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善恶

    “人之初,性本善。”

    人性本善是由孟子所提,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

    “人之生也固小人。”

    人性本恶是由荀子所提,荀子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

    存在某一物,也就会存在其对立之物。

    就如同道家之太极,阴阳相合。

    阴阳相互,共存共亡。善恶相称,各现各隐。

    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极善之人,只要是人就必定需要用其它生命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如果从自然法则来看,这是生存条件,与人性无关。

    世界上是否会存在极恶之人?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存在的。恶人的内心也会软弱之处,或许是父母、爱人、子女等。

    非正常情况就是心理疾病,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人非人,性非性。

    人性并不应该只有“本善”和“本恶”之论,人性善恶共存,一般情况下是无法达到善恶平衡。

    人性善恶共存,一种善压恶、一种恶压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