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人生本就充满苦难 > 第五章 拜见大王

第五章 拜见大王

    “师…师父……”演武场里传来一声有气无力的哀嚎。

    …杨乾看了一眼杨琼,喝了一口茶水道:“再来半个时辰。”嗯,还是太跳脱了,还得继续打磨。

    …

    …

    “没事吧琼儿,快坐下歇歇。”正屋里,柳璃满脸心疼,扶着杨琼坐在椅子上。“你别怪你师父,他也是为你好才这样的。”

    “我知道的师娘,没事的。”杨琼喘了口气,虽然心里明白,但是真的累啊,扎完马步又练枪,现在不光腿在发抖,就连胳膊也完全抬不起来了。

    “你这个老头子也是的,琼儿一个姑娘家家,有你这么练的吗?怎么就这么狠心?这要是练坏了身子,你去哪再找一个这样的徒弟。”柳璃白了一旁的杨乾一眼。

    “是是是,夫人,我错了,”杨乾笑呵呵的答应着。当然口头上每次都答应的好好的,但是到了训练的时候,他依然不会有半点心软和松懈。

    …

    …

    “琼儿,这兵书你拿着,仔细看,不懂的到时来问我;宵儿,你也和你姐姐一起学习,不得怠慢。”杨乾拿出一本厚厚的书交给杨琼,并对着姐弟二人说道。

    “夫人,我需出去一趟,有些事情需要找些老友。”杨乾转头又对着夫人柳璃说道。

    “去吧,早些回来就是了。”柳璃点点头应道。

    杨乾起身告别一声,临走前又看了姐弟二人一眼,他也不知道这个决定是不是对,但是,他老了,他的时间,真的不多了。随即就转身出了正房,向府邸外去了。

    杨琼和老夫人也告辞一声,和弟弟回到了自己的房屋中。

    …

    杨琼拿着手中的书本,略显郑重的打开,刚才师父将书给她时,很严肃,还进行了嘱咐,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恐怕这兵书不像之前学习的那样简单。

    慎重的翻开封面,第一页上写着几个大字《兵略训-杨乾》。下方写着一排小字:继前人行军之智慧,并我行军四十载之经验,方作此书。

    杨琼:“???”感情师父每天写的就是这个?这么厚?杨琼心里感动,但是又有些发愁。

    …

    …

    一座府邸中,两人坐在椅子上喝着茶谈论着。

    “老友啊,真不是我不想帮你,这…这事,我实在是不好做啊。”

    “…唉,罢了,我早该明白的,这事,还需大王同意,毕竟现在大王对我有意见,我若劳烦你为我安插人手,怕是更会遭到大王猜忌。”杨乾叹了口气,点点头道。

    “罢了,我去王宫求见大王,若大王应允,我再来找你便是。”

    “好,若大王应允,我自然会安排妥当。”

    “如此,便先谢过了。”

    “不必,你我相识多年,何必如此客气。”

    “哈哈,也是,那我就告辞了。”

    “好,慢走,我送你。”

    说罢,一人相送,一人离府便向着王宫去了。

    …

    空旷的大殿上,一名老宦官恭敬的立于一侧,殿中挂着一卷幽帘,透过光影可以看到里面坐着一道身影。这人端坐在蒲团上,身前有一张桌案,案首放着一个小香炉,正袅袅的升起一缕缕烟雾,让人精神舒缓;案中点着一个小炉,上面正煮着茶壶。

    登登登

    一阵脚步声传来,一位身穿铠甲的士兵走了进来,侧身在老宦官耳边说了些什么。

    老宦官点了点头,随即挥手示意士兵退下。

    “有什么事吗?”略显老迈但充满威严的声音从帘后传出:“孤在这里歇息,不想谈论政事。”

    “大王,是…是护国将军杨乾大人来求见。”老宦官躬身说道,顿了顿道:“要不老臣让他回去?”

    “哦?杨将军?”帘子了的人淡淡的说道,似是思索了一下,又道;“既是护国将军求见,那便让他进来吧。”

    “是。”老宦官没再多说其它话语,侍奉大王这么多年,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该消失,他心里如明镜似的。

    就像现在,明显就不是自己该旁听的时候,大王和杨将军之间究竟如何,也不该猜想。

    老宦官躬着身子,慢慢的退了出去,宫殿又陷入了安静,只有案上煮着茶的咕嘟声。

    过了片刻,铠甲甲片之间摩擦的声音传来,一位老将军从门口步入,单手抱着头盔,只是这么走着就有一股铁血沙场的气势,走进宫殿中,宫殿的温度似乎的有些灼热了起来。

    走到幽帘近前,杨乾屈膝跪下:“大王。”

    “杨将军…坐吧。”帘后武王的声音没有半点起伏,伸出手指了指帘外的一张软塌。

    “谢大王。”杨乾起身,走到软塌处,低着头恭敬的跪坐着。

    大殿中陷入沉默…

    咕嘟咕嘟。小炉上的茶水已经煮开了,发出了煮开的声音。

    武王垫着一张棉布,伸手将茶壶从炉子上取了下来:“杨将军,可是在怪孤?”

    杨乾低头恭敬回应道:“不敢。”

    “不敢,那便是在怪孤了。”武王倒了一杯茶水,说道:“孤知道你心中有怨言。”

    杨乾忙道:“并无此事,大王明鉴。”

    “孤并未如众人那般对杨将军有所猜忌,杨将军为我武国征战几十载,孤自然是信任你的。”武王平淡的道;“而爱卿,应该也有所觉察,最近这两年并未做什么,王都也未曾踏出一步,安静的呆在府邸中。”

    杨乾沉默了一会,道;“是…燕国。”

    燕国与武国相邻,位于天下大地北方,在武国的西北侧,北方多苦寒之地,故燕人多身强力壮,在战场正面对攻下,几无人可以匹敌。且近些年燕国新继位的燕王,可以说是少有的强势之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变动与改革,军力强盛,虽物产等方面远不如武国,但只论军事实力,隐隐与武国比肩。而其余四国,齐、侯、韩、楚,虽较为弱势,但也虎视眈眈。

    这让武王感到威胁越来越大,想要剔除这个威胁,就需要打压燕国的军事力量,压缩燕国的国力,或者退一步说,至少抓住燕国的命门,使其不再成为威胁。

    “爱卿不愧为护国将军,深知孤的用意。”

    “让天下以为孤猜忌爱卿,迫使爱卿休养,由擅守的林宇将军带军,让各国以为我武国无力进攻,局势必然会开始变化。而我武国在各国之中实力最为强盛,有林宇将军带军,各国也不敢轻举妄动。燕国地处北寒之地,现在又在进一步提升军力,必然会因国力不足而对中原之地虎视眈眈,他们拖不起,必然会动兵,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武王道,说完拿起桌案上的茶水抿了一口。

    “而一但武国动兵陷入战争无法脱身,由擅长攻伐之战的微臣带兵,且我武国军队已养精蓄锐多年,寻找机会,伺机重创燕国和与之交战的国家,就能一举奠定天下大势。”杨乾接道。

    若不是燕国大兴武力,也难以用此计策谋算各国,各国可能在此微妙的平衡上继续僵持。而现在,由各国求稳形成的局势,也许会因此打破。

    “哈哈哈。”武王长笑一声:“还是爱卿深知吾心啊。若是没有爱卿,孤是真不知道,我武国还有何人可为我带兵出征了。”

    “大王说笑了,我武国强盛,自然会有人接替微臣。”

    “这可不是说笑,护国之名可不是谁都能承受的起的。”武王笑道,接着声音严肃起来;“爱卿,孤收到消息,燕国那边,似因全民皆兵,现在国力已很难支撑了。这战争,说不得就在眼前了。”

    …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