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从大槐树下开始 > 第五章、困难

第五章、困难

    头晌午三人往回走,路上没有了羊群的拖累,还有脚力,三人两驴一骡一狗速度比来之前快了不少,天刚傍黑的时候就到了村口。

    说起来这是来到这个时代,自己第一次离开家这么长时间,马上进入村子,陈良心中还真的有点迫不及待了,丢开缰绳,飞快的往家里跑去,路上有人打招呼都是匆匆应一声,一道身影就飞过去了。好玩的是,那头小毛驴和大黄也在后边紧紧跟着陈良往家里跑去。

    “奶奶!娘!姐!我回来啦!”哐的一脚把大门踹开,陈良就冲进了家门。

    “我的小祖宗哎,你慢点,再摔着了!”奶奶拍着手急说道。

    “你个死孩子,小心把大门踹坏了!”正在厨房做饭的陈母,听到儿子的喊声,在围裙上擦了一把手走了出来。

    蹦跳着冲上去一把抱住母亲:“娘,这不是想你了嘛!赶紧跑回来了。”

    “就你嘴甜!你爹和你哥呢?”

    “他们在后边很快就回来了!”

    “一去就是好几天,终于回来了,雪儿赶紧和面烙几个馍馍,一会你爹他们吃!”母亲对着站在厨房门口的陈雪说道。

    “哎!”陈雪应声就准备转身进厨房,却被陈良叫住。

    “姐!姐!先别弄呢,你来看看我们给你带什么回来了”说完就跑到毛驴身边从架子上一大堆东西里边掏弄。

    不多时拿出一个小布包,献宝似的来到陈雪跟前:“姐,你猜猜里边都是什么?”

    “我哪里知道啊!是花布?”看着个头不大的包裹,陈雪只能猜到这个。

    “给,你打开看看,放桌子上小心别掉了!”把包裹低到陈雪手中说道。

    入手有些分量,摸着东西挺多还不是一个,陈雪拿着布包走到院中的平时吃饭的方桌跟前,放在桌子上,解开结,轻轻的把布包打开,“呀!”陈雪一脸惊喜的捂住了嘴。

    “怎么样?惊喜吧!这可都是我给你选的哦!”陈良双手扶桌弯下腰仰着头一脸谄媚的说。

    “算你有良心,平时姐没有白疼你!”陈雪满脸的笑容,伸手拿起一件“这是水粉”、“这是腮红”、“这是胭脂”、

    “三儿这是什么?”

    “哦,这个叫石黛,画眉用的。”

    “这个钗子怎好看,上边还有挂坠呢,有名字嘛?”陈雪拿起一根发钗。

    “这个叫步摇,走起路来一步一晃很好看,不过人家富贵人家都是用黄金珠宝弄的,你这个是铁钗包银的!”陈良解释到。

    “已经很好了,你看上边这个蝴蝶多好看啊!”陈雪一脸满意的仔细端详,还不时戴在头上展示一下。

    正在姐弟俩折腾的时候,陈庆山和陈兴也进门了,看着两人呵呵笑着,陈兴还差了一句:“二妹,你以为老三是专门为了你啊!他自己怀里还揣着一个呢!”

    “哦?小子,拿出来我看看,你准备送给那个小丫头啊?”一只手飞速的搭在了陈良耳朵上,用力一拧。

    陈良一声惨叫:“姐!姐!你轻点,我这就拿出来!大哥怀里也还有一个呢,也不知道送给谁!”。

    “你们俩出去一趟都出息了啊!学会私藏了,都拿出来我看看!”陈雪杏眼一瞪,两人乖乖的都交了出来。

    “嗯,看着都差不多,不过还是我这个最好看!算你们俩有良心!都给我说说打算送给谁啊?”果然不管什么时代的女人都是这么八卦。

    “那肯定是给以后的媳妇啊,就是不知道在哪个丈母娘家养着呢!”陈良回嘴道。

    “就知道贫嘴!”

    老太太和陈庆山夫妇看着打闹的孩子们,满脸的笑容。

    “好了好了别闹了,老大、老三先把东西都卸下来,饮饮牲口,吃完饭以后再慢慢整理,孩他娘做饭了吗?一路上饿的不行了!”陈庆山开口说道。

    “以为你们今天回不来,我和闺女就熬了点粥,别着急,您们先卸东西,洗洗手,我给你们烙馍去,很快就好!走闺女赶紧去合面!”陈母赶紧挽了挽袖子叫着陈雪一起返回了厨房。

    剩下爷三赶紧从驴背上卸东西,然后把牲口牵到棚里,饮完水加上草料,又从水缸里盛了几盆水稍微洗了洗,这时候饭菜也做好端到院中桌子上了。

    三人一阵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的吃完这顿饭,之后一抹嘴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还是家里的饭香啊!”

    “你们这是走累了,吃啥都香。”陈母笑着说。

    “闺女,那个箱子里有我从你黑子叔那拿的茶叶,去拿出来泡上一壶!”陈庆山腆着肚子指着其中一个箱子队陈雪说道。

    “哎!”放下手中的碗赶紧去翻那个箱子:“爹你们还买了布啊?颜色真好!”

    “嗯,细布和花布都各买了一匹,红布也扯了三丈,粗布家里不是有嘛,就没买。”陈庆山说道。

    “花那个钱干啥,买点线抽空我就和闺女织出来了!”陈母埋怨道。

    “哪有那个时间啊!事情定下来了收完秋就开始迁移了,我找黑子给我谋了个千人队管队的差事,这些天你和丫头多做几双鞋和耐磨的衣裳。”

    “这么急啊!这个差事花了多少钱?”陈母问道。

    接下来陈庆山把事情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之后接着说:“估计很快官府的告示和任命书就能出来了,这次让招五十名乡勇队,大家想想咱们怎么招人啊,官府又不给钱粮。”

    “这我们娘们家的哪知道啊!你们爷三自己商量吧!”奶奶发话了就只剩下爷三个大眼瞪小眼了。

    “爹如果找自家人呢?”陈良问道。

    “自家人也没几个啊!咱们爷三加上你们那些叔叔伯伯家的男丁人数也够不了啊,再说了搬迁的路上每家都得留人照顾一家老小,能分出来的人就更少了!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得从外边招人。”陈庆山摇了摇头。

    “可是招人需要钱粮啊,官府又不给咱们又出不起,那么找自己的家人怎么办呢?”这下陈良也麻爪了,原先光想着求个职位以后可以往上混,没考虑家里的实际情况,哪怕现在按只给粮食不给钱,朝廷官兵最少是给粮食一石再加上盐、布匹等等,乡勇不比正兵,那一个月五斗米还是要给的,少了肯定没人来,而且还得管饭。

    五十个人一个月下来就是二十五石粮食,再加上吃喝一个月也得五十石粮食,从开始迁移一直到安定下来,最少要做三个月到半年的准备,那就是需要一百五十到三百石的粮食才行。

    就算把陈家所有的土地收成全算上,一亩地产两石左右的粮食,二十亩地撑死了四十石粮食,这还是不交朝廷税的情况,把自己家所有的钱都买成粮食也就是够五十人坚持一个多月的。

    或许有人问这么多年难道家里就没有多少存粮吗?这个时代北方普遍都是两年三熟,每熟一季收四十石粮食,所有要交的税赋如:田税、人丁、捐、赋;还有以粮带徭,等等加起来每年差不多能到十五税一甚至十税一,四十石的粮食就变成了三十六七石。

    还有自己家生活的,在没有丰富肉食的情况下,一个壮男每天最少也要二斤以上的粮才有充足的力气干活,就拿陈家为例,六个人一年需要吃上三十五石的粮食,再加上喂养牲口和生活上其他需求都要从这些粮食上支出,这些年他家也不过存下了四五十石粮食,还好陈庆山倒腾些牲口才攒下了那百两纹银。

    不管怎么盘算,家里的存粮和银钱都不够招募五十人的。

    “爹,那能不能咱们少招几个人呢?”陈兴问道。

    “不行,大哥,五十人保护一千人已经很勉强的,人少了万一出事那可是大事,况且花了那么多钱求到这个差事,就是想着等到了地方能受到官府的重视,能换个朝廷正式差事,不然不就亏死了啊”陈良当即反驳道。

    “老三说的对,怎么也要凑够人数,这样咱们到了新地方才能不受欺负,才能让官府重视,这样这几天你们先联系联系你们的小兄弟,我去你们各家叔伯家里看看有谁家能够出人!后边的咱们再慢慢想办法。”陈庆山安排。

    虽然看似时间还有一两个月,但是时间其实真的很紧张,爷三不住的挠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