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风波定 > 第三十八章 灌汤包

第三十八章 灌汤包

    隔日,姜繇领着青袂、丁晓,一早就出门,去东宫谒见太子。

    昨日和和青袂一起,改进了香皂的工艺。现在做出来的香皂呈椭圆形,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花香。

    让青袂拿给母亲,回来说,王妃很喜欢,但是专门叮嘱了,这东西的配方仅限少爷这院里的几个人知道,严禁外传。

    很佩服娘有这样的生意头脑,这时候就想到以后要垄断经营了。

    按计划,挣钱行动该落到实处了。

    昨日下午,就打发丁晓去给太子递名刺,要谒见太子。

    “太子让人出来传话,递什么劳什子的名刺,正想少爷呢,明天快来。”丁晓模仿东宫内侍的嗓音说话,“太子还说了,正好明日皇后也来东宫,最好能早些过去。”

    大早起来没有胃口,丁晓说顺着北大街往东走,大约两里地,有家早餐铺子,他家灌汤包子不错,包子里的肉汁,味道浓郁鲜美。

    说的姜繇大感兴趣,那就去尝尝。

    马车在大街上慢悠悠的走着,虽然是大清早,但一路上人来人往,还挺热闹。

    仔细看,路上的行人大都是出来吃早饭的,大都是劲装打扮,腰悬长剑,一看就是修行之人。

    问驾车的丁晓,平时这大街上也会这么多人吗,而且都是修行的。

    丁晓大声说:“南荒山修炼选拔赛,过几天就要开始了,这些人大多是来参加选拔的。”

    原来是这样。

    据说是去年末,朝廷和南方的蛊族达成一致,大晟放开与蛊族的贸易通商,而蛊族接纳大晟挑选的一百名年轻修炼者,到南荒山去修炼。

    这大晟修炼团的组成,成了各王公和修炼势力的争抢目标,吵来吵去,直到前些日子,才定下来大体的选拔方案。

    最后,各地和京城挑选出来的,达到了五百余人。

    无奈,朝廷只好定下来,五月末,在京城举办选拔大赛,大家凭实力说话。

    “到时候咱们一起去看热闹。”姜繇说,修仙人之间比武,这个当然要看看。

    同时,有些好奇,问:“如果,你们两个去,能行不?”

    青袂笑笑不说话。

    “我没问题,嘿嘿。”丁晓咧着大嘴,信心满满。

    前面就是早餐铺子了,铺子里面肯定是放不下多少人的,所以在临街摆放了几排小桌,现在多半桌子上已经有人了。

    买卖兴隆啊,看来这铺子的早餐很受欢迎。

    青袂挑了一张靠边的桌子,仔细擦拭了,让姜繇坐下。小桌不小,可以供六人进餐。

    丁晓去买饭,姜繇和青袂在等着。

    打量了几眼周边。

    来吃早餐的,一半大约是本地人,穿着上看,大约是一大早起来,吃饱了好有力气干活。也有几个穿着光鲜一些,估计是富家子弟。零星也有几人,穿着制式的衣裳,也大多是衙门里的差役之类的。

    剩下的一半,基本就是参加选拔的修炼者了。

    这个很好辨认,都是一身短衣,将剑摆在小桌上,器宇轩昂,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

    那边传来呵斥声,不会是争抢桌子起了争执吧。

    看过去,一个佝偻着身子的老人,被那边的几桌人赶开,似乎是都不愿离他太近。

    这边还空着很多桌子,何必吵吵闹闹的……

    丁晓端来了包子和稀粥,又跑去买咸菜。

    姜繇看着眼前盘子里的灌汤包,除了面皮有些黑,显然是面粉加工的粗糙,其他都很好。

    灌汤包个个都圆圆、鼓鼓的,朝上捏合在一起的地方,店家的手挺巧,捏的小巧整齐,看起来挺可爱。

    抓了一个,一口咬下去,滚烫的汤水一下滋了出来,衣服上落了几处还问题不大,嘴角和脸上烫得生疼。

    青袂赶紧拿手帕给他擦去,埋怨说:“你慢点,看把衣服都弄脏了。”

    那先凉凉再吃吧,这里面的汤汁也太烫了。

    尴尬的抬头,不远处一桌上单独坐着一个大胡子,身材甚是魁梧,包子在他手里,显得格外小巧,此时,也正在小小的包子发愣。

    再看他脸上和身上也是汤汁淋漓。

    那人正好抬头看过来,发现了两人同样的处境。

    相对暗暗一笑。

    突然一阵酸腐气味扑面而来,姜繇不禁皱起眉头。

    “这边没人吧?”一个苍老的声音,磕磕绊绊、小心翼翼的问道。

    姜繇抬头,发现就是那边被人赶走的老人,正指着他们旁边一个空桌子问。

    “没人,你坐吧。”姜繇说。

    青袂瞥了一眼,没说话。

    怪不得那边的人都赶他走,异味也太大了,不影响食欲几乎不可能。

    但大家都是吃早餐的,还是相互担待些吧,姜繇没往心里去。

    丁晓端着小咸菜过来,突然停下来,皱起眉头。

    “吃你的。”姜繇冲他说。

    包子凉了一点,姜繇小心翼翼的吃着,抬头就能看见那位老人。

    只见他面前的盘子里,仅有一只小小的汤包。老人吃的仔细,先在皮上咬一个小口子,慢慢咀嚼着包子皮。

    然后凑着那个小口,慢慢吮吸汤汁,大约是汤汁鲜爽可口,很享受的闭起眼来。

    又抬起头来,睁开眼,嘴巴张得大大的,似乎是回味无穷。

    看他吃得香,姜繇也没再多想,埋下头继续吃包子。

    没多会儿,有些饱了,丁晓和青袂都吃饭很快,也早就吃好了。

    端起稀粥,慢慢喝着。

    突然发现,旁边那位老者早就吃完了仅有的一只包子,然后坐在那,静静地看着自己,目光似乎是盯着自己盘子里剩下的几只包子,目光里有些渴望。

    看样貌,他大约七八十岁的样子,满脸皱眉,短髭,清瘦,颤颤巍巍的,穿着一件破烂的青衫,但并不肮脏,只是身上的气味有些刺鼻。

    老人肯定没吃饱吧,就买了一只包子。

    对丁晓说,“剩下的包子,给旁边老人送过去。”

    丁晓本来想用帕子包起来回去吃,听了犹豫一下,没再说话,端了过去,放下就回来了。

    那老人站起来,似乎要跟过来推辞。

    姜繇不愿老人过来,也不想听客气话,剩饭是有些不好,但也不用矫情,站起来要走。

    “公子,请稍候。”

    身后传来老人的声音。

    说起话来还挺文雅,姜繇转过身来,说:“大爷,那几个包子不脏,我们吃不了,怕浪费了。”

    “老身不受撅来之食。”

    你还挺膈应,这么傲气,难道是我太唐突?

    姜繇皱眉,心里有些不满。

    “公子面善,今日一见,也是有缘,送公子一个玩具,切勿推辞。”

    说罢,老人递过来一根挂绳。

    姜繇看见挂绳上,拴着两个很小的吊坠,再仔细看,是只有半个手指肚大小的,一只鼓和一只钟。

    看上去,似乎很有些年岁的东西了,能看出来造型古朴,鼓是红边白面,钟是青铜色,做得都十分精巧。

    姜繇突然感到心里有一阵轻微的悸动,很快消失。

    这什么原因,既然会有反应,收下也好。

    “带银子了吗?”

    青袂说:“我就带了二两。”

    “你带银子了不去买包子,还得我出钱。”丁晓不满的说。

    王府管得严,平时不准在外进餐,谁出去吃谁出钱,就算是姜繇,王妃没说话,也不会给银子报销。

    姜繇把银子递给老人,然后接过挂绳,老人很爽快地收下银子,没有推辞。

    看着姜繇离去的背影,老人不易察觉的微微一笑,露出满口洁白的牙齿。

    此时如果姜繇看到,就会发现这老人绝没有七八十岁,看牙齿,似乎是二三十岁的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