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章

    承乾深刻的明白:不再是权利中心的东宫才是属于承乾的东宫,不在权利漩涡里的东宫更可能是一堆废墟。在权利漩涡之中的东宫,既要避免被卷入漩涡中心,也要保持低限度的参与感。如今皇帝励精图治,皇太子承乾与皇帝的关系还很好,政治尚算清明,皇太子年龄尚幼,故而,即便是低调的参与感,承乾如今也不想要。既然安全有保障,那也就没有必要刻意的去表现自己,增加存在感了。

    一切都在稳步的走上正轨,一切仿佛都在发生着改变。过去四百年的动乱离合,许多人已经无法适应一个高压的帝国笼罩在所有人头顶。习惯了四分五裂的人们突然被迫去面对一个随时可能吞噬生命去给所有人带去恐惧的笼罩所有人的大帝国,所以,动荡也就不可避免,人们迫切的找寻安全感,这样的动荡如今还很剧烈,朝堂上下到处都能听到这样的呐喊,到处都能窥伺到不愿意让一个庞然大物来统治一整片大陆的怪物的存在。

    政事堂在讨论大体解决突厥遗留问题以后便提出了继续坚持外紧内松的决策,并且要形成制度,长期推行下去。即大体如下:依旧严把各个关隘边城,严格限制各地之间的人员流动,严查各地物资流动,严格对内则减刑减废苛捐杂税,选贤任能,缩小朝廷和地方官府人员规模,减少朝廷军费以外各项开支,恢复因战争陷入停滞的农业生产,减少水利等工程建设,严查户籍,维系与天下各地世家大族的良好关系,将其优秀族人网络到朝廷中来,延续隋以来开科举士,扩大太学和各地官学规模,因战乱而荒废的各地书院朝廷可以支持重新开办起来,同时鼓励私人办学等等诸如此类,承乾听明白了大致方向。

    承乾作为一个十二岁的大唐的孩子,依旧是一个看戏的小孩,没有人愿意听小太子的声音,也没有人会主动询问他对哪件事怎么看。皇帝带小承乾来政事堂也只是想让太子从小耳濡目染,对皇帝和大臣的议事有个大体的概念,今天碰到什么太子就能听到什么,有时候皇帝没让太子来,太子也不会知晓政事堂诸宰辅在做什么。

    会此刻只是大体看着听着政事堂宰辅们围坐在毯子上说着这些,杂七杂八还会混杂一些君臣之间的诙谐的小幽默,有时不自觉会跑偏主题十万八千里,有大臣借此自豪的向诸多同僚炫耀起自己刚娶到的美娇娘是多么多么的柔美甜蜜,有大臣会夸耀自己刚得的西域美酒,有人还会不无得意的向众同僚们讲述自己如何从胡商手上获得波斯菜种,又如何亲力亲为种出波斯菜来诸如此类,往往越说兴致越高,皇帝也往往被勾起炫耀欲,说些宫廷有趣之事,一晃大半天时间过去,诸位相公这才发现似乎忘了正事,于是用不到一两个时辰匆匆把今日要商讨的大事尽快商讨完成,由书吏们誊抄整理完成,便即可出宫城回自家宅邸去了。

    皇帝今日对小承乾的小考验便是从认人开始,首先从皇帝左手第一个开始,皇帝让皇太子思考最中间左上首第四个人还记得吗,承乾想了一伙儿,想起来了,那个人冠冕之下有银丝漏出,看起来像个文士,以前倒是没怎么见过,皇帝指点到:“此乃宇文仁人,名士及,籍代郡武川,是隋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早隋室封新城县公,后受文帝赏识而迎娶南阳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迁尚辇奉御,随幸江都。

    大业十二年,宇文述过世。我李家与宇文家历来有所牵连,诸如你知晓的窦家,金城薛氏,长孙家,太远王氏,京兆杜家等,还有一些家族,和宇文氏一样,都是我李家交好数十年,盘根错节,其中的弯弯绕绕挺曲折,你是家中长子,我会一一给你说清楚,不过现在你还小,先不着急。”

    “先说这个宇文氏,起复初为鸿胪少卿。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在江都发生宫变,弑杀了杨广,立杨浩。宇文士及做他好哥哥给封的内史令,蜀王。”

    直说道夜色暗沉,明月照在殿宇上,才堪堪讲出个大概。却也令承乾神表震惊,想不到一个宇文氏,与李家有这么多关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