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再造乾坤 > 第四节 如梦人生

第四节 如梦人生

    又过了两日,女仆秀儿看到醒来的唐皓,开心的大喊:“老爷夫人,少爷醒啦!少爷终于醒啦!”宅子不算太大,唐家众人闻言都过来了,唐贺大哥唐敬今日也过来了,钟芸进房马上准备哺乳,大家看孩子醒来没哭没闹甚是惊奇。

    钟芸有四日未给唐皓哺乳,原本胸涨得就疼,马上催促大家回避,也担心把小唐皓给饿着了。说来奇怪,不知道是不是婴儿脑部空间有限,赵瑾此时虽缺失了大部分记忆,但知道自己应该是个成年人,喝奶还是有些抗拒的。结果钟芸倒有些慌了,眼泪忍不住都掉下来了,这孩子几天没吃奶了,中间就喂了几口白粥,再不吃就饿坏了啊。

    唐皓也就是赵瑾吧,小脑袋转动了几次就没力气了,钟芸几乎是在秀儿的帮助下强塞进去的,唐皓也饿的不行了,近乎本能的吃了起来。过了半个多小时吧,几乎把一边奶都吃完了,才慢慢睡去,只是这次应该是更舒服了些,脸色也红润了起来。迷迷糊糊之间只觉好似在梦里,唐皓却没有气力再去思考原因便昏睡了过去。

    这边几人和唐老爷闲聊了几句,眼见侄子无事,大哥唐敬对唐贺说道:“这几天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二弟你多陪陪孩子,我陪爹爹坐会儿就行。”

    唐贺起身道:“那大哥你稍歇一会儿,我去看看就回。”

    唐老夫人不由的笑道:“我也同去,让老大陪老头子聊吧。”两人快步走开,眉目间倒是轻快了不少。

    唐家医术都让唐敬继承了下来,唐老爷近些年腿脚没那么利索了也就不怎么外出行医了,偶尔附近有些熟人邀请也是免费帮忙诊治,所以在这赵家乡倒也有三分名气。唐敬的医馆开在冠军县城,此去不过二十余里,医馆不大倒有上下两层,靠着祖传医术和唐敬妻子的巧嘴,已有七八年时间,虽说不上富贵一家人倒也衣食不愁。

    唐敬问道:“爹爹娘亲在二弟这已有一年有余,上次张怡也说问问您何时去县里住住,倩怡时常也念叨爷爷奶奶。”

    唐老爷微微一笑,言道:“你们都孝顺,我们知道了。再过段时间吧,看看皓儿情况,我们再定时日。”

    两兄弟虽未名言分家,但确实唐老爷近些年都在唐贺家居住多些,一来乡里乡亲熟悉,二来小儿子刚有小孙子,老人家难免想多陪陪。唐敬大概也知道,并不多言,于是陪着唐老爷在前院走了几圈,聊了聊生活琐事。

    房内,唐贺轻抚着钟芸的长发安慰道:“孩子健康就好,你哭了好些天了,再哭就让孩子笑话了。没事没事,这不吃得好睡得好了嘛。”唐老夫人正抱着唐皓,也连连安慰:“芸儿这些天辛苦了,好好歇歇,这几日唐贺哪都不许去,好生陪着。”

    钟芸听完一时放松了些,但又幽怨道:“唐大人哪有闲心陪我,陪孩子倒能舍得半天时日吧。”唐贺先是对唐老夫人点头称是,后又摇头苦笑道:“夫人别挖苦我了,这不是为了多给你们准备些家用吗。这几日我哪都不去,就陪着你,陪着皓儿。”唐老夫人笑笑点头,钟芸也算满意一笑。

    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九月末,朝廷中的权力争斗已经火爆地开始,冠军县在南阳虽不算十分富有,也算基本自足,大部分的百姓也不愁温饱,地主豪强有数十家倒也本分,县中整体还算安稳。

    这时的唐皓已经半岁,也许是吃母乳的原因,个子并不算高大,也就二十斤左右。每天睁开眼的时间也不过三四个时辰,除了本身发育需要之外,原本的记忆融合也消耗了不少气力。此时的唐皓基本认同了这个新的身份,对这个时代有了两分了解。但此时的大脑和体力还不能支持全部的记忆和认知。为此唐贺钟芸还有些发愁,这孩子实在太能睡了,半岁的孩子哪里有睡八九个时辰的。

    迷迷糊糊的日子持续到了汉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朝廷在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坚持下,终于为去年因党争入狱的士人争得平反,但圈禁在家不得任用。后一点也是桓帝为了帝王的面子的最后一点坚持。

    春分,湍水两岸的百姓已经陆陆续续开始了春耕的准备,一些十来岁的孩子在河边田埂上欢快的戏耍,卷起了长裤褪,赤脚踩在田地里还有几分凉意。远处官道边上还有大人带着三五个孩子在放风筝,冠军县的商家都陆陆续续开门了,普通平凡的一天却是老百姓最幸福的日子。

    赵家乡的唐家,今天是唐皓一周岁生辰,一大早唐敬夫妇和张怡父母都来了,还有堂姐小倩怡。唐贺家除了唐贺夫妇、唐老爷和唐老夫人,还有两个女仆秀儿、小齐,这两日都没外出安排,赶车的车夫老赵得了赏钱也到外面吃酒去了。钟芸父母早亡,有个远亲伯父倒是太远了,好在唐家两老都是好相处的。

    四位老人都是五十来岁,身体都还不错,早早地吃完午餐后大家都来到唐贺夫妇的厢房,唐皓的体重还没太大变化,个子倒是高了不少。细眉大眼,皮肤更白净了,小嘴红润可爱,已经会唤爹爹娘亲了。不仅可以自己站起来,扶着东西还可以走出去十来步了,虽然有些摇摇晃晃兴许是脑袋还有些重,所谓头重脚轻吧。实则此时唐皓已恢复了七八成记忆,听觉嗅觉味觉也基本发育好了,所以半个月前开始就不愿意吃奶了,平日多吃肉粥汤水,戒奶的几日可又把钟芸疼的不行。

    唐老爷先说话了:“皓儿今日周岁,爷爷给皓儿看些好玩的物件儿,看看皓儿喜欢哪样啊?”

    大家伙你一手我一手帮忙把东西摆好,都在唤着皓儿乖乖,选这个选这个。在地上摆了好些东西,有《儒家六经》、《道家道德经》、《黄帝内经》、毛笔、砚台、笛子、小斧子、刨子、胭脂盒、木剑、小短弓、算盘、碎银、账本、烧饼、饭团、一束野菊、一对金镯子。全部都装在盘子里,整齐的摆在地面。唐贺和爷爷都希望选笔墨经书,奶奶和婶娘觉得银钱也不错,母亲钟芸心里想这孩子该不会拿烧饼饭团吧,倩怡堂姐一直在大喊选胭脂和笛子。

    小唐皓身体虽不是很熟练,但意识基本清醒,以前自己小时候的事不太记得了,但应该也没有抓过这么丰富的抓阄,当下也简单扫视了两圈。心想,这都东汉桓帝了,天下随时出事,读经书可未必能保平安。大家一看这小子盯着烧饼就不动了,都看了看钟芸,这平日里该没饿着孩子吧。唐皓心想,要不就选烧饼吧,虽然现在还只有两颗门牙,但是确实有点馋了。于是大家都看着小唐皓抓起了半块烧饼,随后又抓起了小短弓,慢慢地转了小半圈又看了看母亲钟芸,一步一步带着烧饼和小弓放回了自己的小凳子上。大家都以为选好以后,小唐皓又抓起了花束和碎银放在了妈妈手里,大家伙儿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又抓起了胭脂盒放在了倩怡堂姐面前。

    唐皓心想:差不多行了吧,再得瑟一下会不会吓到大家。也不知道是汉桓帝哪个时期,是平行宇宙还是真实历史,总之乱世储粮总是对的吧。

    钟芸惊呼:“天啦,皓儿好像什么都懂啦,这会分东西给我们啦。”

    唐老爷笑道:“皓儿选的烧饼和短弓,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意思。”

    唐敬望着兄弟唐贺道:“这小子倒是实在,拿短弓是不是还想吃肉。”

    唐贺看了看旁边的经书摇头道:“看来对读书是不太有兴趣了,可不能目不识丁啊。”

    婶娘张怡笑道:“你们都看不穿皓儿,我看皓儿就挺会挑的。好看的还会给娘亲和姐姐,想必以后哄女孩也有一套啊。”

    奶奶唐老夫人闻言大笑:“都好都好,皓儿选的很好,不吃饱干啥都干不好。”午后,唐家在欢声笑语中都各自休息去了,唐皓挑完东西没玩一会儿就早早地睡着了。

    赵家乡外面的天空明亮湛蓝,几只燕雀掠过风中柳叶,湍水支流的小河反射阳光,映出一大片金灿,远处但见三三两两行人和车马正赶往县城。田野里的农夫都回家休息了,小河静静流淌,三五个少年在河边戏玩抓鱼。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