么能够立得住脚?又怎么可能获得张楷的青睐?

    中午,周礼大宴张璟,其中的奢华就不必多说了,张璟自己觉得自己自从进了北镇抚司,开始做生意之后,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车马行的生意占据了京师的大半市场,足以称得上是豪富之家了,但比起周礼,还是差的远了。

    由此可见,周礼在南京城赚下了多大的家业!

    别的不说,光是一座兰园,没个十几万两银子都修不起来。有了这十几万两银子,张璟能够在延绥再修一道边墙了。

    两道边墙拱卫下,北虏还想南下?做梦去吧。

    可惜,朝廷的银子,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流走了。导致的结果自然是朝廷的财政从未宽裕过,而百姓更是越来越穷。

    告辞了周礼后,已经是下午了,张璟也懒得去兵部坐堂了,被他敲打了一番后,兵部的风气虽然说不上是正本清源,但至少不会有人明目张胆的磨洋工、不务正业。

    至少能把该处理的公务处理掉,而不是挤压在哪里,什么时候处理看心情,或者火烧眉毛了,才想起来处理。

    不能再要求这些人更多了,本来就是来南京养老的,指望他们勤政就像指望秦淮河上的大家们卖艺不卖身一样,纯属想多了。

    刚到门口,张璟还没来得及下马,留在府中的齐亮便迎了上来,“郎君,周公公把春台引送到府上来了,说是无以为敬,春台班是他一手培养的,从未示于他人,今日见郎君颇喜南戏,便借花献佛,送给郎君。”

    张璟一愣,这份礼怎么说,有些重了,训练出一个如春台班这样的戏班子,需要的资源可不是说说的,光是选人,就够费一番手脚的了。

    更何况期间的培养,银子如流水般花出去,才有了现在这个不足十人,却个个色艺双绝的班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算不深查,张璟也能想象的到,周礼与扬州的那些盐商肯定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至于张璟会不会查私盐?这个还真不好说,对大明而言,官盐、私盐有什么区别吗?真没什么区别,官盐反而对老百姓的限制更大一些。

    从利民这个角度来看,私盐倒也不是一无是处。

    况且张璟管这些事儿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他又不是应天巡抚,说白了,他这个参赞机务虽然什么事儿都能管,但主要还是南京这块地方以及军务,南直隶的民政,总体上而言,是巡抚管的。

    但是,若自己拒收了周礼的这份礼物,怕是会让周礼多想。

    怎么说,这也是周礼的示好之举,自己拒绝了,让周礼怎么想?

    至于张璟如何处置这些人,也是个大麻烦。现在他府上全是些男人,连个伺候的丫鬟婆子都没有,这些娇滴滴的“角儿”总不能让自己手下那些粗手粗脚的亲兵来伺候吧?

    “这……”张璟一时间有些犹豫,“老齐,你说咋办?”

    齐亮摇头,“小人不知,反正府上暂时不太方便。”

    张璟瞪了齐亮一眼,我当然知道不方便,否则我问你干嘛?

    “得了,先安置下吧,等忙活完了,差人送京师,”张璟叹气,“后院收拾出来,取些银子,让韦三娘自己处置吧,该请人请人,该置办什么置办什么。”

    “哦,对了,派几个人跟着,”张璟翻身下马,对齐亮说道,“城里龙蛇混杂的,别出意外。”

    “是,小人遵命。”齐亮领命,随手招呼过一名亲兵,“去把韦三娘请来,某跟她传达一下郎君的意思。”

    亲兵领命去了,齐亮走进门房,现在条件没那么从容,他这个锦衣卫镇抚倒是充当起门子来了。

    对于张璟的处置,齐亮十分满意,作为很早便追随张璟的人,现在的他虽然官职也不低了,但他仍然以张璟的家丁自居,张璟走的越远,他们这些人自然就越发的水涨船高。

    年轻人,最怕的是什么?所谓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张璟今年才二十出头,他是真怕张璟被周礼送来的这些伶人给迷住。

    此时看来,倒是他多虑了,张璟并未坠入温柔乡里,直接把人安置到后院去了,而且打算过段时间送回京师。

    这就非常好了,所谓玩物丧志,这些东西只会让张璟沉迷其中,张璟年纪轻轻便骤居高位,更是以武转文,朝廷上下,多少双眼睛盯着呢,可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犯错。

    齐亮琢磨了一会后,又抬手招过一名亲兵,“去找船去,待三郎回来,提醒我此事,将她们送回京师。”

    那亲兵领命,叉手行礼后,便去码头了。这些名伶都是些金贵人,齐亮虽然未曾明言,但肯定得找舒适的大船,沿路还得有人护送,否则,这些娇滴滴的小娘子孤身上路,早被人抢了。

    京城船运虽然发达,但若不提前预定的话,这种大船还真不好找。

    说话间,衣着朴素的韦三娘陪着笑来找齐亮,“奴见过管家。”

    齐亮一顿,闷声说道,“某不是管家,只不过郎君刚到京城,府上乏人罢了。”

    一旁的亲兵凑趣,“这是我们齐镇抚咱们南京锦衣卫镇抚司镇抚。”

    “去,”齐亮没好气的瞪了那亲兵一眼,“在府上没有什么镇抚,某与你等一样,皆是郎君的亲兵。”说完,一把拉过这名亲兵,“正好,你带几个弟兄,听三娘的吩咐,把后院收拾出来,另外需要置办什么,就跟着三娘一起去外面买。”

    “岂敢劳烦军爷。”韦三娘是真不敢麻烦齐亮等人,这些人可是张璟的亲兵,岂是她能够使唤的?

    “不必客气,进来咱们张家,就算是一家人了,”齐亮挥挥手,“咱们府上没那么多规矩,时间长了,你便知道了。”

    春台班暂时被安置在前厅,七八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是演员,而其余的则是乐师、打杂的,有十几个,也都是三四十岁的女子,都是韦三娘找来的器乐大家。

    有周礼那层关系在,什么样的大家找不到?不过现在都便宜张璟了,虽然张璟浑身上下也没几根所谓的“雅骨”。

    几个乐户都是老成持重的,所以老老实实的站在前厅的一角,不说不动,老实的很。而几个小丫头则好奇的凑在一起,望外看去。她们从小都是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不通俗务,根本不知道自己这些被送人后的命运如何。

    若是遇到好人家,那还好说。若是遇到那等不着调的人家,比如那些不知礼义廉耻为何物的勋戚,等待她们的将是悲惨的命运。

    不大功夫,韦三娘走了进来,几个小丫头叽叽喳喳的迎了上去,“三娘,咱们晚上住哪儿?”

    “三娘,有点饿了,有没有吃的?”

    看着不识愁滋味的小丫头们,韦三娘心中苦笑,这些不知人世间险恶的小丫头,唉,但愿这位张部堂是个好人吧,别毁了这些天真可爱的小丫头。

    “三娘,你们先在这里候着吧,”亲兵从门外吼了一嗓子,“我们弟兄先去把后院收拾出来,呆会你们过去看看缺什么,咱们去街上买。”

    “有劳军爷,”韦三娘连忙迎出去,对亲兵表示感谢。

    亲兵离开后,韦三娘又小跑着来到门房,讪讪的问齐亮,“军爷,有没有吃的,小丫头们有些饿了。”

    齐亮闻言,倒也没觉得什么,却不知这是韦三娘的小花招,到了新主家来,再怎么不懂规矩,也得克制着,这还没到饭点呢,就想着吃饭?

    她不过是看齐亮虽然是个军汉,却也不是个凶神恶煞的,不免想试探一下这户人家到底是什么人家。

    “你随我到厨房来吧,”齐亮闻言倒是没说什么,“咱们一群老爷们,也没顾得上请厨娘,随意对付罢了,你随我去厨房看看,有什么对付点什么吧,实在不行就差人去街上买点,先垫垫。”

    “劳烦军爷了。”韦三娘松了口气,至少现在看起来齐亮的为人还不错。

    说话间,二人来到厨房,看着胡乱堆放的米面肉菜,甚至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齐亮也有些不好意思,打了个哈哈,“咱们这些厮杀汉都习惯了,倒是让三娘见笑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