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贞观十年,正月,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侍中魏徵呈上梁、陈、齐、周、隋五代史,门下诏藏于秘阁,大唐的正统性的最后一块拼图完成。

    癸丑,随着太上李渊的薨逝,皇帝终于可以重新安置高祖的庶子们,将膏腴之地腾挪出来分封自己的儿子。徙封高祖庶子赵王元景为荆王,鲁王元昌为汉王,郑王元礼为徐王,徐王元嘉为韩王,荆王元则为彭王,滕王元懿为郑王,吴王元轨为霍王,豳王元凤为虢王,陈王元庆为道王,魏王灵夔为燕王,同时分封蜀王恪为吴王,越王泰为魏王,燕王祐为齐王,梁王愔为蜀王,郯王恽为蒋王,汉王贞为越王,申王慎为纪王。

    二月乙丑,又将太上皇已成年开府建衙的庶出皇子们全部外放出京,大唐三代以来皆以兵马起家,宗室也多为军中将领,养尊处优的宗室在开国初依旧是不多的,随着大唐建立,许多宗室开始养尊处优,不再愿意过从前那般刀口舔血的军旅生涯,皇帝想打破这种宗室逐渐不思进取的风向,故而以高祖诸多庶子外派地方,以元景为荆州都督,元昌为梁州都督,元礼为徐州都督,元嘉为潞州都督,元则为遂州都督,灵夔为幽州都督。皇帝也将自己的几个成年皇子分封为各地都督,不过目前暂不去赴任,以各都督府长史为各军州实际实际负责人,以恪为潭州都督,李泰为相州都督,祐为齐州都督,愔为益州都督,惲为安州都督,贞为扬州都督。任命金紫光禄大夫张亮为李泰所在相州都督府长史赴任相州。

    皇帝以李泰喜好文学和士大夫交好为由特命于其府别置文学馆,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聘请士大夫来做学士。承乾知晓以后也无可奈何,李泰尚且有自己挑选人才供自己驱使的权利,承乾的东宫幕僚却清一色是皇帝安排进来的,容不得承乾有一丝一毫的小动作,承乾甚至找不到可以商量这事的人。承乾倒是有几个家臣和近侍办事比较妥帖,但他们要么学识并不比承乾多的,要么就只是比较擅于察言观色,能及时发现承乾需求并不打折扣的完成,要说大才实在不见得,要说高明也谈不上,承乾再不如意也不会着急忙慌的去找他们拿主意,那是缘木求鱼,不会有好结果的,故而承乾在看不清楚局势时只得降低对这些事务的敏感度不过分关注,安心做自己的事情。

    三月,丁酉,吐谷浑新王诺曷钵遣使来京师请朝廷颁布历法,确定年号,并派遣子弟入侍京师;皇帝并答应。承乾知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吐谷浑的谷地农业发展兴盛,曾听闻出使吐谷浑的使者说起吐谷浑农业大兴,人口逐渐兴盛,但是历法古老错漏百出,导致粮食生产无法有效适配气候变化,故而他们前来求取历法并不令承乾惊讶,确定年号好计划一年的农业生产计划也是情理之中,其各方面均知识匮乏,故而遣使学习自不在话下,还可充当人质留在京师,一旦吐谷浑王被杀唐军还可送质子回吐谷浑继续为王。

    丁未,唐任命诺曷钵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癸丑,李渊诸王就藩,皇帝与其作别时说:“我与你们有兄弟之情,岂不欲常常久久的共处一处邪!但以天下之重,不得不尔。诸子尚可复有,兄弟不可复得。”因而流涕呜咽不能自止。他们此去皆不是繁华富庶之地,对于从小养尊处优长在京师繁华之地的诸王而言有如流放,他们自然不愿。可是不论将他们留在京师还是改为前往繁华富庶之地,皇帝只会更不愿意,所以他们哀求也罢苦诉也罢皇帝都不会改变注意。

    夏,六月壬申以来,随着李渊的薨逝和朝廷执政需要的转变,今年以来朝政的调整逐渐展开,以温彦博任右仆射,太常卿杨师道为侍中,侍中魏徵任特进,仍知门下省事。

    京师六月以来大雨从未断过,尤其这几日天空轰隆隆作响令人心情阴郁,随着大雨和天雷滚滚,空气中水汽迷散。历年这个时候皇帝早己巡幸九成宫避暑,而今年却因皇后病重不便离去留而在京师忍受这不适的潮湿闷热的气候。

    贞观六月已卯,皇帝、承乾、李泰、李治等儿女的陪伴下长孙皇后在立政殿安然闭上了双眼,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时年三十六岁。承乾知晓皇后对自己的满意,自承乾来到这里以来连带着对承乾身边服侍之人也赏赐多责罚少,自从承乾到来后更是极少见皇后责罚儿子,更多是母子齐乐融融的时光,承乾不止令皇帝满意,也令满朝上下赞誉有加,乃至对皇帝看不惯的大臣也只是说“逮竹出了好笋”罢了。

    紧接着又是在一边紧张筹备丧葬事宜一边百官公卿吵架的半年中度过。和太上皇薨逝时皇帝的泰然处之相比,这时的皇帝明显是悲伤难掩,皇帝的旧疾发作了,李唐皇室的遗传头风也在此时发作,皇帝从六月开始就高低烧和旧疾头风一齐发作,皇帝这次将政务悉数交给了承乾和朝中公卿们,本该是权利欲加重的时候但对承乾而言却更向如履薄冰的煎熬,承乾生怕自己的到来改变了历史导致一些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承乾更怕皇帝此时一命呜呼令承乾抓狂,承乾还未来得及做准备,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得一面和东宫僚属和公卿大臣们处理朝政事务,一面侍奉于皇帝榻前,祈求皇帝不要英年早逝这么快走。太子妃苏氏则同样忙碌,不仅要负责照顾李治等幼弟幼妹,还要负责帮助皇帝打理后宫,还要在朝廷有司协助下分理长孙皇后的丧葬事宜,忙的分身乏术,太子妃和太子承乾的每次会面都有许多事务协商,也都有一堆人跟随左右,甚至连私事也不得说。

    这年冬十一月庚寅葬文德皇后于昭陵,这时承乾才发觉困扰自己已久的原主留下的肥硕身材终于算是消下去了,太子妃也清瘦了许多,夫妻二人刚刚培养出的感情也消散的差不多,还有更令承乾忧心的,皇帝依旧未能彻底康复,不过承乾还是交还了政务,承乾也很累,被人时刻监护的掌握权柄的皇太子和不受束缚的皇帝终究差距不小。十二月壬申,吐谷浑政局转向平稳,河源郡王慕容诺曷钵终于抽出时间来朝觐见,皇帝和太子等人皆参与接见,盛宴款待。乙亥,皇帝亲录京师囚徒,大赦天下。而关内、河东瘟疫再次袭来,朝廷特命太医暑派遣医师、医正、医工等四十余名医官带着朝廷赉药前往救治。

    大唐的医署大体分作两座机构,一是太医署,是大唐医疗卫生的最高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医疗卫生行政事务、培养医学人才、发布医疗政策,主要成员是医学官员,医生也有三百多名,但是诊疗对象非常多,包括普通官员、军队、官府工匠、各类宫廷和官府供养人员,所以在京的医生数量也就四五十人而已,况且他们品级并不高,大都是八九品。太医署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并没有任何一个医生可以被叫做太医,一般朝廷说太医说的便是太医暑,太医署内医生又可分为医师、医正、医工等,一般称呼太医署医师应当是太医署医师某某,给内宫宫女内监看病主要是内侍省一个叫患坊的地方,那里有病床,有太医署医师。

    而另外一个机构是殿中省尚医局。他们主要给帝后、皇子、皇孙、后妃、大僚等提供医疗服务。尚医局主要成员不再是官而是医生,品级最高的是正五品的尚医局奉御,一共有两位,专门为帝后和太子皇帝宠妃等为数不多的几人看病,他们同时也是大唐官位最高的医生。这二位奉御配有四名助手,名叫直长。除了这四位直长,还有诸如值守、烧火的药童、负责制药的主药,负责抓药、管理药材的掌固,还有负责按摩的按摩师,负责祛除邪咒的咒禁师等等。尚药局主要负责给后妃宫嫔、皇子皇孙、大寮看病的主要是四名司医和八名医佐。每次给皇子皇孙后妃等人看病都有人传召,然后拿好鱼符、契书等验明身份的物件,然后在殿中省内监和宫城卫兵等人的护卫下前往内宫问诊。一般还会有女医,她们出生官府奴婢,会一些安胎、产子、唑疮、伤折、针灸等方面的治疗方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