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孤城歌 > 第四十五章 三教 金令 论战

第四十五章 三教 金令 论战

    泰阿山。

    自古帝王封禅之地,为东之极。

    传说封禅之日若能得见天地奇景紫日东升,可保王朝百年风调雨顺,延绵国祚。

    此事虽有夸大之处,但足见紫日东升之景象何等难得。

    这一日,昊日东出,紫气绵延三万里。霞光贯彻山河,天下万物尽雌伏。

    “紫气东来!”

    一人安步直上,披霞光,向东行。

    “乘风逍遥!”

    清风一缕,送方外异客,落山巅。

    “普度众生!”

    一声轻呵,道破红尘迷障,坐石间。

    三教论巅泰阿山!

    黑衣儒生登临山巅,开口道:“甲子论战,今年儒家执令!”

    灰衣僧人闭目颔首,道:“善!”

    青衣道者冷哼一声,却不反驳。

    儒生抬掌挥向半空,紫霞汇聚,一面金令从天而降。

    儒生接住令签,随即开口道:“自今日起儒门显圣,道佛退避!”

    僧人依旧持赞同意见道:“可!”

    道者再次冷哼一声,道:“拿着鸡毛当令箭!还有什么话赶紧说!”

    儒生手持金令,也不恼怒,说道:“这甲子三教论战是圣魔之战。”

    道者面露惊异,问道:“你们儒家怎么回事?”

    僧人眉头一皱,仍是不曾睁眼。

    儒生解释道:“天魔将在甲子内开创真正的魔界!魔修若是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世界,在人间出手之时将再无顾忌。在场诸位皆是见识过魔修本质的,相比清楚若魔修放开手脚会对中原百姓造成何种危害。所以圣魔之战在所难免!”

    “阿弥陀佛!佛门赞同儒门决定。”

    道者思量片刻后,问道:“儒门要道门做什么?”

    儒生面色凝重道:“道门此回不得暗助天魔开界!”

    道者面色一变,冷眼凝视儒生,道:“此话何解?”

    僧人忽然开口道:“仙界名为界,实为域!道门三道尊若死,仙界必毁!”

    道者猛地看向僧人,说道:“佛门什么意思?”

    儒生回答道:“佛门的意思是道门想要夺取天魔开辟的新界,并将之改造成新的仙界!道门还要装什么糊涂?”

    “看来儒门和佛门联合起来了!怎么?当道门好欺压吗?”

    儒生打断道:“欺压道门?该说是道门愚弄儒门和佛门才对!若非道门有意隐瞒此事,儒门与佛门何至于数日前才发现此事!之前道门欲掀起圣魔大战,不就是打算利用儒门和佛门为道门火中取栗吗?如今,不过是将一切摆在台面上,何来欺压道门之说?”

    “阿弥陀佛!佛门赞同儒门的论点。”

    “那为何要说道门暗助天魔?难倒不是你们两家栽赃陷害?”

    儒生听后说道:“天魔想要开创一界需要三件异宝,分别是:定界石、混沌气以及封神剑。封神剑是仙界至宝,归属道门。定界石别名佛音莲子,乃是佛门圣物,多年前被道门借走。混沌气藏在儒门千秋图中,十三年前道山行走五音子观视后失踪。如今三样秘宝均落入天魔之手,而道门对比只口不提。当年儒门佛门念在道门维持仙界不易,并未急于收回宝物,但不代表可以容忍道门将之赠予天魔!道门如此行径无异于对背离三教盟约。若非圣魔大战将启,儒门与佛门势必要与道门清算。如今只是警告,你们道门若再次违背盟约,儒门与佛门哪怕放任天魔开界也要道门付出代价!”

    道者面色铁青,说道:“看来数天前的三教天演你们推算的不是妖魁,而是我道门!你们什么意思?”

    儒生冷笑道:“那你们道门又推算的是什么?当真以为我们看不出你们是在借儒门佛门两教的气运来推算天魔开界的时间吗?”

    “即是如此,这三教论巅还有何意义?”

    儒生高举金令,说道:“三教金令在此,你道门若想废除盟约,便毁了这面金令。儒门定叫你道门付出代价!”

    僧人一睁眼,沉声道:“佛门奉陪到底!”

    道者牙关紧锁,拂袖而去。

    道山可以代表道门出席三教论巅,但道山不能代表道门退出三教论巅。说到底,道山也只是道门的一个分支,只是现在道山是诸多分支中最强的。若道山敢代表道门退出三教论巅,那等待道山的只会是被道门放逐,贬为旁门左道。

    “道门这一甲子执令生出了太多野心!”

    儒生看着道者远去的身影,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僧人重新闭上双眼,说道:“妖魁被蓬莱客牵制,道门对追捕妖魁出工不出力,却平白占了儒门与佛门的支援。一甲子下来,道教自然生出了高于儒佛的骄纵。如今卸下执令之位,怕是心有不甘。儒门应早作准备。”

    儒生点头,说道:“道门有长生执念,看似寻常,实则危害不比魔修弱。若真让道门建立仙界,只怕道门会生出一统两界的野望。恐是另一场浩劫!”

    “阿弥陀佛!地上天庭的谎言害人不浅!”

    僧人低首,悲悯非常。

    儒生对着僧人躬身一拜,请求道:“儒门希望佛门此回能站在儒门一方。”

    僧人摇头道:“贫僧只能代表金光寺为问心书院站台。再多佛门不允。”

    儒生略一思量已然明白僧人的话意,虽有失望,却在意料之中。

    “能得金光寺相助,儒门感激不尽。”

    僧人微微侧身,不受此礼。

    “金令是福,也是祸。问心书院想要把持尚有其他难关,施主还是尽快将金令带回书院为好。”

    “嗯?大师可是听到什么风声?”

    儒生心头一跳,连忙追问。

    僧人解释道:“阿弥陀佛!当年接金令的是道门修真一脉,可归还时却在道山手中。其中内情贫僧不得而知,但施主当视为前鉴,不能轻忽!”

    儒生收起金令,谢道:“吾这便回转书院,感谢大师提醒。”

    “贫僧在此可为施主拖延片刻。之后施主就只能看自己了。”

    法印一结,僧人对面化出一道身影,竟是与儒生一模一样。

    儒生立刻明白僧人打算,口中吐出一口清气。

    “此为吾一口浩然气,可令此幻想更为真实。”

    说罢,身影没入山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