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贞观三年,随着朝廷危急时刻的缓慢退却,大唐开启了新的篇章。

    内政已理顺,外事暂且也已无机遇,以等待时机为妙。

    朝廷依旧忙碌,皇帝却诡异的闲了下来。大体年初已将本年度的相关实务做了一些筹划,故而此时皇帝便也不再忙里偷闲,而是真正有时间去思考更长远的实务了。

    首先需着手的便是已经迫在眉睫的诸皇子抚育事宜。而这期间最紧迫者概太子莫属。太子今年已一十有二,端正守礼。

    经历过隋末乱世开启,在自己手中终结。又碰上皇室至亲之间的屠戮。皇帝心中大致有了两点主张,大体短期是不会再改弦更张了。况且太子目前为止颇令人满意。

    首先,便是,对太子的教导需要专门细心挑选德才兼备者充任之。太子的督导皇帝亲自主持,不会假以他人之手。这是前朝血泪的教训,皇帝决计听从。

    其次,太子之位不可轻易更替。依旧以前隋为镜,废长立幼乃取死之道,不可不察。

    随着皇帝将关注的目光从敌人转变为自己人,将心思从政务转变至对嫡长子教导之任的看重。东宫迎来了再一次更剧烈的人事调整。

    大唐的东宫因琉璃为青色。故也称之为青宫。因储君居于左故而也称做储宫。东宫位于太极宫之东,故而称东宫。

    为抚育皇太子而设立一整套官僚枢纽,几乎可以无缝衔接至朝廷主要职权机构,是一个小朝廷的配置。

    东宫丽正殿侧殿,承乾正在习字。如今大唐国势日盛,连同身处皇宫大内的皇子们也越发放飞自我了。皇子们各个跋扈,目关短浅。动辄以皮鞭抽打路上没有看到皇子车架退让的低阶官吏们。

    东宫门前一年岁颇幼衣着华丽的男孩下了撵,在一众宫婢内监的前呼后拥下进入东宫。

    承乾如今是东宫身份最尊贵者,所以有客上门必然是太子前去迎接。乳母东宫卫率和诸官署迎接四皇子李泰至嘉德门。此时殿门已开,皇太子承乾亲迎李泰于嘉德殿门下。

    作揖行礼,而后小大人般入嘉福殿明堂,承乾与李泰分主宾先后于主榻和客榻正襟危坐定。

    两人榻前各有一方低阔木案,案上有银盘,盘中放两个杯盏,另一瘦腰大肚的银壶,壶两侧各有壶耳。有三名侍者匍匐着身子进殿堂进饮和干果和当季果子,点心以高脚银盘陈设,此时是六月里,盘里摆着的有刚从冰窖中取出的时鲜翠色的梨子,以及紫红色清洗过后晶莹的葡萄,还有从蜀中运来的青涩的柑橘,粉黄里透红的桃子,还有青枣,樱桃,李子,石榴、柿子等。甘果有柿饼,葡萄干,核桃,荔枝干等吃食,点心有粟做的花状的饼,也有桂花和米做的带着淡淡的粉色的糕点等。待布置停当。侍者躬身后移至殿门口旋即退出殿外。

    承乾待侍者安置毕,便笑着言道:“四郎多日不见,丰神俊朗依旧。”

    李泰似也见怪不怪,答道:“近日有一桩事特来麻烦兄长!”

    承乾难得惊讶一回。无心之间惊讶的问了一句,“何事!”

    见李泰难以言表之意,承乾便知此事也会令承乾为难。否则李泰怎会有如此心境来东宫看他这这个太子。

    李泰犹豫良久。终究还是说了出来,“听闻长兄这里有永宁伯所著《本志》、《七聘》孤本世间只此两本。”

    见承乾面有愠色,李泰肥腻的大饼脸瞬间没了之前的忧愁哀思,转为欣喜不已。这变换之快可令变色龙为之震惊。“长兄不知,我命人走访多处,均无所获。前日听王侍郎言及在兄长处曾见的一二,故而前来讨扰,万望兄长勿怪弟唐突无状。”

    承乾听的青筋暴露,正待发作。门外一侍女支开内监对青筋暴露的太子以手势比喻,口型说着息怒,不要中计。

    承乾这才缓缓回过神来。刚刚若不是芸娘提醒,今日险些犯了大错。

    当回过心神,才蓦然发现李泰已不是知什么时候站了起来,正深深躬腰作揖恳求。

    承乾辅压下的怒火又待发作,见门口人手口并用急急做手势:不要说动怒,先答应下来,徐徐图之。

    承乾低下头细细思索起来,待半柱香过去缓缓抬起头看向外间,已然空空如也。

    芸娘是站在太子目光所及之处的,李泰却是不曾看见。

    见半天不见兄长承有所答应,抬头只一眼便看出端倪。看向门外,却是看不见人。

    承乾见李泰依旧。便淡淡道:“你也知是孤本,找这两册书是做何事?不会又是学业之用吧!”重新恢复冷静的太子悠悠然道。

    李泰见状,喜出望外,洋洋洒洒的说了自己的想法,“……我要写一部震古烁今的地理佳作,以供后人敬仰。”

    承乾见状,道“三日之期,命你的抄书匠快些,本王只给你三日期限。三日之后必收回。”

    随即叫门口一内监去唤来司经局洗马王约。亲自叮咛道:“四郎要取郦善长所著《本志》、《七聘》。卿代本王取来罢。”

    王约听到,只震惊片刻便依令前往司经局取书了。

    一炷香的功夫便将书取来。承乾用紫檀木箱装着书籍。因书籍有多册,故而有数只大木盒盛装。里有金色布帛衬底和四沿,书籍就陈放在里面。

    李泰小心拿出其中一卷,书籍保存完好字迹清晰。李泰眼中闪过惊喜。片刻才缓缓收起书卷放于锦盒中。

    再次拜谢一番。

    承乾已经无心再应付此人,依礼送还出门便回。

    李泰临出门还向门外太子当初看过去的方向望了望,见远远站立着一小内监,就是送果子点心进来的那个。心中狐疑,今日竟没有发怒,想必有人提点这个呆头呆脑的长兄。回宫洗漱毕便召来穿着中阶内监袍服的发胖的大约五十岁上下的内监,并将今日所见那未曾谋面的素人说与内监听。内监思索片刻才道“奴婢实在猜不出是哪位,还请大王宽带一二日奴婢查查就知道了。”李泰挥手让其人先下去。他躬背缓缓退后,直至出殿门外才转身挺直些背脊离去。

    承乾送李泰回来就躺在榻上,像抽了线的风筝。

    那两本书可是承乾花了好大心思才得到的。世间只此孤本,乃是从定居洛阳的郦道元家后人那里购得。真真废了一番心思,如今却要拱手让人,想着眼泪便不争气的顺着脸颊滑落。

    ……

    回去的路上,李泰难掩欣喜,对随行一文士笑着道:“未曾想如此轻易,本王还想是不是还要向阿耶讨要。”文士笑眯眯道“还是殿下有本事,依我看今日大王做的十分好,看太子神情似乎气的不轻呐!”

    李泰哈哈大笑起来,旋即又故作忧愁道“可惜今日竟未曾将他激怒。不过这也罢了。阿耶高寿,想必能活个四五十年,天下有四五十年的君王,可未曾听闻有做四五十年的太子。且由他去罢。来日方长呢!”

    文士见二人左右无人,才稍稍松了口气,道“大王且不可口无遮拦,为人听到了可就不妙了!”

    李泰闻言立时闭紧了嘴巴。缓缓骑马向宫门走去。

    宫中的小孩向来早熟,故不可以常理度之,承乾早早便明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