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桃花源后记 > 三十五 诡辩的老庄

三十五 诡辩的老庄

    一片欢声笑语后,崔县令提议,如此时节,正可以仿王羲之昔日携众人游兰渚山做兰亭集序,收入诸位诗词,可成一番美事。

    众人附和,经过推举,终找到一位文学大家做赋,诸位小姐公子诗词附上,另有做诗词适宜者也可提名其中。其中当然要以那篇咏柳为首,只是不知提何人姓名,最后还是将寇小姐,贺知章二人姓名写上。要问为何无李泰,这能是一个下人留名的地方吗,不过李泰也无所谓,还暗自道:贺知章我给你提前好几百年扬名,你可不要怪罪我啊。

    李泰始终相信,当年的兰亭集序只出名了王羲之那篇赋,还是以书法成名的,至于其他反正李泰一概不知。但这次终究只会是贺知章那篇咏柳传世,至于其他都会淹没在历史海洋当中。

    诗词尽兴,又有如此好茶相伴,众人又开始提议谈玄辩难。起初是二人对辩,其他人听得津津有味,不时附和几句,直到一方落败,早已跃跃欲试的人递补而上。如此在诸位大人以及名家面前,展示自己才华自然是有益无害,输了无碍大局,赢了自然为自己定品增添砝码。

    李泰感觉无聊,本来道学东西就是玄幻空谈,一点实际东西都没有,但站在小姐身后,又不好直接离去,只能发蔫的站着。

    是在是无聊,李泰就开始明目张胆的打量周围,反正大家关注点都在场上辩论的二人,谁会去注意一个下人呢。此刻身前的小姐和老爷都听得认真,老爷还不住点头,再往下方看,无论身份,大家都认真听的。听得懂的老爷小姐公子们,是不是还窃窃私语几番,显得自己理解通透,至于下人们,则是强大精神,一怕折了自家老爷面子,二自然是想让别人高看他一眼。

    回过头来,在看向上位,此刻场上刘佑正同一人辩难,那人面露难色,眼看着就要败北了。刘郡守就急着在少年公子耳边低语,不用猜也知道是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少年公子也不时附和几句,但交谈后旋即换了脸色,这一幕恰好被李泰看到。

    少年公子以为大家都在关注场上,耐着性子与郡守交流后,觉得无人看到,厌倦的脸色立马出现,不过随即就觉察道有人在看自己。

    顺着感觉望去,恰好跟李泰四目相对,李泰一时慌张,立马低下头隐如人群当中。这更勾起了这个公子的兴趣,这咏柳一诗格式新颖,但也从未听过有个姓贺的才子呢,一种念头出现在脑海里,决定试探一二。

    场中央,刘佑击败那位公子,正拱手接受满场的赞誉。片刻后恢复安静,无人敢再应战,倒是那个崔怀之有心上场,其父怕出丑将其拉住并狠狠瞪了一眼,这一切尽收李泰眼底。

    正当李泰期望赶紧结束早点回去赚大钱时候,那位少年公子的话直让他冷汗直流。他说“既然无人敢与刘公子辩难,那我推举一人如何”

    虽然大家不知是谁,但也只好应声,刘佑本来已经夺魁,却也只好躬身道还请公子赐教,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随后少年公子招呼道“李泰何在,还不出来”

    所有人目光齐齐看向了他,随着老爷眼神示意,李泰只好不甘的站了出来,心里暗讽“不就是看到不该看的了嘛,我还没说出呢怎么就想着让我出丑”

    少年公子道“那首咏柳既然是你朋友贺知章所作,相比颇有才学,你既与他相知,自然在辩难上得到他一二分见解,可与刘公子辩上一辩。”

    李泰心里要骂娘了,自己上学时候最烦的就是老庄,可道学就是以这两位为基础。其中最为讨厌的就庄子狡辩说子非我安之我不知鱼之乐也,这纯纯狡辩还入选教材,而且还毫无意义的争论对于李泰这种唯物和现实主义人来说,简直就是折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