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圣人不死 > 第一百一十四章:汉中、西北的变化(求推荐和收藏)

第一百一十四章:汉中、西北的变化(求推荐和收藏)

    诸子百家和国教的影响力,在天元王朝是非常大的。

    特别是太祖皇帝之后,两者对皇权的压制,非常的恐怖,就连强如太宗皇帝时期,在一些大问题上,都要向两家妥协,以此来换取利益。

    别看国教被太祖皇帝限制,不允许介入世俗事务。

    但,信仰之力更为恐怖,在天元没有佛家的情况下,国教成为了民众唯一的信仰。

    张仑知道光是凭借诸子百家,是不可能让景泰帝做出选择,国教必定也介入了其中。

    一位中原圣人的存在,更是出身王朝勋贵,那怕与皇帝不是一方,皇帝也能够假借对方的名义,去摄取一些利益。

    太祖皇帝为何能够压诸子百家和国教,太宗皇帝却无法压制。

    最为关键,太祖皇帝一切都是亲手打下来,是在一片废墟上建立,不像是旧宋那般,依靠是诸子百家、士绅大族,宗门。

    太宗皇帝不行,光是兵权在手,是无法真正威慑诸子百家、国教、士绅大族。

    如果,太宗皇帝在位的时候,有一位属于王朝的圣人,情况会不一样。

    “佛教。”

    张仑看到后面,看到了关于佛教的信息。

    佛教六祖出世,天元土堡之祸,给了佛教机会佛法东传,在与妖廷达成合作,入了中原,强渡肃王一脉。

    当下,更是已经入了长安城,在中原唯一的寺庙,白马寺住下。

    汉中、西北之地,国教和佛教的信仰之争,势如水火。

    国教五宫之一的长生宫,道法深厚之辈尽出,也没有在佛教六组面前,占到丝毫的便宜。

    今时今日的汉中、西北之地,五百万普通民众,已经有三百五万左右,改换了信仰,成为了虔诚佛教信徒。

    也许是景泰帝的纵容,又或者为了对付国教,他有意放任佛教的发展,两地建立起三十多座寺庙、尼姑庵,佛教徒也有上万人。

    山庄的信息,不仅是表面上,遍布全天元的商业活动,延伸到四方,更是有一些秘密的情报。

    比如,景泰帝在掌握了前廷,与后宫分割开来后,秘密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太监,秘密前往长安城,入白马寺,与佛教六组见了一面。

    至于交谈的内容,情报中没有提及。

    毕竟,只有佛教六组和景泰帝心腹太监,没有第三人在场,自然不会外传谈话内容。

    负责长安经营的总管事,在把情报上传山庄,也在下方上传了自己的猜测。

    那就是景泰帝和佛教做了交易,来让佛教支持自己,坐稳皇位、巩固皇权。

    “愚蠢。”

    张仑冷哼,只感觉景泰帝的短视。

    当年,圣汉后期,佛教想要入主中原,传播佛法,都被圣汉皇帝拒绝。

    后来的岁月,任何王朝皇帝,也拒绝了佛教入中原。

    显然,上位者们,看到了佛教潜在的危害,引入王朝,就像是长了一颗毒瘤。

    张仑不是没有看过佛经,也不否认佛教中,一些得到高僧的想法是好,却太过与理想,被后来人篡改,曲解了原来的意思。

    同样,他也理解景泰帝,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想要对付诸子百家,根本不现实。

    最后的信息,就是妖廷和海族的潜入,被发现了痕迹,却无法寻到痕迹,不清楚是什么目的。

    而,以妖族和海族对于人族的仇视,潜入中原,总归是隐患。

    张仑拿起来,最有一块载石,灌入自己的想法,唤来了李从鑫,上传给山庄。

    他在离开前,又叮嘱了一番,李心照好生修炼,不要好高骛远。

    “当你突破到了神通境,就前往山庄,会有人为你,选择适合你的功法。”

    张仑给出了承诺。

    至于李心照,是走玄门修炼路,还是诸子百家修炼路,山庄传授功法的人,会为对方做出选择。

    “谢谢,庄主。”

    李心照躬身道谢,很是激动。

    凡人五境中,前两境是打牢基础,为后三境做好地基,是没有区别的。

    唯有,到了第三境的时候,在选择后续修炼功法上,中原大地上,分为了玄门和诸子百家。

    玄门感悟天地自然,不借助外力。

    诸子百家是需要入世,如科举入朝为官,有或者教书育人。

    中原大地之外,还适合人族修炼,就唯有佛教了。

    整个中原大地上,天元王朝疆域中,也只有白马寺有佛教修炼法。

    张仑就算是圣人,对于佛教修炼法,也没有任何的了解,太过神秘,又被国教打压。

    他离开了金玉店,回到客栈中,修炼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早上,队伍出发,张仑在出西山省前,再也没有提出任何要求。

    西山省与北直隶交接,一座小土坡上。

    是瓦剌也先南下侵略,攻北都的时候,张仑和清扬碰面的地方。

    此次,正好是中午,九月的北方温度变得寒冷起来,从草原吹来的冷风,在侵蚀天元北方的疆域,提醒生活在北方的人,该收麦子过冬了。

    队伍行驶此处,生火灶饭。

    张仑走上小土坡,看着北直隶的方向,那座天元国都,能够看到大概的轮廓。

    二年前北都保卫战,为这一片大地,留下的创伤,直至到了今天,也没有恢复过来。

    被毁坏的田地,坚壁肃野的后遗症,仍旧存在。

    行走在旷野上的行人,南来北往,更多是国教的道士,前往北直隶各处,超度保卫战死去的冤魂。

    滚滚红尘业力,荡漾空间的无形因果量劫。

    张仑发现自己无法看清高天,连对天道的感应,也变得不稳定起来。

    而且,无数如柳絮的丝线,在他的圣念之中,错综复杂的交错在一起,理不清。

    “是因果量劫屏蔽了全部,牵连过去、现在、未来。”

    张仑立马得到结论。

    也是在青山宫,他第一次看到关于因果量劫,最为详细的阐述。

    “圣人,你认为北直隶,有没有可能出一位圣人。”

    徐公公和礼部右侍郎走上小土坡,前者恭敬的问道。

    后者是一脸淡然,并没有惊惧对方,问张仑的问题,反而露出好奇的表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