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我以仙职,斩妖除魔 > 第14章 金光神咒

第14章 金光神咒

    婚期未定,陈长青也得了十几日休闲,这些天除了修行,就是陪着许如雪到处闲逛。

    期间除了看望了几位共同降妖的捕快,也抽空去看了那两间染坊。

    不得不说,那两间染坊确实不错,陈长青也没急着去当掌柜,毕竟他是外行人,还是让原来的铺子照常运行就好了。

    这一夜,月朗星稀,响水县清凉的晚风自西向东吹进了陈长青的屋子。

    在床铺上盘坐修炼的他,猛然睁开双眼。

    脸上却带着一丝喜色。

    这十几日的空闲时间,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来修炼。

    现在,他体内的丹田,终于将漂浮的光点汇聚成了一道光柱。

    在《黄祖采药诀》里面,这个就叫做一柱道行。

    换算山野妖怪来说,就相当于他们一年的修行。

    有了这柱道行在,他的体内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法力,虽然缓慢,但好歹是有着回复。

    他对敌的时候,也不至于捉襟见肘,不敢随意施法。

    《黄祖采药诀》中记载,只要能修成一百二十柱的道行,便可以开启体内五脏,修行五脏蕴灵的法术。

    所谓的五脏蕴灵,是隐山派的秘传术法。

    可以将山川精灵,孕养在人体五脏内,等到遇敌的时候,可以随意放出体外对敌。

    这些养在体内的山川精灵也就是所谓的内炼兵马。

    虽然等陈长青的仙职到达八品的时候,会授予他调动下坛兵马的职能。

    但在隐山派的记载中,调动下坛兵马需要设法坛,还要给与兵马粮饷。

    这些粮饷自然不是普通的凡间粮食银钱,而是需要消耗法力的纸钱和香火。

    哪有内炼兵马来的方便。

    有了一柱道行的陈长青信心大增。

    看来,是时候去丰水县一趟了。

    这几日,他脑海中的那张堪舆图。

    丰水县上空的黑色雾气竟然有了慢慢转红的迹象。

    按照这几日的研究,陈长青断定。

    那里的妖邪肯定开始害人......

    -----------------

    丰水县在响水县的南边,距离响水县也就一百多里路。

    之前许如雪规划逃跑路线的时候,就将丰水县的桃花坳当做了目标。

    陈长青给家里留了两封信就连夜出了县城。

    不是他不想当面告别,而是受不了三叔和如雪那满含担忧的眼神。

    陈长青刚出城门,便运起了金光神咒。

    顿时体覆金光,健步如飞,等到天明的时候,他已经出了响水县的范围。

    来到了丰水县最北边的一个村子。

    小石村。

    此时的他,正坐着路边的一个茶摊休息。

    饶是他有了金光咒的加持,奔走一夜,也感觉到了累。

    说起这《金光神咒》,乃是隐山派唯一的炼体法门。

    当然,这个法门不是隐山派独有的,大部分的道家门派修炼的也是这个。

    这金光神咒以修炼道体之心性为主,主张以运潜金光护体。

    至少要有一柱道行才能修行。

    这些天,陈长青没事的时候也在琢磨这个法门。

    毕竟,不能近身的道士还叫什么法爷?

    据那《隐山修真录》的记载,只要这金光咒修炼到至高的层次,可以不避刀剑,金刚不坏。

    而且这金光咒自带着刚强之气啊,仅凭着光华外着,便可驱鬼魅、斩妖气,役神将。

    这《金光神咒》一共分为九层,陈长青也是刚刚练会了第一层。

    虽然仅仅是第一层,可他的速度,力量,耐力和抗击力都有了大幅的提升。

    运炁之时,体覆金光,可断石开碑,力达千斤。

    这也是陈长青敢只身出来降妖的底气。

    近程有着金光咒和掌心雷,远程有着北极驱邪咒和天地云水雷。

    这还有什么可怕的?

    更重要的是,他还有着一柱道行在身。

    有了这柱道行在,只要不是碰到那种一出手就将他镇压的妖魔鬼怪,他完全有信心可以全身而退。

    陈长青一边喝着茶,一边讲意识沉浸到脑海深处。

    意念调动下,那枚功德印将“明州堪舆图”缓缓展开,又将丰水县的地图放大。

    陈长青的视线聚集在这小石村的上空。

    这里......黑雾弥漫。

    而且,已经有了红色的迹象。

    显然是妖邪已经开始动手了。

    陈长青来这个茶摊的目的,自然不是单纯的歇歇脚。

    而是这茶摊人来人往,是最好打探消息的地方。

    小石村大概五六十户人家,又靠近官道。

    所以有人在这里设了一个茶摊谋生。

    作为村里面唯一对外交流的口岸,这里也成了村里人最爱来的地方。

    时间已近中午,茶摊里面冷冷清清,加上陈长青也才两三个客人。

    陈长青要了碗面,想了想又要了一盘牛肉和一壶米酒。

    这才问向小二。

    “小哥,咱们这摊子的位置挺好的,想必一年收入不错吧。”

    陈长青自然不能上来就说人家摊子冷清,他得想办法套这小二的话。

    这个时间,就算生意再差的摊子,也不能只坐这么两个人。

    而且,除了陈长青之外,那两个人还是赶路的。

    村子里面的人,是一个没有。

    这有些不合理。

    村子里面的人虽然不用在茶摊吃饭,但是这种所在,在原身的记忆中,向来都是村里人聊天吹牛的最好场所。

    小二看陈长青点了肉菜,又点了壶酒。

    顿时觉得陈长青长得比旁边那两个只知道吃面的食客顺眼多了。

    也就愿意跟他多聊几句。

    “唉,还凑合。位置是不错,只是这几天的人少了很多......”

    “这却是为何?”

    “客官不是本地人,自然不知道。我们这小石村虽然只有五六十户,但也出了一个王举人在丰水县衙门做官。

    最近这王举人的老娘过七十大寿,他特地从外地请了一个戏班给老太太过寿。

    不仅免费给大家看戏,还管着茶水点心。我们这小摊子,生意自然也惨淡了起来。”

    原来是这么回事。

    小石村头顶的黑色雾气,难道是这个戏班带来的吗?

    陈长青也不多问,风卷残云般的扫荡完桌上的吃食。

    又借了要去看戏的由头,问清了王举人家住的位置。

    便朝着那王家的方向走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