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君:见君

    “我梦中神游中发现隔壁那山有一座寺庙,中有今世珍宝。”

    “只可惜那护宝观音说宝物认人,不乐意人群热闹围观。不然小子必定邀各位长辈一同上山。”

    十五六岁的少年表情虔诚真挚,完全看不出他在胡扯一通。

    少年瞿渠跟着自家老头出来踏春。

    虽然他并无多少情志。

    奈何瞿渠此人在使用套路遣词造句的天赋颇高,少不更事的时候被瞿老头骗着写了不少“流芳佳作”,于是颇有文名。

    俨然是瞿老头出门参加可能会有文化人聚集活动的一道杀手锏。

    就是工具人吧。

    瞿渠想到瞿珣光平时骂骂咧咧说别人如何利用“单纯可怜”的自己时念叨的话,觉得“工具人”这词可真是微言大义。

    这一回他也是这样被拖了出来。

    但是瞿渠不愿与瞿老头和一众商贾老黄瓜们唧唧歪歪,于是便假假说了上面一番话。

    众人当然知道山上只有一个晖云寺,虽然人烟不多,但也算香火鼎盛,有无珍宝他们能不听说?

    但是人家是梦中神仙有请,特去还缘,大家也就无话可说了。

    如此一番当众胡扯,瞿渠便将众人和听到宝物眼睛都亮了的瞿老头打发。

    瞿珣光自地知道这小子在胡扯一通,但又想好不容易出来一趟放他周游一会子也无妨——别生在古代还做了个宅男,便哼笑着随他去了。

    瞿渠便带着济学悠哉悠哉地上了山。

    “镇国寺并非今上所封。而乃是太祖皇帝征战天下时,身陷囹圄,偶遇为一和尚所指点,”瞿渠闲着无聊对济学道,“那骑驴的和尚自称来自晖云之处,太祖在成事后便要为他修缮庙宇,鼎盛香火,拓展信徒。”

    这晖云寺他也是第一次来,七扭八歪的路教他直叹镇国寺的名头,果真厉害——不需要他进寺,已将他这个心态不诚的宵小为难了一番。

    “可这晖云寺不一直都……”

    “那大和尚就说了啊,人家不愿意。管你太祖皇帝啥的——扰人清修。直道若是如此,晖云的和尚大约只见富贵不知贫苦,谈何修行。”

    “啊,啊这……”济学想这和尚不愧是出家人。

    “太祖一听大为叹服,连道,‘师傅高义!’,是以只是令人打了一副牌匾,亲书镇国寺三字。又在它的西边修了一处行宫,宫内修饰皆是处处求简,直言乃是为参拜此寺所见,好叫自己、叫子孙感受佛音禅意、德高辉光……”

    大约是走了半个多时辰的颠簸山路,晖云寺似乎就在眼前。只是瞿渠二人已经有点晕圈了。但二人终于瞧见了人烟。

    这应该是哪个在晖云寺周围清修的俗家人的院子。

    二人正想找人来打听一番如何进得寺内。却看到有一人静坐在树下泡茶。

    那树花的瓣吹在那人的发上,流连地顺着乌色滑落。

    花叶里漏下的光也悄而柔地抚摸着他的面颊,勾勒出温暖却远的金边。

    他身穿青色的衫,这间色往往会将人隐在它那洋溢的生气里,将穿它的人显得温柔,但平庸。

    但是这人却穿的十分亮眼。

    至少济学觉得,这个主子是他见过最,最什么呢?

    他又不知道怎么表达了。

    啊,这就是如玉君子吧。他说。

    瞿渠说:“放屁,人家叫君子如玉。”

    济学默然。

    往常瞿渠最讨厌的就是这种看起来道貌岸然的家伙,只是今日此时他竟没生出什么挑衅之情。

    于是直走到那个看起来十分好惹的人面前坐下。

    他这样唐突,却没惹人不满。

    元熙昭笑着看他,“喝茶吗?……阁下。”他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意图,中间停顿的刻意,于是像是在调侃他了。

    他听见刚刚二人的对话了。

    “喝,有什么茶?”瞿渠摆出一副茶馆招呼小厮的模样。

    “殿下,”元熙昭旁边侍立的洵淳看不下去那人骄狂的样子,出声打断,瞪着瞿渠。明里暗里都在暗示着对方放尊重点。

    整个大月朝,只有一位殿下。

    “竟然是太子殿下,”瞿渠扯出笑,怪模怪样的拜了拜“失敬失敬,草民见过太子殿下。”

    “客人多礼。”太子笑眯眯地扶了扶他。也不对洵淳的打断表示什么,只是道:“客人爱喝什么茶?”

    “唔……”瞿渠到也没想到这太子还蛮有好客之心,于是道,“您这儿最好的给我尝尝。”

    济学怂着心看了看胆大包天的主子,又看看太子,见太子殿下竟然又十分温和地应了。

    只见太子的手在旁边各色盖的茶罐子上徘徊一下,取出了一个赤红色的放到案几上。先将里头的茶取了些出来放在专门盛茶的小碗中,把小碗填满,再用手捻起一小撮些茶丢进茶盏中。她将已经在砂壶煮沸的热水冲泡入盏。静候一会,待叶片舒展又将其分沥入盖瓯。全程行云流水。

    泡茶的人专心致志,自然也就与欲言又止的瞿渠没对上眼神,直到将两盏茶分别推杯到瞿渠和济学的面前,抬头说“请”的时候,才见这两个少年云里雾里的表情,不禁笑了。

    瞿渠二人与瞿珣光走南闯北,加上瞿老头又颇好食之一道,自然都看得出这茶不过就是枣叶炮制,说不定用的就是他二人刚刚走过的那片后山林中的枣树叶。

    元熙昭笑眯眯地看着他们。

    明明大家差不多的年纪,她的动作行为就是显得更加老道娴熟。

    她随手掀开其他罐子的盖子给二人展示了下,里面竟然都是这枣叶茶。

    “贵客勿怪,本宫这就只一种茶,若不然,也仅有温水可饮,”太子殿下温润的眸子里闪着清光,“然而山路崎岖,寻路跋涉苦人,想必二位若饮白水,即使是山泉清甜,亦难消渴;而枣茶味酸微苦,生津止渴,正是合宜。”

    济学忍不住点了点头。瞿渠斜瞥了他一眼。

    元熙昭见他如此,偏了偏头,圆着眼真诚地看着瞿渠道:“且二位这两日出门在外劳顿舟车,正好饮此茶也有补肝益气,除虚安神的作用,对二位定然倍益。”

    瞿渠怔愣了一下,想到那老头吩咐的一堆破事儿,很难不赞同地也点了点头。

    “何况佛法重缘——灵物认主,茶需合人,二位与本宫此时此地相见,本宫正有此茶招待二位。由此看来,二位与这茶亦是有缘。”

    太子一手拽着袖,一手又对着茶杯做出了请的手势。

    风中传来召佛院子弟普集的唤钟声。

    林中虫鸟悠鸣,暖阳温煦。

    二人觉得心里慰帖极了,于是连忙在太子殿下的示意下也彬彬有礼地回请了一下,将茶水徐徐饮尽。

    元熙昭看着这两个单纯可爱的少年,眼里的光愈发温润清潋起来。

    她扭头问济学,“你主人叫什么?”

    “主人瞿渠。”济学认真道。

    瞿渠不满:“欸!当着我的面,为何不直接问我?”

    济学也好奇,于是看着太子殿下。“哦?”太子于是从善如流地问,“阁下名唤什么?”

    “瞿渠。字道桥。”瞿渠撇嘴,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但就是说不上来。“禹城人。嗯,就是你知道的那个。”

    元熙昭挑眉,这个动作让瞿渠的心里感觉好像抓住了什么似地,结果她柔软的语气反倒让他忘记了刚刚抓住的东西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