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绝秘 > 第24章废帝立贤

第24章废帝立贤

    “我们年幼,父皇就撒手离我们手而去,留下我们被人欺凌。我今年虚岁十四,你才九岁。你虽比我小,却胆子比我大,也比我聪明。也深受父皇喜爱,父皇本想传位于你,只是我母后争胜好强,所以我才……”少帝刘辩自知不保,就偷偷地把刘协叫了过来。

    “皇上,臣弟没有争帝之心。只是皇祖母……”刘协连忙解释。

    刘辩道:“你的心,为兄怎能不知,还望弟弟听我说完,今日我们能兄弟相见,为兄也是安排了很久,时间不多吖!记住,这里没有君臣,只有兄与弟。”

    刘协道:“是,兄长。”

    刘辩道:“如今我以为帝,弟为臣,过去的事就不用说了,就让它过去吧!”

    刘协道:“弟弟懂得。”

    刘辩道:“你不懂得,等你长大了你才会懂得,这世上有太多的无奈呀!为兄愚钝,只能教你一个字——那就是忍。忍得你长大,忍得你有实力。”

    刘协哭道:“弟弟一定永生不忘兄长的教诲。”

    刘辩道:“收起你的眼泪,就像我们上次逃难一样。自从逃难回来,我就心里再也没有害怕。兄不如弟呀,如今为兄自知命不久矣!忍字只能留给你了,希望你能坚持下去。为兄就不忍了,世人都说我胆小怕死,我就用死来向世人明志,就用死来为弟弟铺路。希望弟弟能珍惜祖宗的基业,还有父兄的付出。”

    刘协忍住了泪水道:“我不想要天子大位,只想兄长平安。”

    刘辩道:“事已至此,那是我们兄弟能作主的,父皇即位二十一年,废尽心血,穷其一生,背尽骂名都没能……”

    “陛下,该寝息了。”唐妃暗号传来,刘辩、刘协兄弟二人不得不停下交谈……

    城外,李儒劝卓董道:“既然主公主意己定,还早定废立之计为妙。”

    董卓道:“当日在温明园,文武百官都纷纷反对,再议不是自取其辱?”

    李儒道:“今非昔比,当日因为吕布而杀丁原立威不成,故而事败。而今吕布已归主公,主公还有何惧?”

    董卓大喜:“正是如此。”

    于是董卓就在皇宫之中设宴聚集公卿前来,又令吕布将甲士千多人侍卫安全。当天太傅袁隗与文武百官都到了。酒还没喝几杯董卓就手按剑道“当今圣上暗弱,丢失传国玉玺,不可以奉宗庙;我将要依照伊尹、霍光行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

    就在群臣惶怖不敢与董卓对视时,中军校尉袁绍挺身而出道:“当今圣上即位没多久,并无失德,怎可轻废”

    董卓道:“你若丢失官印是何罪?今日少帝丢失传国玉玺,怎能没罪?”

    袁绍一时无语,良久骂道:“你就要废嫡立庶,和造反有何不同?”

    董卓怒道:“如今天下大事都归我管!我今天就是要废帝,谁敢不从!”

    袁绍道:“你城外有兵有将,我也有有兵有将。我难道还怕你不成,我就是不从,你奈我何?”

    董卓拨剑而去道:“你想看看我的剑利不利吗?”

    袁绍也拔出剑道:“你剑是利,可我剑又未尝不利!”

    两个就在筵席上准备对敌起来,李儒急忙阻止道:“大事未定,不可妄杀。”

    袁绍看到吕布手持方天画戟走来,害怕被诛杀,就手提宝剑,辞别百官而出去,把官印悬节东门之上,急忙领兵到冀州去了。

    董卓对太傅袁隗道:“你侄子无礼,我看在你的面子,就姑且绕过他。你说废立之事怎么样?”

    袁隗道:“就依太尉所说。”

    董卓卓道:“还敢有阻止大议者,以军法从事!”

    群臣文武百官听了震惊恐慌,但无一不敢不尊命。等酒宴散了后,董卓问侍中周毖、校尉伍琼道:“袁绍此时离开后果怎么样?”

    周毖道:“袁绍忿忿而去,若是又逼得太急,他必定反叛。”

    伍琼道:“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

    周毖道:“但是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倘若他举起旗帜去招收英雄豪杰,聚集徒众,势力肯定会迅速增强,只怕到那时山东就不是太尉的了。”

    伍琼道:“那就加封一郡守给他,以收其心。”

    周毖道:“所以对袁绍不如赦之,再拜为一郡守,那么袁绍就高兴了,再也不用担心朝庭降罪,就必无隐患。”

    “那就封他为渤海太守”董卓点头。

    九月,董卓请皇帝刘辩到嘉德殿,大会文武百官。董卓拔剑在手,对文武百官众大臣道:“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

    董卓命李儒读策:“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丢失国玺,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李儒读策完毕,董卓要军士扶少帝下殿,解了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又要何太后脱了太后服等候敕令。少帝刘辩和何太后母子二人放声大哭,看得听得群臣心里无不悲惨。

    尚书丁管愤怒高声大骂道:“贼臣董卓,行欺天之罪,我们应当用脖子上的一腔热血来飞溅诛杀他!”

    一边骂着一边挥动手中的象简,直击董卓。董卓大怒一脚踢开,丁管被武士拿下,丁管依然大骂不休,董卓下命斩之。丁管至死都骂不绝口,神色不变。

    董卓请陈留王登殿上位。群臣朝贺,董卓又命人扶何太后并弘农王及帝妃唐氏永安宫闲住,封锁宫门,禁群臣都不准得擅入。可怜少帝四月登基,九月被废,在位五个月不足。董卓拜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

    李儒对董卓道:“如今朝庭百官虽然表面上不得罪相爷,但是却不合作,并且还暗中使坏。我们又是不善于管理朝政,如此下去不是办法。”

    董卓道:“那就去再杀一批人,让他们乖乖的听话。”

    李儒道:“不可,朝庭新立,人心未安,如若杀伐过多,百姓失望,那就会天下大乱。”

    董卓道:“我杀的士族豪强,又没有屠杀百姓,他们怎么会造反?”

    李儒道:“百姓教化未开,不明事理。士族豪门又善于蛊惑人心,他们派人暗中传播,百姓必反。”

    董卓道:“百姓胆敢造反就杀了他们。”

    李儒道:“天下百姓何其之多,怎么杀的完?就算能杀完,天下如果没有了百姓又有何用。所以暂时还得先起用士族豪门中有才能的名流之士才行,稳定人心。”

    董卓大喜道:“你真是我的智囊。文有你,武有奉先,又何愁不能得天下。”

    李儒道:“蔡邕才高八斗,学问渊博,山海人望,可大用。”

    董卓听说蔡邕有踔绝之能,于是派人去请他,蔡邕却不肯来。董卓又派人告诉蔡邕:“如若不来,就灭全族。”

    蔡邕听说犹豫不决,于是找女儿商量:“董卓征召为父,说不应召,就灭全族。”

    蔡文姬道:“女儿素知父亲忠义,父亲无子,女儿又是未亡人,有何怕的。”

    蔡邕道:“可是全族并非我们父女二人。”

    蔡文姬道:“父亲如若想去,就得出全力助之,并非助贼,而是助汉。天子一日在,汉就一日不亡。”

    蔡邕道:“多亏女儿提醒,不然必害全族。”

    董卓看到蔡邕应召而来大喜,立即安排他管理朝中大事,蔡邕也是大显才能,把朝中大小事处理得有条不紊,因为才能确实卓绝,蔡邕一个月连升三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