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圣人不死 > 第二百九十六章:南方的藩王

第二百九十六章:南方的藩王

    景泰七年,注定无法平静。

    风起云涌的北都,牵动天元南北,各方的目光都放在了朝堂上。

    首辅张正的奏章,邀藩王诸子入京,庆贺太后生辰,激起了万重巨浪,让一直安稳度日的天元藩王们蠢蠢欲动起来。

    天元的藩王们,在太宗皇帝的时候,已经完全失去了权力,成为了混吃等死的吉祥物。

    就算是有野心的藩王,如宁王、湘王,也只能暗中积蓄力量,等待可乘之机。

    可惜,废物如正雍帝一样,也没有做到像是思文帝一般,天下沸腾,民心大乱起来。

    南方士绅大族,读书人,终究是享了百年的安稳,不愿意去折腾。

    更为重要是正雍帝北征,土堡天崩,没有涉及到南方的各方的利益。

    宁王一脉的愚蠢,肉眼可见,白莲教的叛乱,被南方群起而攻之,最终落得一个宁王一脉,族灭国除的下场。

    无论是谁做的,朝堂都没有去追究,了了结案。

    除已经族灭国除的宁王,南方总共有八位王爷,分别是湘王、楚王、闵王、蜀王、云王、荆王、长沙王、襄王、广西王。

    其中,长沙王和广西王,不是太祖一脉的后世子孙,是太祖皇帝哥哥一脉。

    年轻的太祖离家出走,参加了红巾军的起义,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方军头,失散多年的嫂子弟妹带着子侄前来投奔。

    太祖的子侄们很是出色,为太祖南征北战,又或者管理后勤。

    在太祖皇帝建国,统一中原大地后,最开始是册封侯伯的爵位,直至太祖诸子分王,他们也跟着晋封王爵。

    但,他们终究不是太祖亲子,被册封为两字亲王。

    对于太祖子侄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怨恨,相反在册封二字亲王以后,他们立马上交了军权,遵纪守法起来,做一个合格的逍遥王爷。

    宣帝上位,得到权力之后,再次放开了一些对皇族宗师管理,更改了条例。

    允许了除了亲王、郡王之下,各个藩王藩属的行动自由,需上报当地县令、知府、巡抚。

    北湖省,常陵县。

    湘王的封地便是在常陵县。

    今日,湘王府格外的热闹,当今湘王邀请了南方八省王爷,前来湘王府共述‘亲亲之谊’,彰显宗室之情。

    除了楚王、襄王、长沙王拒绝没有前来,其他五王都派了自己的代表前来。

    被湘王府护卫隔绝开来的街道,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常陵县令站在常陵最高的天峰塔上,目光遥望湘王府的方向,神情平静。

    “朝堂百官,为陛下过继子嗣,最有可能得就是湘王了,再就是济南的郑王,西北的安西王了。”

    县丞开口,道。

    “为什么不是襄王。”

    常陵县令故意询问道。

    那怕,此次湘王府以‘亲亲之谊’的借口,邀请南方诸王聚会湘王府,襄王没有前来,不代表没有机会。

    襄王是仁宗皇帝的血脉,是宣帝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在血缘上比湘王更有机会。

    况且,当初宣帝北伐的时候,监过也是襄王,有处理国政的经验,法统上也更适合太祖皇帝的大诰内容。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如果,襄王想要继承皇位,就没有当今陛下什么事情了。”县丞回应,道:“当初上皇北伐,土堡天崩的时候,太后属于的皇位继承人,就是襄王,而非当时的周王。”

    “而,我百家文官,为何想要立周王,除了周王是我们培养起来,更多是襄王与宣帝一样。”

    他给出了很肯定的答案。

    百家文官自然不想,再出一个宣帝,当年看走眼了,认为宣帝会如同仁宗一样,

    百家文官全力培养,却发现最终宣帝上位,是一位类似太宗皇帝的皇帝。

    特别是司礼监的成立,用内宦来制衡百家文官,更是神来一笔。

    导致结果就是,在宣帝之后,再也无法出现‘伊、光’之类,能够废立皇帝的权臣了。

    天元之前,直至旧宋的时候,百家文官的权臣,是真正压制皇权的,逾越皇权的存在。

    诸子百家想要成事,像是谋划南方千里土地,收复河套,就必须大权独揽。

    但是,皇帝有皇帝自己的利益,在信任百家文官的同时,也在制衡百家文官。

    百家学统之争,是导致旧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太祖、太宗、宣帝看的清清楚楚,就必须要防范,以免重蹈覆辙。

    “那你认为湘王有没有机会。”

    常陵县令玩味,道。

    “不知道,我毕竟不是学宫出身,看的没有县令大人透彻。”

    县丞回应,不是阿谀奉承。

    而是,真实情况就是如此,他是岳麓书院出身,没有考上进士,是以举人身份入官场,行自己的修行路。

    自然无法了解,更为详细,看到更为透彻的东西。

    十大书院,说是十大书院,终究在学宫之下,不是与学宫平起平坐。

    像是东林书院,出了一位半圣朱喜。

    导致的结果,就是东林书院的自大,认为与稷下学宫平齐。

    旧宋百年治国的理念,最终换来是靖康之耻。

    “弥勒教是否与湘王府有联系。”

    县令没有回答,问出另外一个话题。

    景泰三年的时候,弥勒教动乱南湖圣,岳麓书院损失惨重,新生一代,死亡十之八九。

    南湖圣官府快速做出反应,终究是慢了一步。

    一省十八位县令,五名知府,死亡超过半数,就连巡抚大人,南湖总兵都死在了弥勒教手中。

    “没有真实的证据。”

    县丞说完,咬牙切齿起来。

    “别急,等一等,会露出马脚的。”

    县令自信,道。

    南湖大地上,弥勒教动乱生出的血泪,终究是需要哪些野心家的性命来还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