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穿越成大将军之子 > 第五章 恭喜恭喜

第五章 恭喜恭喜

    此后易安便日日如此,起床,读书,然后挨打,睡觉,一直不停。

    直到第七日晚,坐在床榻上照常练习着那本无名册子的功法,‘乘流光,策飞景,凌六虚,贯涵溶。出乎无上,入乎无下。经乎汗漫之门,游乎窈眇之野......’,一步跟着一步,不出半点差错。

    突然从小腹有膨胀之感,易安正感奇怪,那种感觉突然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前所未有的畅快之意,四肢有力,头脑清明,体内有股气流在微微转动。

    七日,真气终现。

    原来就是这种感觉,运转功法带动真气过四肢捭阖,易安感觉现在精力充沛,日间打击带来的疼痛不翼而飞,力气大的能打死一头牛,不犹放声大笑起来,“哈哈哈哈,我终于成功了。”

    “少爷,少爷你怎么了?”一句话打断了易安略显放荡的笑声,看着从外屋冲进来的丫环知忆,他脸色微红,忘了旁边还有人了,强行按耐住内心喜悦道:“额,知忆姐,没事没事,我练功呢,你去休息吧。”

    借着夜间单独留有的两根烛台,仔细看了看盘膝在床的少爷确实没什么问题,自己也不懂武功,只得叮嘱一句:“少爷您要有什么事叫一声就行,奴婢一直都在的。”

    易安边点头边回应好的,挥手让她快去休息。

    次日,项先生因知晓他修炼出真气了,便不在帮助治疗,全让他自己运功疗养,说是对修行有帮助,对此易安没有异议,也不敢有。

    枯燥的日子过得很慢,但是在这种日子中能找到一件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倒也不那么难熬,特别是那件有趣的事情还能让你一直感受到进步空间,那才是最棒的。就像网游打怪能看到击杀怪物后经验条在一点一点的增加,能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变强。

    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这年易安十七岁。

    这些年易安的武功一直在稳步的增长,只是具体是个什么水准,尚不清楚。其中主要原因便是当初的项先生项铭,现在称其为项叔,说是没有他的允许一直不准易安与人交手。

    十数年的相处关系愈近,称呼也变得亲近,虽然不知为何不许动手,但是相信他不会对自己不利,也就一直瑾守这个要求。

    项铭虽然不准易安与别人动手,但是他自己不在其列,时常与易安切磋,教导武功招式,说是切磋,但还是单方面挨打,不过比小时候要好很多,全力出手下,这位项叔也得好生对待。

    所以咱们这个易家公子虽不与外人比武,但是和人交手的经验却是不差。

    就在上月,镇军大将军易将率军攻破北隋兹佲,又为大唐国土增添了一块土地,陛下书房的地图又得换一张新的,消息传到京都的这几日上至皇帝,下到平民都是高兴,喝酒吃肉为之庆祝。

    如今北隋势微,大唐近些年又捷报频频,所有人都开始觉得自己这一世真的有可能看到大唐的铁骑踏遍天下的那一天。

    大将军易将回来的比那封捷报晚了大半个月,毕竟还要安排好破城之后的一应事务,这才慢了。

    回京都之后,易将没有回易府,而是先去了皇宫,毕竟按惯例在外武将回京得第一时间进宫面圣。要是没按照这个流程,即便陛下不会说什么,但若是被御史台某些顽固不化的老头子知道,说不得要参一个藐视朝纲之罪。

    直到入夜,易府上下还是灯火通明,大厅内准备了一大桌子精美的饭菜,何宛葭和易安端坐在旁,知忆和另外四个丫环站在两人身侧,看着桌上的饭菜热气渐消,正准备吩咐下人把桌上的饭菜再拿去热热时,屋外转来一阵惊呼:“老爷回来了,大将军回来了。”

    母子二人听闻立刻起身出门迎接,刚到大厅门口就见一男子伴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大步而来,正是易家之主易将,刚出皇宫就马不停蹄的赶回府中,因为他知道家中妻儿正在等着自己,次次出征归来都是如此,无一例外。

    一年多未见,用完晚膳之后让下人撤掉饭菜,三人就在这饭桌旁聊了起来,大都是些家长里短的话,比如安儿的武功练的如何阿?诗书典籍有没有落下?夫人进来身体是否安好,家里有无事情发生!

    母子二人则一一道来,除了刚开始,其余大多数时间都是夫妻二人在说,易安在一旁扮演着一个合格的听众。

    聊到易将这次又为国家立下大功,对于陛下会如何赏赐云云,易母大概指出职位品阶应会再升一升,爵位也能往前一步,至于是否能够世袭就不好说了,而且有更大的可能是升官之后易将会被派至北边,常驻边关,陛下的雄心壮志可不是一城一地就能满足得了的。

    易将和妻子的看法一致,不过对此没什么意见,倘若真的被派去北边,一家人也可以一起搬去,人在哪家就在哪。至于对一位长期在外统领大军的将领,陛下是否能放心其家人不在京都,易将相信和陛下这么多年的感情,也能相信陛下知道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对他的忠诚。

    而且自己根本没有背叛陛下的理由,已经位极人臣,手握重兵。若是投敌于隋,最多也就和现在差不多的地位,还要背负一世骂名;若是两不相干,自立出去,不说手底下能有多少将士能够跟着反叛,且看北方驻地位置,两面夹击,退无可退,以及需要的粮草补给等等都需要从南方富饶之地运输而来,根本没可能。

    除非......

    没有除非,易将不再去想那种没可能的事情,当今陛下早已用事实证明他文治武功都是一等一的,只要他在,整个朝廷上下不会有一丝问题,至于陛下百年之后,那也不是自己考虑的事,那是陛下该去思虑的。

    夜已深,也该休息了,易安准备告退,只是离开前向易将询问项铭也是否一起回来,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随即离开。

    从易安出生到现在十几年间,每次易安父亲出去领兵打仗项铭也会一同前去,然后再回来,只是回来的时间却不相同,易安问过两次都没有得到答案便再没有问过。

    这次突然关心那位有师父之实却无师父之名的项叔,不是担心那位是否有什么不测,主要是高手应该不需要。而终于等到父亲归来,自己也可以离家去外面看看,之前家里就自己一个男人,要是走了不放心母亲一人在家操持偌大的易府。

    而且还没有得到项叔的批准,自己不能随意出手,便不能安心出门,虽说真要是遇到危险了自然不可能傻乎乎的任人宰割,只是担心其中另有隐情,随意出手不知会不会有某种影响,便一直等到现在。

    次日卯时,易将就在何宛葭的服侍下穿戴好朝服准备今日的早朝,当到了皇宫大门时,已有诸多大臣早已在此等候承天门的开启,不远处的车坊还有各个府上的马车轿子,等待着早朝完毕再接走自家府上大人。

    和几位交好的同僚打了声招呼,许久未见,聊了两句,承天门楼的鼓声便准时响起,承天门开,早朝准备开始,众人依次而进。

    金銮殿内,百官左右而立,随着边上那位御前太监的一声:“皇~上~驾~到~!”随即一身明黄色龙袍出现在众人眼中,慢慢走向中央的宝座,转身,然后坐下。

    自然,随意,如同排练了成千上万次一样,虽然生活没有彩排,但继位这数十年间这样的动作也确确实实的做了几千遍了。不需要过多的装饰,只需淡漠的坐在那里,本身的光芒就刺的人睁不开眼,让人不敢直视,然后低头,然后行礼。

    随后就是如过去的每一天那样,听着各省各府的上奏,南方哪里哪里又发了大水,需要朝廷拨一笔灾银;西南边的蛮子又有些蠢蠢欲动,希望陛下能派兵前往;还有北隋有意和谈,已经派出使团在来大唐的路上等等。

    龙椅上的陛下听着下面汇报的各种事情,脸上的表情没有一丝变化,或者说从一开始他的脸上就没有表情,只是快速且精确给出他的命令,文官武将左右而列,在他的右下方,站在的第一位的就是昨日刚还朝的功勋将领。

    作为朝中二品将军,不论资历还是品阶都不够易将站在第一位,只是今天有点特殊,原本有资格站在他前面的几位都没来上朝。

    护国公听说是病了没能来,还有那位枢密院正史袁正也没来,只是不知为何;还有两位则是在南边和西北两地边境镇守国土。至于那位地位超然的国师,今日也没来,不过那位国师若无要事基本不会参加早朝,陛下听之任之,对其十分宽容。

    易将站在前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背挺的笔直如一杆长枪,只是视线放的有点低,对于朝中所议之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自己久不在京,听着便好。

    耳边的声音渐渐小了下来,原来早朝已经进入尾声,这时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开口了,所有人都提起心神专心听着,生怕错漏了什么,听着听着便放松下来,原来是对易将军又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夸奖,希望能再接再厉。

    随后御前太监便正式宣读对易将的赏赐:“奉,天承运,皇帝昭,曰,镇军将军易将开疆有功,教忠励资,朕心甚慰,择日起为征北大将军,封武安公......”

    易将默默听完,诧异没有听到对自己的安排,堂堂征北大将军若是一直呆在京都岂不是对不起征北二字,不过并没有对此提出异议,相信陛下不会犯这种小错误,随即行礼谢恩退回队伍中去。

    散朝后,皇帝陛下并没有单独留下新任的征北大将军进行一番私人谈话,想来昨日已经说得够多了,只是出宫的路上一直不断有人上前来祝贺加官进爵。

    易将自从军开始,再到朝堂之上,从不主动树敌,也不站队摇旗,只是默默听从陛下的指令,所以朝中百官与之都能聊上一二,除去个别是从发小直到现在的同僚家伙亲近些外,大多关系也都还尚可。

    从出金銮殿到承天门走走停停快半个时辰,才接受完所有的恭喜道贺,让一位长年征战的将军都感到有点疲惫。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