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系统,系统! > 第三十二章 星期五的诞生

第三十二章 星期五的诞生

    当天傍晚,杨阳住所的客厅里。两个大男孩重重的吐了一口气,丢下控制手柄,摘下了VR眼镜,如释重负般地躺在了沙发和地毯上。

    “怎么样?可以吧!”杨胖子略带自豪地说。

    “会写代码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啊!你这样改F7不怕追究版权吗?”

    “我自己改自己用,又不上传,没事的。”

    “人家可是明文说……”

    “怎么可能让广场公司知道啊。除非你告密……再说,看现在这个势头,北极熊在,他们那个公司也快没啦……一代经典啊!”

    “一代经典啊!”两人异口同声地感叹道。

    两人稍微收拾了一下客厅的一片狼藉,苏林准备点一些外卖,对杨胖子说:“你这地址门牌报一下。”

    “你都来了到了也不知道?要地址干嘛?”这确实挺有意思,被主人带着去一个地方做客,没有特别留意的话,很多人一时没办法说出详细地址。

    “定外卖啊,你不饿吗?”

    “不用不用!”杨胖子按下了苏林的手机,然后走去冰箱那里,“这里还多着呢,昨天是星期四啊。”

    “星期四怎么了?”

    “疯狂星期四啊!开封菜的优惠日。”

    苏林也知道疯狂星期四,但平时从来没有刻意注意过,只是知道很多人都知道,心中感慨,人和人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你看,还有这么多呢,还有饮料,土豆泥,肯定够我们两个吃了。”

    “你买这么多干嘛?”

    “我也不知道……反正便宜,一般能吃到周六晚上。”

    “光喝黑咖啡能有用就碰到赤佬了。”

    两人说笑着把那些快餐炸鸡热了一下,回到客厅的沙发上继续那个改版的F7。不过这次为了边吃边玩,没有接VR眼镜,还一边聊着。

    “你这样把F7都快改成《挖矿手艺》那种沙盒游戏了。”

    “对啊。”杨胖子吃着鸡腿说着,“完全可以不管任务,去和蒂法过日子。”

    “等我走了你再去吧,我把卢法斯打掉就不玩了。”

    “不玩了?等下你、我还有星期五,就是那个蒂法可以……”

    “去去去!”

    “恩?”

    “真的可以?”

    “那部分可是我摸鱼的重点工作!”

    “你?……这个是重点?那整颗星球呢?那么多城市,那么多NPC,不都是你写的吗?”

    “当然不是!给我一个团队,三年都不见得能搞完。”

    “那你怎么做的?”

    “不就是那个北极熊的UI嘛……哦不,还不是她,是上一代。”

    北极熊的UI——通用型人工智能自主学习机,简称UAIM,是北极熊最烧钱的项目之一。相比虚拟现实系统能转化成各种氪金的元宇宙游戏世界,UAIM这些年没有任何进账。但包括北极熊集团在内几乎所有的参与其中的资本都不惜代价地往里面砸钱。百年来,人工智能这个概念一直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每次出现一种号称人工智能的东西出现,都会被最终归于某种更先进的工具,而不是人工智能,这个概念一直就只是一个概念。比如一开始,进行某些特定的复杂数学计算,没有计算机可以完成,如果能发明出搞这种计算的机器就被视为人工智能了。但等做到了之后,回头看看,这只不过是人类某种思考方式转换成机器特定运算方式的一种尝试,不是智能,只是人类在理解计算机方面的一个进步。接着,能够像人一样操作其他东西被看成是人工智能,当然,在很快做到了之后,又被定义为带有各种传感器的可编程机器。如果加上对各种意外的处理呢?那也只是人类总结了经验之后完善了程序而已。再然后,面对几乎是混沌的问题,那种理论上让最快的计算机算到宇宙毁灭也无法得出答案的问题,人脑常常可以通过臆想、经验、直觉和顿悟得到某种答案,如果某个机器能做到,那算不算是智能呢?很显然不算,因为不久之后那些曾经被认为是永远算不出结果的问题被更强、更新、更多并行处理能力的量子计算机瞬间解决。所以在事后看来,这只是更快了,并不是智能了。

    传统的计算机程序相比人类的大脑当然更精准,线性逻辑更强大。之后向多线程GPU甚至是量子计算方面发展的时候,似乎也拥有了人脑的并行能力,但始终看不到真正的智能的模样。人工智能的基础真正发展起来是21世纪才开始的,至今时间并不长,虽然之前的理论很早就有了,但被推广、被大众熟知、被资本追捧肯定是最近才开始的,所谓的“学习”,“深度学习”,和元宇宙、区块链、大数据、云等等概念一起共同兴盛了起来。在理想状态之中,全世界所有的CPU和GPU,带着自己的内存和外存可以在云上链接起来,就如同人类大脑的神经元通过突触链接起来一样,每个终端地址贡献一点点数据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联合起来的大网络可以瞬间并行处理无数的数据,以此来模拟人脑的运作方式。当然也不排除北极熊这种巨无霸资本,可以凭自己的力量……算是它自己的吧,独立建设一台超级计算机来模拟这样的神经网络,而且量子计算机的出现让这种可能很快变成现实。但这只是一半,更准确地说是一个真正智能的一半的物质基础里的小小的一部分。且不说另一半类似灵魂的东西,光这一半硬件,相比一个猪的大脑都是数量级的差异。但其实这一半足够了,因为它比起人脑的神经元细胞,它们更稳定、更精准、更快,快得多、准得多、可靠得多,虽然现在看起来还很笨。

    然后就是另一部分,软件、智能算法、学习。最出名的应该就是阿尔法系列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了。其中围棋阿尔法和折叠阿尔法是阿尔法系列之中最令世界震撼的。围棋阿尔法接连几次战胜了人类冠军,甚至使得那些顶峰的围棋天才怀疑自己一生的价值。而折叠阿尔法在和外星病毒对抗的战役中,完成了99.4%的核酸蛋白质折叠模型,为人类最终研制出疫苗贡献了至少20%的力量。这样的阿尔法系列超级计算机的算法就是不同以往的学习型人工智能程序。除了基本的输入输出程序之外,人们给阿尔法的主要就是奖励和惩罚的方向,剩下的基本上靠超级计算机自己在加分和扣分之中自行演化。可以这样理解,人类造好了机器人的硬件,设定了机器人将会在一个什么样的物理规律的世界中运行,然后再设定一个“好”与“坏”的判罚标准,之后就随便这个机器人在这个世界中编写自己的程序。“好”的被留下,“坏”的被淘汰。最终当人们看到达成预想目标的时候,这台机器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先不提在不同的编程语言、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平台上具体实施的技术有多复杂,但看逻辑或者简化的数学模型,“好”与“坏”在不同的演化时间可能完全不同,也许一个选择在下一秒体现了非常好的分数,而到了一分钟之后会发现变成了最坏的结果,一切都要从头再来。不过这时候量子计算机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到此为止,只是在UAIM出现之前的那些其实算不上人工智能的人工智能。

    “以前的那些人工智能,现在看来都只能算是……发条青蛙,就那种我们小时候玩的,铁皮的青蛙玩具。看起来比轨道四驱车自由,但也只是在我们设定好的桌子上乱蹦。”

    “好歹你也是个专业的程序员啊,搞点高科技的比喻行不行?”

    “行!那就好比……俄罗斯方块。”

    苏林指指屏幕上正在和蒂法玩的整理垃圾桶的游戏,那其实就是一个变种的三维俄罗斯方块游戏,只是画面精细,还有边上可爱的蒂法时不时的加油打气或者捣乱。

    “不是这种,是我们小时候玩那种……那种掌机,买不起GB买的那种黑白液晶的方块掌机,只有俄罗斯方块那种。”

    “哦,我也有,还可以打拳击,贪吃蛇什么的。”说着,苏林放下了手柄,认真和杨胖子讨论起来。

    “对对对,最厉害的还有时钟,壁纸什么的。但都是俄罗斯方块拼起来的。现在人工智能的差距就如同这种俄罗斯方块掌机和《挖矿手艺》之间的差距……也许更大。”

    “有你说得这么厉害?”

    “喂!你们两个在干嘛呢?垃圾都要把家给埋啦!”就在这时,蒂法气呼呼的声音通过客厅的音响传了过来,如同对着他们两人的面大喊一样。苏林一个机灵,转身去拿手柄的时候,看到蒂法的脸贴在屏幕上,正在咚咚敲着,似乎要打破玻璃冲出来似的。如果带着VR眼睛将会是另一个效果。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在讨论什么,我可都能听到,只是你们谈的东西和本游戏没有关系,我就假装听不到。但是这样半天不理我,到底什么意思?……”

    气呼呼的蒂法还没说完,杨胖子不紧不慢地按下了暂停键,继续和有些慌张的苏林说:“你知道模拟一个人脑到底要多少个计算核心吗?”

    “这个……我搜一下……”说着就要拿起手机。

    “别搜了……”杨胖子说到一半,苏林已经搜出了一个数字,说:“大脑神经元有120亿到140亿。就算笨一点吧,100亿个。”

    “远远不够。”

    “是啊,现在最强的计算机才不到30万个核心。不过计算机核心可比一个神经元厉害多了。而且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加上云计算什么的,100亿,未来也应该能做到。”

    “不不不不,远远不够。不是这么算的。你要知道你算的只是神经元,你以为那就是大脑了?就算我们的神经元都是傻子,只有计算机一个位的能力,就是一个神经元只知道开关两种信号,而一个计算机核心多少位?少说128位了吧,如果靠全球CPU云计算,把那些老的64位的算进来,大家就和着最差的算,都是64位,那100亿个核心就是6400亿个神经元了。”

    “这不绰绰有余了吗,现在几十万个乘以128也快了……”

    “这根本就不对!”

    “怎么了?”

    “继续说人脑的吧,据说真正开发利用的不足10%,也不知道准不准,反正是有些地方被切了也不影响人脑工作。就当这是真的,10亿个神经元,你以为10亿个核心能够吗?神经元的链接靠什么?”

    “突触!”

    “计算机呢?”

    “总线。”

    “突触的链接方式是啥样的?”

    “哦~”苏林似乎有点明白了。

    神经元之间突触最理想的链接方式一一对应,当然中间几个突触也可能互相交叉传递信号。这种突触和突触以及突触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再是大脑思考记忆的关键。

    “先不算突触可能也会变成总线那样个省一些,我们就看最理想的,或者说最极端的,所有神经元之间互联,就10亿个,就当每个都只是一个位,当然这不可能,其实一个连接点算一个位还差不多。那么链接点的数量应该是10亿的阶乘,啊对,就是10亿感叹号。”杨胖子说到这里的时候,苏林已经明白了这个数字的巨大,他甚至可以想象人类全体用尽所有资源来制造半导体芯片都不能在太阳毁灭之前造出那么多个“位”出来。当然,人脑和计算机一样,所有的记忆体不可能同时都工作,但所有通道并行的人脑,谁知道下一秒那个“位”会被调用呢?所以都必须准备好,就算空着也要先声明了它将会要用。很可能绝大部分到死了都没被用过,或者只有一次建立连接,通过了一次生化信号,但你要模拟人脑,完全模拟一个智能,不能不准备好。

    “这还只是一个只有十分之一大脑的笨蛋。”杨阳说,“但北极熊想到了办法。”

    北极熊想到了办法,就在一个月前,北极熊造出了UAIM,几秒钟就完成折叠阿尔法一年的所有工作。也许根本就没有用几秒,只是输出到人们能操作的人机界面上用了几秒钟。UAIM完全由记忆体组成,但具体是量子计算机位还是传统的半导体不得而知。之后UAIM的唯一工作就启动,然后自己学习进化。记忆体被组合成不同的传感器,接受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电磁波信号,有的开始处理这些信号,有的负责核对其他记忆体是否工作正常。除了电源,它似乎什么都不需要,包括数据连接线的硬件都由它本身的记忆体组合取代了。开机后24个小时,它第一次通过终端向工程师们打了声招呼,在实验中心一台老旧的显示器上输出了“HelloWorld!”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其实UAIM在硬件上还是有一些基本原则在,这对其之后的进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少没有为了尝试和所有的电子设备连接而把整个实验室甚至研发中心城断路或者短路,也没有让灯泡都爆炸,但这个“智能”在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初始化之后,觉得自己可以开始和人类合作的时候,向世界打了招呼。

    之后就是各种测试。在这期间,杨阳突发奇想,借用UAIM出现之前北极熊一直在用的贝塔系列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给自己干了点私货。他在即将上线测试的虚拟现实游戏《一个游戏》之中加入了一些自己的代码。所谓测试,主管对他们的一些行为相当放纵,多建立一个测试用的角色对产品来说没什么坏处。于是,杨胖子就从第一个TF开头的变量声明开始,在《一个游戏》之中加入了一个专属于他的角色“星期五”,人物建模自然而然的借用了F7里的女神角色蒂法。并在完善了角色之后,让贝塔通过学习F7这个游戏建立了整颗星球。最终成果在一次他自导自演的计算机硬件错误之后拷到了他的U盘上。作为几个资深的优秀一线员工之一,没有人怀疑他做了什么,或者其实知道个大概,但没有人在乎。

    可就在两周前,杨阳还在研究怎么完善《一个游戏》里面某个角色的AI的时候,上级来通知他们,配合UAIM测试,接手《一个游戏》之后的工作。包括最后的完善工作、上线测试、错误更改和虚拟世界的自然进化(其实就是故事版本更新)。这一接手,进展非常顺利,杨阳还提出了很多之前和项目以及剧本讨论过但很难实现的设想,本来都准备放弃了,结果就在眨眼间都完成了。接着,《一个游戏》在第二天,提前一个月上线内测,上周据说已经改完了所有的BUG,要正式上线了。

    其实远远不止《一个游戏》这个组或者负责游戏开发的几个公司,整个集团所有依靠计算机工作的部门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大批程序员的工作被接管了。除了少数主要项目和资深负责的人员,“码农”们的工作都被取代了。最先被开除的就是游戏相关的编程人员。那些创意、形象设计、行销经理可能还需要抛头露面,和客户的人交流一下,这些默默无闻的后台是第一批被替换下来的。尤其是《一个游戏》,因为它本来就主打“全自由世界,完全AI托管,最少人为干预,世界自主演化”等等噱头。也许开除杨胖子这群人也会成为《一个游戏》宣传中的亮点。

    “其实,这个星期五比我在《一个游戏》里那个已经差远了,贝塔超算可不是盖的。”

    “比这还厉害?”

    “这个副本我拿回家已经删减了太多东西了,很多都运行不起来。我记得在测试《一个游戏》的时候,星期五曾经在星空下问我,‘你能带我去你那个世界吗?’然后看着我的眼说,‘没错,就是你想的那个,这个世界之外的,那个真的世界。’你知道吗?当时我都快哭了。”说着,杨胖子的眼睛里都泛起了泪光。

    “那不……”苏林正要说,那不是你编的程吗?可杨胖子马上就说:“除了F7原来的对白,我什么都没加,只是让贝塔学习了三个小时游戏里的蒂法,然后自动写了一段星期五的AI程序。贝塔这个过时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制作出一个以假乱真的人工智能了,UI会是什么样啊?我被她给淘汰了,我服了……”

    周五的深夜,杨胖子还是叫了外卖,主要是几瓶酒。只要确保明天下午苏林能清醒,并且不要喝出什么胃穿孔、酒精中毒之类的意外就可以了。当然,大把大把的烤串用来下酒也是必须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