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我对不起修行界 > 第十三章 清廷的江湖规矩

第十三章 清廷的江湖规矩

    今天扬州城满街搜捕江湖术士,为了避嫌,这两天师徒俩常去的那间景春茶社就不去了!虽然,那间茶社有着紧邻小秦淮的地利之便,也只有偶尔买些酒水的游船里的富家公子的打赏才是茶社最大的进项,其余都是掌柜、街坊四邻等熟客,算作财源稳定的小茶社。卖的吃食虽然也不少,但都上不了台面。

    要吃正规的淮扬菜得来这座扬州最好的茶社之一,“何春茶社”,与之齐名的冶春茶社、庆升茶社、等十来家。位于小秦淮河以西乌衣巷南,是达官显贵常来的地方,尤其以牛录街的旗人老爷最为显贵。

    这间茶社的扬州菜将清淡与爽利糅合在一起,即有鲁菜的清淡冲和,又有江苏、镇江菜系的精致与新鲜。不但味道鲜美,颜色也清丽悦目。

    茶社面食是一绝,尤其以盖浇面闻名,这也是老道士最爱的一口,在景春茶社那样的小茶社,最多吃到清汤大煮的盖浇面,但是来了这何春茶社那就可以见识真正的白汤盖浇面了。

    首先,这熬汤就很讲究,因为,来何春茶社的客人身份可都尊贵了!最起码也是豪绅富户,都是大盐商、粮商,还有些本地旗人的子弟,更有扬州府的达官贵人,那都是在扬州府说话地都要抖三抖的人,哪个嘴不刁?

    所以,这白汤就要以最当季新鲜的河鲜为主,配上南北有名的煲汤鸡鸭,辅以其它时鲜海味,小火慢吊,才成这么一锅白汤,再辅以上等精白面做的碱面,爽滑劲道,味厚如啖熊掌,当然,四季用料不同味道也是各有风味。

    这何春茶社除了有喝茶的大堂,还有不少雅间,时不时的还能从雅间传出弦词的唱腔,或说或唱,抑扬顿挫,仔细听听,那些故事也有不少动人之处。

    这都是喜欢清净的人去的地方,也有些备来给人谈事情。

    大堂里有个戏台,偶尔也会有那南昆北曲前来助兴,不过今天没有。

    一元老道吃完一碗盖浇面舒服的打了一个饱嗝,似乎来这里就是为了吃一顿早茶。

    而小道士黄地则一边吃着点心一边看这些达官贵人吃早茶的生活,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也更是规矩森严的一群人,进来一个身份高一点的主,这帮人就争先恐后的请安作揖,真没见过有几个能安安静静的喝杯茶。

    当然,也有少数人会站起来看个热闹,对上目光了也就是一个笑脸的见面礼,师徒俩属于那种只看热闹的极少数人,因为大家都不熟。

    自然也没人搭理他们,只当他们是行走路过的大户爷孙,大家往日无冤近日无仇,无视就好。

    “早上那会儿,你就想问是吧?”老道舒服的呷了一口茶,向黄地说道。

    “你说呢?”这老道故作神秘,害得小道士提心吊胆回笼觉都没睡好,连打坐都不敢收心。

    “为师也是初来这茶楼,咋们师徒两个做个游戏,谁能最快看出这里权势最大好不好?贫道我输了传你想学的的法子如何?”老道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似乎要考校这孩子的眼力劲儿。

    “行,反正你也不会输,看最热闹的那桌,若说是官,只有扬州知府最大,那些盐商巨贾都得巴结恭维,但是若论地位,自然是旗人最高,不管是官大官小都得巴结,连扬州知府宋大人都跟奴才似得。”小道士倒也光棍,讲起了自己观察了许久的最大一桌的人情世故。

    少卿,这里面地位高低,人情远近,小道士讲的那是明明白白,还把谁要托谁办事儿,谁是真正的买单的人都给指了出来。

    “嗯,算你聪慧,这几年的江湖闯荡,没辜负为师的一番心血,既然如此,今天我就给你讲讲这清廷官场的圈子规矩,有些事情你也该懂了。”老道像样的夸了小道士两句。

    “在这清廷,人比人的差距要比人比狗的差距大得多啊!”老道呷了一口茶,继续说道:“这最上边就是那满清的主子皇帝,次一等就是那些皇帝的宗亲,再次一等则是八旗子弟,这些人都比汉人尊贵,不因这官位高地而改变,这才是清廷头等圈子。”

    接着又说:“这官吏、士绅、百姓就是最下三等了,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小的差别,比如旗人为官无论官大官小地位总要比汉人官吏要高,而且这官场士绅就是一个中等圈子,最下就是百姓江湖的圈子,清廷这六等人群,延续着满清祖上主子与奴才的关系。”老道看了眼进来的人接着说,“奴才的地位猪狗不如,这点与我汉家皇帝治下,君臣三六九等之分,颇有不同。君臣地位虽有高低,而身份尚有自由,如,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但这满清不然,这皇帝自诩为全天下的主子,其余皆奴才,这奴才里,地位高的奴才又把地位低下者视为奴才,到了最下一层的百姓头上就全是主子了。”

    “怪不得像我一样要饭的孩子那么多!”小道士不由感叹道。

    “若说就是满清那点白山黑水的土匪与几个邪魔外道,百姓自然不怕,唯独掣肘的就是官吏、士绅了!”老道也很惆怅,“这官吏士绅本是百姓中贤良之辈,故而百姓给予权柄,以协百姓之事,然有人得权柄后颇善欺世盗名,笼络人心,于是就成了欺压百姓,鲸吞民脂民膏之辈,如此之人越多,就成了一个圈子,成了掣肘百姓,吸食民髓的群体,而且无论龙脉风水怎么变,换多少皇帝也无济于事,因为这帮人已经成了气候,树大根深,难以翦除,而皇帝就是用来制约这帮人的,所以历代汉人皇帝都是以对付这些人,拉拢百姓为己任,一旦失了民心,王朝龙气也就是无以为继了!然而,这清廷的皇帝都太会沽名钓誉了!嘴上说着永不加赋,实际竟然对这些士绅、官吏的贪腐默认!这是亘古未有啊!”

    “我师父说过,这满清江山就是做拿刀抢钱的生意抢来的,不似前朝那般多少还重视民生,可如此持刀悍匪为何能被客栈掌柜蒙蔽?”老道的介绍让小道士肯定没听懂,老道值得详细讲说。

    “刚才也说了,这满清江山就是一群恶龙盘踞,它只知道吸食民脂民膏,何曾管过官吏贪腐、百姓死活?只要能过着穷奢极欲,锦衣玉食的生活,吏治为何物,他们从来不上心,出了事,杀几个倒霉官活活稀泥,邀买名声,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老道无奈的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却不知因果循环,如此吏治也害了清廷自己,每个人都想过好日子,被盘剥后,他们就去盘剥下一层圈子,于是衍生出各级官员的陋规多如牛毛,难以清算,就好比这位于官场底层的胥吏圈子为了搜刮银子,就是到处卖消息,收孝敬,平事情,刮地皮,还私设班馆,压榨穷人,他们与上官沆瀣一气,利用手中的权力非法牟利,贪污漕粮、截留税款、收受贿赂,再将一部分脏银贿赂上官,换得上官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些大人们离了圈子之外就是睁眼瞎,敢这么干的官吏、胥吏又极会欺上瞒下,将本地经营成了一个自己的圈子,而客栈店主就是这个下层圈子里的人,向胥吏使了银子,朝廷有什么事情,提前知道,自己有什么麻烦很快摆平,甚至,一些消息比那大堂里的官老爷都知道的早,你说替咋们俩挡挡盘查,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说完,老道感叹道:“这官既然是皇帝的手眼,这胥吏自然就是官的手眼,一旦手眼里只有了民脂民膏,那么,徇私舞弊的事情就好办了!因为盗亦有道,所以衍生出了明面上的规矩形同虚设,拿了银子就要办事的另一套江湖规矩,时间久了,这官场陋习自然要大过朝廷禁令。”

    “只要靠着本地人的关系,将胥吏、地痞等地头蛇打点到位,当官的知道个屁?同理,皇帝知道个屁,除非如那黄玉林般明目张胆,得罪了各方势力,让皇帝专门派人来查,其余的事儿皇帝还不是凭那些官员左右?”老头呷着茶轻蔑的说。

    “在这乱世人命不值钱,反过来就是有钱,买命也不难!”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