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流行天王的诞生 > 第三百九十九章 关于成长

第三百九十九章 关于成长

    对于田丹琳这好奇的状态,张浩也是十分的理解。还记得当年他自己第一次离开家乡小县城,来到京州的时候也是这样,人们看到新鲜事物时总是充满了新奇和向往。

    当初高三,张浩他们这批被班主任确认为没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差生,在班主任的劝导下,最后都选择了参加专科学校的自主招生。

    而这些自主招生都是需要提前报名和选专业的,考试得去本校。每个学校考试时间也不同,甚至会起冲突。不过好在可以同时报名,但是需要提交报名费和自己把握时间。

    也正是那个时候,张浩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离开了的小县城,离开了他们那个五六线的城市。张浩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来到了一个新一线城市,体验到大都市的繁华。

    那是一种很强大的冲击,张浩看到这里的人都很匆忙,不像在老家那里显得悠闲,显得都很专业和厉害;高楼大厦林立显得壮观,各式的地标建筑也层出不穷,真实看到的总与网络上看到的要震撼……

    大城市仿佛每时每刻都被各种噪音和各种灯光所覆盖,初见时热闹,可真正待久了之后反而在这种热闹中更感觉到陌生和孤独。

    明明大城市里面充满了人,每天许多人都会在同一条街道,或者在同一个时间,或者在同一个地点无数次的相遇,但他们却很少会有真正的交集。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处理的事情,每个人都显得那么匆忙,每个人都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所以每个人在工作或者学习完之后都没有太多的心力去交往,去真正的去信任一个人,交一个朋友。

    在老家,基本上一整个小镇上的人都互相认识,只是分为特别熟和一般熟。

    当然这些都是张浩后来的一些体会,对于一个十七八岁的还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大城市既让人望而生却,同时也令人兴奋。

    张浩第一次来到大城市,他看到每一个行人都觉得他们都好厉害,而且他们穿的也都很好看。不像他自己,即便是他来到了这座城市,也像是清水里面落入的墨汁,一眼就可以分辨的出。

    那时的张浩是羞怯的,对新鲜事物是那么的好奇,但又有些畏缩。不过好在当时和他一起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人不止他一个,所以这种恐惧被冲淡了许多。

    来到这里张浩第一次坐了地铁,第一次吃到麦当劳(这也是张浩后来愿意去麦当劳做员工的原因之一)……第一次认识到大城市夜间的灯红酒绿,第一次见到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夜城。

    大城市无疑是先进的,这里的一切设施,配套,制度等等都是到县城和农村无法比拟的。但是在这里生活了一年以后,张浩还是发现其实自己真正喜欢的还是自己的老家。不过张浩知道作为年轻人的他们,想要在这个时代更好的生活下去,或者说生存下去,还是需要在大城市里面打拼。

    慢慢的张浩也习惯了大城市,最初的热闹也变成拥挤和烦躁,夜间的灯红酒绿也变成了光污染……制度虽然先进,但很多却实施不了或者实施困难。

    当然这些也不过是外在的或者物质上的,所以张浩其实自己都能适应,而且适应的很好。更多是观念和理念上的冲突,让张浩偶尔会陷入一种沉默和格格不入。

    作为年轻人,张浩自然也能很快的融入大城市,了解并学会这些规则。但是张浩却总是觉得农村土生土长18年的他,来到了大城市,总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抗拒和隔阂,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和大城市里面的同龄人之间的。

    张浩每一次和这些同龄人站在一起虽然表面上没有什么,很真正参与到一些事情里面时,还是会显得很自卑。

    很多大城市里面的人觉得习以为常的事情,当时的张浩开始却一点不明白。事实上,这其实也不怪张浩,只能说小城市和农村里面很多东西都是滞后的。无论是经济还是制度,还是一些新鲜事物。

    受到的教育层次不同,接受的信息不同,获得的资源也不同,虽然同样都是在上专科,但是很多时候却能明显体验到差距。

    而这些差距却是张浩需要做很多的努力才能弥补回来,而这些仅仅只是一些关于知识和对形象规则的了解。而这些却仅仅只是表象,更多的想对人情世故,对有很多其他待人接物,各种聚会等等,这些张浩都充满了局促和不安。

    因为这些以前张浩从未接触过,因为一切都不了解,一切都是未知,所以显得恐惧。害怕一个不小心就闹出笑话。

    所以很多时候张浩在聚会上都很安静,很快就成为了聚会和各种活动中的隐形人。

    慢慢的过了几年,张浩才明白了一些道理。

    其实农村里的孩子或者穷人家的小孩成长的是很晚的。所谓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也只是说他会做家务,很能吃苦,但是在心智方面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确实很晚的。他们在人情世故方面,所见识的东西,所了解的信息,所参加过的都远远不如那些大城市里面的孩子或者家世好的孩子。

    只要别人给他们一点善意,他们就会觉得别人对他们很好。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懂别人是客气还是什么。可能有时候只是客套一下,出于礼貌或者什么的。因为从小到大根本没有感受过太多这种,所以总想着格外的不一样。

    因为这些事情,他们可能会愿意相信别人,轻则只是尴尬或者只是闹出一个小笑话,重则付出了真心却却换来一地鸡毛,付出很大的代价。说的好听一点叫做单纯,讲难听一点,其实就是蠢。

    大部分农村或者穷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接受的教育,生活中的事情基本上都是鸡毛蒜皮,或者就是一些家长里短。而城市里面的家庭或者条件好的家庭,那可能接受的就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接受的信息也更多,全方面在不经意或者刻意都在向着一个好的方向进步和提升。

    而当整好他们这样的人自己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其实已经错过了接近十年的光阴。所以之后他们就要比别人走更长的路才能成长。

    像张浩他们这样农村出来的孩子,好像是被催熟的果实,外表看着很好,事实上却没有任何的甜度。

    像张浩他们这些农村或者穷人家庭的孩子很难瞄准未来的方向。没人指路,也没见过世面。就像张浩当初他们参加专科学院考试的时候,选择专业的时候,都是瞎选的。所以张浩最后才会上电子商务这么个专业。

    啥也不懂,也不知道要学啥,不知道未来的就业和前景,不知道出路,然后就随意报了一个专业。

    而资源好一点的家庭或者大学生的家庭,父母对这方面都很上心,并且大城市里面也有相关的服务和行业,有专门的老师来辅导和帮忙选择专业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除此之外,有很多隐性方面差距,比如说经济,比如说试错成本,比如说人脉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