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章

    贞观三年八月,朝廷三品以上朝官大体依旧有相当一部分担任着东宫的官职。

    尉迟敬德担任左卫率,陈知节担任右卫率,虞世南担任中舍人,褚亮任太子舍人,姚思廉任太子洗马,魏徽任东宫詹事主簿,王珪、韦挺任谏议大夫,东宫通事舍人崔敦礼,王诜,王利涉。以上诸人,皆是既为朝官,也兼任着东宫的属官。不过目前东宫小朝廷的政务已经移交与太极宫中,故而也已不需要朝廷官吏专门来到东宫处置政务。又因目前太子尚年幼,尚不需要为太子组建班底,故而朝廷也将东宫官职作为安置朝廷老臣的地方,自然也不需要这些退下来的朝官来此履职,故而东宫也算是彻底的寂静了下来。

    虽东宫大部分机构已经废止不用,只留十数办事小吏在詹事府的统摄下维持着东宫的基本运转。但是东宫有一处殿宇却依旧在正常运转,即崇文殿,这里是东宫藏书之所,后来慢慢演化为太子的读书之所在。

    至贞观三年承乾师傅大体是李纲,孔颖达,令狐德棻。武德九年孔颖达被擢授国子博士教授皇太子承乾学业。贞观初年,孔颖达被封为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仍旧担任承乾的经学师傅直到如今。令孤德棻尤擅史,故而一边编纂史书,一边教导承乾学史。孔颖达是海内巨儒,经学大师,而令狐德棻则一边以秘书丞之职联合诸多海内大儒共同编纂梁、陈,齐,周,隋等诸国之史,一边为太子教授史学。

    除此之外,承乾在贞观三年拜李纲为师,李纲也在同年任太子少师。之前的师傅都有本职工作,故而不能常驻东宫,而李纲则因为年迈,已经没有多少精力去教导皇太子承乾。承乾只在拜师礼当日见到过这位海内大儒,之后听闻少师回去便病倒了,沉疴榻上再也没有精力来东宫为太子授课。太子曾作为学生去其府上探望这位巨儒,听其家人谈起皆言师傅已经并入沉疴。皇帝令太子拜其为师与其说是为太子找到一个巨儒来教导,更不如说是一项李唐文化宣传事业。故而承乾也表演十分到位。

    皇帝要做明君,身为太子,自然也要做一名配得上明君的默默无闻的守礼太子。承乾猜测以后这样的宣传活动肯定还有不少,故而表演的一丝不苟,毕竟以后用得上。

    以对弘,崇生的规定,大唐的儒生要以经义为核心,去参悟圣人智慧。正经有九,以《礼记》《左传》为大经,以《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以《周易》《尚书》《谷梁》为小经。《孝经》《论语》兼而学之。

    朝廷对于史书的要求仅仅限制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朝廷规定,习一大经,一小经,两中经者,习《史记》者,读《汉书》者《东观汉记》者,《三国志》者,皆需读文精熟,语言典正。策试十道者,取粗解注义。经通六,史通三。

    其试时务策者,须识文体,不失旧目意,试五得三。皆兼帖《孝经》《论语》。共十条,通六者第。

    虽然朝廷要求偏低,但若是真如朝廷规定这般去考试,多半依旧是通不过的。朝廷这样规定,但博学鸿儒不可能去为贫民百姓家的孩子教书,传承下来的大家族大多有自己的一整套教书育人的道理,也有相应的家族内教育与之对应,如此,则教导培育出的皆是有为之才。而如朝廷这般标准选出来的大概率可能会是废物,但是依旧要比此时在任上的一些偏远地方官要强不少。故而,虽然科举依旧只能是世家高门标门第的一个途径而已,大多数为官者依旧不会通过此门入仕,但对祖上曾辉煌,近代儿孙不争气没落的家族,却是可以扬名的好机会。

    承乾的教导由博学鸿儒的两位师傅总负责,而师傅们却都又有着自己的职事。这就是皇帝对坐在皇太子这个位置上的人的打压。承乾没有相对固定的老师,也就自始至终行不成自己的班底,无法拥有和皇帝相抗衡的力量,如此,则皇帝便可不惧太子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东宫之中重要官职皆由朝官兼任,甚至皇太子的师傅们也多是兼职。

    东宫上下,也就谏官尚算是承乾日常可以接触到的朝官了。不过朝廷官职也并非一成不变,有时东宫属官忽然担任朝官跟随皇帝一段时间,又或者皇帝经常会通过东宫属官去了解皇太子最近在做什么,学业是否有进步等等,承乾也分不清楚这些人到底会在皇帝驾前说些什么,直接问又似乎太过失礼,且他们未必会告诉承乾真话。

    而往往皇帝与承乾身边的谏臣讲话结束就会忽然发布一道公开的诏书来表彰谏臣,同时也会在字里行间添加皇帝对小太子的满意和殷切期待。

    如此,承乾自然不敢将隐匿之事让这几位谏臣知晓。在他们面前,承乾是温文尔雅,恪守礼法,聪慧好学的有为太子。承乾开始还有些不适应这样的角色转化,后来练习了几次,竟然意外的熟能生巧了,连承乾也感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如此的潜移默化,而润物细无声。

    这对于一个十二岁的皇太子而言,确实是无法理解的难言之隐。但对于如今的承乾而言,尚且可以接受。毕竟,承乾并不如何的喜好儒家经义,也不想过早的去争权夺利。承乾一直相信自己,相信水到渠成。所以,承乾并没有任何的焦虑,一切顺其自然。如若皇帝活到八十岁,也许承乾还需要做几十年太子。

    如若皇帝可以活到六十多岁,承乾想,皇帝大体也就活到这个岁数。故而,承乾想,他大体还要做三十多年太子。只要心态好,也许四十多岁的太子依旧可以做的很好。承乾如此想着,却也慢慢的静下了心来。

    皇帝依靠宫廷政变上位,承乾想要完美的复刻这样一种上位方式恐怕会有些困难,但是时间是在承乾这一边的。也许等皇帝老迈昏聩了,他的机会就来了呢!一切都在顺其自然的发展中,一切都还有机会。承乾想,也许自己这一生也有做皇帝的那一天呢!顺其自然吧,毕竟承乾目前也做不了什么。皇帝年富力强,精明强干,对东宫防范妥当,同时也给皇太子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承乾可以在不越界的前提下活的很好,这就足够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