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贞观八年,灾情再次袭来时朝野上开始传扬皇帝不孝敬太上皇以致天象异常,他们不敢说皇帝弑兄杀弟霸占兄弟妻妾的丑事,只敢传皇帝自己在九成宫避暑不待见上皇,如此终于是令皇帝免去心中芥蒂请太上皇前往九成宫避暑,同时开始在京师北侧玄武门东侧风景秀丽水网密集的皇家狩猎行苑营造宫宇以为太上皇安养之用,此即大明宫。

    而太上皇自去年秋冬季病重以来已经有一年多未下榻,今年元旦的盛宴太上皇也未参与,承乾已有一年多未见到祖父了。

    皇帝自登基以来天灾不断,天象异常,朝廷内外始终乱象频出。也幸皇帝乃马上天子,军中威望颇高,用人得当,朝廷财源尚算充足,地方州县将领相对尽忠职守才勉强维持天下平稳。这

    样的贞观初年也令皇帝和大臣对谶纬之学颇为敏锐,朝廷上下有敬鬼神的趋势,皇帝的仁政有一部分也是出自对上天的敬畏,贞观朝的仁政另外两点才是隋末农民起义让朝廷有识之士对慎用民力和隐太子对河北的治理效果。

    隋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百姓完全不靠宗教引导完全自主发起的声势浩大的民变。在此之前不论陈胜吴广的起义还是影响深远的黄巾起义乃至泸循起义都免不了利用宗教起事,给统治阶级的印象就是有人妖言惑众裹挟无知黔首对抗官府。只有隋末农民起义宗教的影响微乎其微,朝廷和官府才第一次意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而那次被历史学家忽略的隐太子平定河北道则深刻影响了皇帝接下来几十年的执政生涯。在此之前皇帝也曾治理河北,可是无论怀柔还是以杀止杀,似乎总会有渊源不断的民众资助叛逆反抗朝廷,直到反抗愈演愈烈形成规模,从突厥归来的前窦建德将领刘黑闼开始指挥这支起义军,此时起义已经愈演愈烈,在唐境内引发了更大的规模的反抗,李世民不得不将这里交给隐太子和元吉他们处置而抽身去平定其他地方的叛乱。

    最终辅佐隐太子平定河北的主要人马魏征和王硅以及薛家兄弟二人等人皇帝皆留任,这也是皇帝将魏征留在中枢辅弼自己的一个隐性原因。

    这些有些出自承乾的思考,也有一些是来自师傅和舍人的规谏,更有一些是出自对史料的归纳总结,还有一部分来自和皇帝的父子交谈。

    贞观八年二月乙巳,承乾在宗室功勋和满朝文武、外州刺史都督守捉等外臣使节和外邦使节的见证下加元服,承乾成年了。如果是在军户家中,意味着要开始承担轮换去军府服兵役,直到六十岁才能退休。在赋税徭役上则意味着要开始按照成年人的标准纳税。而于承乾则再也不能梳小包子头,要开始梳冠,接下来则要成家和主持大祭祀和组建幕府搭建自己的班底,管理东宫,参与政治事务。朝廷隆重举行了太子的加元服并设大宴款待四方宾客,并赦天下死罪一下者,赐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爵一级,天下大酺三日,大宴群臣,赐帛各有差。

    三月,皇帝驾幸九成宫避暑。承乾并未跟随前往九成宫避暑,而是在师傅的教导下在弘文馆进学,九月承乾方才率京师文武前往九成宫朝见皇帝。这一年十月,承乾确信自己已经做好准备足够迎接大唐百官的检验了,也是时候向魏王李泰和吴王李恪等一众兄弟展示真正的才能的时候了,承乾召集诸多硕德鸿儒齐聚弘文馆讲义,更多是承乾飘了,承乾想借助明星效应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又念及“皇帝为寡人造寺,广召名德”一事,特意请了普光寺高僧释道岳前来,为此承乾不惜花费巨资沿请高僧,承乾迫切想试试这权利好不好用,含金量有多高。随着承乾病体康复,承乾的野心逐渐不可遏制,随着承乾的逐渐长大,帝后的管制逐渐放开,乳母早已管不住承乾,承乾的师傅们皆已年迈,也愈发管束不住这颗躁动的种子。

    同年十月底,皇帝从九成宫回返京师,便召见侍臣谈为太子选师傅一事。皇帝言道:“朕今为太子、诸王精选师傅,令其式瞻礼度,有所裨益。公等可访正直忠信者,各举二三人。”从这一年开始,孔颖达,令狐得棻、于志宁、张玄素、赵弘智、王仁表、崔知机等天下才选逐渐汇聚东宫,皇帝尤嫌待遇低下令才士寒心,故每有宴饮节庆必厚赐金帛,欲使其用心竭力以辅弼太子,不使生懈怠之心。

    承乾的野心还未出生就已胎死腹中。承乾原想收买这些才学博雅之士,奈何皇帝厚赏之下太子几乎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赏赐,承乾只得放弃收买的打算。这时一个平时都不会注意到的角色走入了承乾的视线,一个以杀人为业的突厥人纥干承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