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冬眠三十年,发现八弟竟是朱元璋 > 第42章 朱允炆:爷爷,咱不走了好嘛。上面来人!

第42章 朱允炆:爷爷,咱不走了好嘛。上面来人!

    帖木儿可不是一个庸才,而是一个真正雄才大略的君王!

    他打残了元朝。

    可在帖木儿手中折戟了五次!

    这一刻,朱元璋想让锦衣卫宰了帖木儿。

    可思考片刻,就放下了这个看似非常绝妙的想法。

    兴化府属于福建承宣布政司,而福建行省与倭国比邻,如今十一国使者,汇聚福建。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过,帖木儿竟然跪在了……朱寻的坟前?

    这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

    朱元璋也为帖木儿的能屈能伸的性格,折服了!

    “把朱寻,也列入调查目标,咱要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朱元璋瞥了一眼大虎吩咐道。

    大虎脸上露出苦笑。

    这真的不好查!

    过了这么多年,曾经的当事人都不再了。

    为了确认朱通的身份,他都差点被朱通给宰了。

    他实在无法想象,一个痴迷炼丹,求长生的术士,也会有如此决绝狠辣的一面。

    要知道他可是锦衣卫指挥使,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虽然不过正三品,可是……见官大一级!

    “是,上位。”大虎躬身退下了。

    ……

    仙游县,天牢。

    朱允炆明亮的小眼睛中,露出好奇的目光,一双小手,捧着一个比脸还大的瓷碗,来到了熙熙攘攘的食堂。

    闻着芳香扑鼻的鲜美鸡汤,朱允炆的肚子咕咕作响。

    轮到朱允炆,打饭的小姑娘,直接把一整只鸡,放到了朱允炆的瓷碗里。

    看着金色嫩滑的脆皮鸡,朱允炆嘴角流下晶莹剔透的口水。

    “漂亮姐姐,谢谢你。”五岁的朱允炆,奶声奶气地说道。

    可爱极了。

    小姑娘笑了。

    “以后来吃饭,我每天给你一只鸡。”

    朱允炆抱着瓷碗,蹦蹦跳跳地回到宿舍。

    朱元璋还在整理笔记。

    他感觉琉璃,乃是国之重器,甚至比他的宝钞计划还重要。

    大明一年的税收不过1200万石粮食,折合白银还不到1200万两。

    而琉璃厂七月份盈利50万两,八月份盈利145万两。

    这还只是分到皇后手里的盈利。

    太恐怖了。

    如今十一月份,也不知道送到十月份、九月份能分到多少银两。

    想到此处。

    朱元璋倒想查一下琉璃厂的账本了。

    此时。

    朱允炆把装着整只鸡的瓷碗放在桌上,费劲地爬到椅子上,撒娇道:“爷爷,咱们不走了,好不好?”

    “允儿,喜欢这里。”

    朱元璋尴尬地笑了。

    他是皇帝,怎么老是待在监狱里。

    在学会琉璃制作技术前,他还没有离开这里的打算。

    “允炆,这里可是天牢,是犯人呆的地方,你是皇孙要待在皇宫里。”朱元璋停下了手中的笔,摸了摸朱允炆的脑袋。

    “可是……我喜欢那个姐姐。”朱允炆用筷子夹了一块鸡肉,闷闷不乐地说道。

    马皇后收拾好屋内的环境,端着一碗鸡汤面,坐在了朱元璋的身旁,笑道:“这朱元、朱通治下的兴化府,简直是人间仙境,哪怕在皇宫这种食物也不多。”

    朱元璋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对朱元也十分满意。

    若天下皆是如此就好了。

    连太孙,都舍不得离开监狱。

    此刻朱元璋想起了,告到京城的灾民,吃的肥头大耳,被兴化府驱逐,还一心想要返回兴化府。

    朱元璋不禁莞尔一笑。

    突然。

    监狱的宿舍中,响起一声凄厉的求救声。

    “我不要见县太爷,我不去!”

    “啊……救救我,我招供,人是我杀的,你们杀了我吧。”

    “呜呜呜……我不要去小黑屋,我不要……去审讯室,你们审讯我吧,我劝说……”

    一个凶悍的罪犯,身体瘫软在地上,哭诉着,哀求着,眼睛里流露出无尽的惶恐。

    五六个县衙捕快,拖拽着死刑犯,缓慢前行。

    路过朱元璋的宿舍时。

    捕头冷哼一声,还是安慰道:“你们是民事犯罪,关几天就可以出去了,与他不一样。”

    朱元璋疑惑了。

    这朱通是如何审讯犯人的,竟然令穷凶极恶的罪犯,如此失态。

    他可是在锦衣卫天牢,见过不少凶悍的罪犯。

    而那些凶悍的罪犯,在承受了锦衣卫一系列刑罚后,依然嚣张大笑。

    尤其是胡惟庸,临死前还在嘲讽他!

    他当时气的,差点砍了锦衣卫指挥使!

    他能看出凡人对县太爷的恐惧,是发自内心的,可是这个罪犯,身上并无任何伤痕,而且身体健硕,显然在天牢吃得、住得都很好!

    第二天。

    心神不定的朱元璋再次来到了琉璃厂,开始第一次的实际操作。

    由于琉璃异常珍贵,而且上面想要的是透明度达到100%的琉璃。

    所以琉璃厂采用的并不是流水线操作。

    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实验不同的材料配比。

    第一步,把石英沙、纯碱、石灰石等磨成粉末。

    在朱元璋眼里,这就是一堆废石头,他也分不清具体成分,他就是按照昨天青衫书生教的做。

    第二步,把备料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高炉,融化。

    比例青衫书生也没说,让他们多试试,反正如今试出来的比例,都没有上面想要的。

    第三步塑形!

    这一步倒是很简单,有专门的磨具。

    最后一步降温、冷却,更是简单。

    然而。

    朱元璋实验了五六遍,始终卡在第二步融合上面。

    青衫书生走了过来,拍了拍朱元璋的肩膀安慰道:“不要着急,我们这没有考核。”

    “上面说,考核只会束缚你们的创新思维,你们放心大胆的干就可以了。”

    朱元璋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年龄大了,干这些体力活,确实有些吃不消。

    幸好,没有要求量。

    否则。

    他还没办法交代。

    不过他还是从工友眼里看到了幸灾乐祸。

    在这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琢磨透明玻璃,在他们心理老老实实上班,每月一两银子,包吃包住,也是非常舒坦的。

    第三天。

    朱元璋成功制作出第一个五彩缤纷的琉璃。

    第四天。

    朱元璋成功打造出一块透明度达到完美的琉璃。

    琉璃厂,当即搬来了一百万两白银,放到朱元璋面前。

    琉璃厂工人震惊了。

    朱元璋懵了。

    这可是一百万两!

    国库,都没有这么多钱!

    青衫书生找到了朱元璋。

    “老先生,你还记得制作步骤,只要记得配比、火候,我可以私人再拿出五百万,奖励你!”

    青衫书生向朱元璋深深鞠了一躬。

    朱元璋手都在颤抖。

    五百万,够他北伐五次了!

    可是朱元璋还是摇头,他真是没有记住!

    无数次重复,他绷紧的心神,让他的记忆有些模糊。

    青衫书生有些失望,还是安慰道:“这几天上面会来人,找你谈话,透明琉璃比你想像的还重要。”

    “那个悬赏……还有效,你这块透明度是达标了,可是体积太小,塑形也不太好。”

    朱元璋激动不已。

    感觉一座金山砸向了他。

    更让他好奇的这上面来人,究竟是何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