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贞观二十二年五月玄策自天竺带回方士那逻迩娑婆寐并引荐与皇帝,言其有炼制长生药的才能,帝遂用此人以炼制丹药。

    同期为皇帝炼制丹之术士有百二十人,皆乃炼制丹药世家出生。帝以其人所炼丹药有功效而赐晋阳公主与晋王服用,晋阳病情转而加重,帝遂杀炼丹道士十数人,另遣尚御奉撵为公主医治,自此不复信重此辈,改信玄策自天竺带回术士之术。

    自贞观十五年至二十二年五月中,帝建太和宫于终南山中,征发徭役三万,砍河东之大木,以剑南所征资材以修此宫室,地方州县强征民役致百姓流离逃亡者不计其数。

    六月癸亥,帝加授司徒赵国公无忌太子太保,尚书左仆射。褚遂良授太子少师衔,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勣转太常卿加授太子少保。太子左庶子杜正伦领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太子詹事于志宁兼领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少詹事张玄素兼领民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七月中征民夫三万,以益州大木与淮南所征资材于宜君县凤凰谷建玉华宫,同月贬中书侍郎崔仁师连州刺史,同年诏书至连州赐其死。

    八月中晋阳公主薨逝于太极殿,壬戍河北道十数州发大水,帝遂停罢封禅。

    九月中,有司奏书言开府仪同三司、申国公高士廉丧葬事毕。

    高士廉,本名高俭,字士廉,渤海蓨县人。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洮州刺史高劢之子,文德皇后舅父。少有城府,涉经史。初仕隋冶礼郎,因事涉杨玄感之事而贬为交趾邵朱鸢县主薄,至武德五年归唐为雍州治中,武德九年参与诛隐太子齐王事而拜太子右庶子。贞观初拜侍中,封义兴郡公。因扣下时任黄门侍郎的王珪所写密奏案发而贬谪安州都督,三年而调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至贞观五年归朝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帝遣其选才始撰《士族志》,至贞观九年高祖崩以高士廉为司空,事皇陵修缮建造事项,续撰志。贞观十年进封特进、上柱国。贞观十二年以书成而与参与编撰的时任御史大夫的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一同受封赏。士廉以功进同中书门下三品,获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同年升任尚书右仆射,署太子少师,贞观十六年授开府仪同三司,十七年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贞观十九年拜太子太傅,于贞观二十一年正月薨逝,享年七十二,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

    十月,帝诏以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康成、服子慎、何休、王肃、王辅嗣、杜元凯、范宁二十一人代用其书垂于国胄,百贞观二十三年正月启有事于太单,配享宣尼庙堂。丁丑皇太子承乾往国学颁旨释菜。

    十一月丁酉封皇子明曹王立时就蕃,癸卯贬魏王泰为顺阳王,旋即再转为濮王,诏其立时出京就蕃濮州,以晋王治为并州大都督,立就蕃。以太常卿李世勣为左卫大将军。以太子右庶子孔颖达为刑部尚书,参知政事。以阎立本为工部尚书;以侯君集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以褚遂良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十二月戊寅,堕婆登、乙利、鼻林送、都播、羊同、石、波斯、康、吐火罗、阿悉吉等远夷十九国遣使至京师朝贡。

    贞观二十三年四月改太和宫为翠微宫,已亥帝巡幸翠微宫。五月戍午帝密诏太子、长孙无忌、侯君集、于志宁、李世勣、李道裕、卢承庆、阎立德、杜正伦、孔颖达等众至翠微宫立遗诏,待众人走后又秘密嘱托太子诸事待太子承乾一一记下才作罢。

    已巳,帝崩于翠微宫含风殿,享年五十二。遗诏立皇太子于柩前,丧纪宜用汉制,秘不发丧。

    庚午,太子承乾携长孙无忌、于志宁、李道裕、侯君集等朝臣在东宫左右卫率与飞骑劲卒两千护送下先还京,发六府甲士三千分列于道及安化门,翼从乃入。大行御马舆,从官侍御如常。

    壬申,发丧。

    六月用戌朔,殡于太极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