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高帝李承乾 > 第六章(下)

第六章(下)

    直到午夜时分,承乾才堪堪抄完。此时皇后身边女使上前将承乾所抄写的文字稍加整理带回皇后处。

    承乾随赵女使一齐至宜春宫等候长孙氏召见。约莫一伙儿赵女使随侍者入内殿。约莫半柱香功夫,长孙氏才堪堪看完。

    长孙氏看的很认真,也很仔细。她对孩子们的要求不总是这般苛刻,但对太子必是苛刻的。

    对待亲生的四弟李泰长孙皇后就稍显宽和。

    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武德三年生,为当今嫡次子,且又聪敏绝伦,颇具慧根,特所宠异,辅一出生便封宜都王,次年三月,又进封卫王,旋即又被授上柱国,继李玄霸之后。

    对诸庶子庶女就颇有不管不问的嫌疑了。大体将教导之责推给各自的生母了,奈何皇子皇女们大体至五岁便要随乳母生活,如母亲身份不高子女又不受皇帝待见,真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任意生长了。

    故而可以想见,他们的母亲如杨妃或还可对子女生长施加影响,故而李恪自小教养尤在,明礼守德,智谋果决,英武刚毅。

    而有些后宫女子虽也有管束子女的能力,但终因懦弱不知管束而令其子女无法无天,真就自由生长至大,猖狂自持,如武德七年生楚王李佑。

    李佑,武德八年,唐高祖诏封其为宜阳郡王,虚封食邑四千户,次年改李祐为楚王。

    因其母为陛下攻破长安时阴氏女,其舅父乃阴弘志,李祐的外祖父乃阴世师,隋末与代王杨侑留守长安。

    前隋大业十三年,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幼子李智云被阴世师残忍杀害,年仅十四岁,阴世师、骨仪又让京兆郡访李渊家族的五庙墓葬所在并发掘。李渊入长安后,亦以阴世师、骨仪等拒义兵为由将其杀害,对阴氏之人多以屠戮。故阴氏与李唐可谓国仇家恨。

    故而此子周围常常围绕着一群受到长安朝廷打压郁郁不得志的前朝余孽,李佑自此成为皇帝极力想要纠正的孩子。小小年纪常被于人前训斥责罚。

    承乾,青雀自小受父母爱护宠溺,虽时有训诫,但终归是宠溺多了些,故而性格都较为随和豁达。至于后事如何,那是后话。就目前而言,承乾觉得青雀很可爱,肥嘟嘟的同母所生小弟终究比不得外人,兄弟未有隔阂。

    武德五年,还是秦王的父亲将长孙氏的侄子、长孙炽之孙长孙家庆任命为李承乾的侍读。除长孙家的长孙家庆,承乾至贞观元年的伴读还有莱国公家的杜荷。

    武德七年,承乾徙封中山王。而平定王世充后,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大儒双双任命为秦王府十八学士,教导李承乾学习经典。

    承乾青雀小小年纪就已熟读经典,睿博哲远。幼观《诗》《礼》兄弟二人皆可做到,并非只指承乾一人。承乾的智慧早熟来自异域灵魂的启蒙,大致有相当一部分智慧属于本域与异域灵魂的缠斗所激发而来的启发智慧。而青雀却是天生聪慧过人,故而更为纯粹。

    虽也有承乾为太子,须严格教导的想法在,但终归青雀也更得父母好感。毕竟,聪慧天成本也更惹人怜爱,虽精工细琢也令承乾有此殊荣,但就如同人们更喜纯天然的赏心悦目而排斥雕琢出的刻意之美一样,虽帝后不知其中缘故,但直觉还是让他们对青雀的喜爱更显纯粹和真实。

    承乾自小心性平稳,顺其自然,颇得道家真传。比起其他人,他也更喜与道士厮混。却对长生卜卦炼丹皆不感兴趣,大体是年纪小,尚未有此之情。却只对道家修行法门心性颇感兴趣。大体是管束严厉,又或者父母与此子常住于东宫,故而只透过杂书偷偷观看一二,并不影响学业。

    贞观元年年庆刚过,长孙家庆的胞弟长孙祥就来了。

    长孙祥,原承乾中山王府的功曹(当时因承乾年幼未设王府,故而此相当于承乾的大伴读而已),随侍承乾左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