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天玄英雄 > 第18章 元朝中华文明倒退

第18章 元朝中华文明倒退

    李正财死后,期间扬州知府衙役曾经过来过一趟了解案情。在跟邻居问明情况后,回去复命说杀人的是李启先的一个朋友,而且已经跑了不知所踪。这个案子跟李启先家的这几个人没关系,由于李正财原来家里的人都死光了,他家剩下的刚过门不久的带着个孩子的小寡妇对于这个案子也并不热心,于是这件案子就撂了下来。

    当年李正财求扬州知府内当差的远房亲戚花银子打点门路,结果这个亲戚完全不靠谱,银子收了事儿一点都没办。只是推说年头不好,知府衙门没有编制,让他继续等等看,一直到死,他也没有等到知府衙门的编制。

    李正财刚怀孕不久的新婚妻子在家里是个独生女,原来家庭条件一般,远不如李正财家境富裕,李正财死后就把娘家父母一块儿接了过来,一起在那里住。这个小寡妇找了个小白脸书生做了上门女婿,这个上门女婿名字叫顾士义,进门后跟着女方姓改名为傅士义。孩子生下来以后,直接就跟着娘家人姓傅,起名叫傅世保。

    傅士义过来捡了个便宜爹,他也不在意,由于吃的是软饭,自然在家里没有什么地位。于是他经常抱着孩子傅世保跑出来玩,由于在村子没有熟人,而且村子里的人多数都是文盲,他跟周围的人都说不上话。这一点他跟李行素很像,如果讲真实年龄,其实他们还很接近。由于李行素也整天在大街上玩闹,傅士义很快发现李行素的心智远高于其年龄,一来二去,两人成为了忘年交,好朋友,好哥们。

    李行素看着虽然年纪不大,可是毕竟不是真正的小孩子,什么道理他不懂?这个傅士义是个书生出身,读过很多书,虽然读书人略微呆了点,可是也了解很多社会上的之前和最近事,这点正是李行素是缺乏的,他那点对社会的了解仅仅句限于这个村子。因此他经常让傅士义跟他讲这个社会是什么样的,都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外面的风土人情怎么样,就这样李行素渐渐地了解了元朝社会的现状,结果还真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从傅士义的口中李行素得知,由农奴制的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元朝根本就不能算封建社会,实际上更接近于农奴社会。比起几百年前的唐朝以来建立的封建文明来说,落后的不是一星半点,这相当于文明的严重倒退。

    元朝实行领主分封制、工奴制都是典型的奴隶社会制度。奴隶是极其普遍的存在,在开设的人市可以任意买卖驱口,驱口就是战争中抓获的奴隶。一个中等官员就拥有上百个驱口,一个大使长奴隶主的驱口成千上万。驱口既要向使长缴租,也要向政府纳赋。元朝法律规定“驱口与钱物同”,可以随意买卖或馈赠,主人杀死一个无罪驱口与私宰牛马的刑罚几乎相等。

    另外元朝除了拥有大量的奴隶之外,还有众多租种地主土地的佃户,佃户收的粮食一半都要交给地主。佃户的地位也极其低下,元朝法律规定“诸地主殴死佃客者杖一百七,征烧埋银五十两。”曾是自由之身的租地农民成为佃户,逐渐沦于绑在土地上的农奴的命运。

    每年征收税粮的时候,就呈现一片悲惨世界的情景。总是有一些贫难民户缴不出粮,吏胥们便把他们抓起来,进行鞭打追逼。“枷系满屋,鞭笞盈道”,在催逼下,有的人典家卖产,有的人鬻儿卖女,有的人离家逃亡,有的人惨苦地死去了。

    元朝的统治阶级把人分为了四个等级,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蒙古人不用解释,色目人就是除了汉族、高丽和蛮子这三个民族之外其它所有民族。

    这是对整个中国的汉人的最大的侮辱,并且他们还故意将汉族人割裂为汉人和南人。汉人不是指汉族人而是指当年跟南宋对立的金国统治区里的百姓,主要是北方的汉族人。南人就是南宋统治区域里的百姓,也就是南方的汉人。

    元朝不但用法律宣布各族人种的不平等,也将同为汉族人因为拥有土地的多少造成事实上同为汉族人的不平等。这个原始游牧部落建立的元朝竟然一夜之间将中国又重新拖回到了一千八百年前的秦朝以前的农奴社会。

    毫无疑问,元朝统一中国创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王朝是值得肯定的,而元朝除了农奴制和种族压迫还有其它的非常消极方面。比如徭役退化为不按人口按地亩收,而且都是由种地的农民负担,税收直接退步到秋税征粮,岁入不及宋或明的三分之一,同时莫名其妙的大量破坏农田开辟牧场,让中国由耕种的封建社会倒退到放牧牛羊的农奴社会。

    元朝的主要的问题还不仅仅是战争破坏与民族分化不平等的政策,因为战争的破坏毕竟只是在一些地区比较明显,民族压迫充其量也只是元朝统治期内起消极作用的因素。更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其政治社会领域中由蒙古统治者所带来的某些落后科学政治经济的影响,它们对宋代而言,实质上是一种文明逆转倒退。

    这种逆转不单在元朝一代起作用,并且还成为一种历史的延袭,甚至为后来的明朝所继承。它打断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进程,影响持久和巨大。譬如说,世袭的军户和匠户制度、驱奴制度、诸王分封制度、以军户为基础的军事制度等等。至于经济的发展,从两宋到明末形成明显的马鞍形,这是历史的悲哀,为明后的大清的衰落埋下了萌芽的种子。

    这些知识李行素在自己的历史书上完全没有了解过,历史上根本没有到了元朝社会制度退化的描述。他甚至想当然的认为元朝不但疆域广大,铁骑强悍,国家也很强盛,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怪不得元朝从鼎盛时期迅速衰弱到灭亡。听到傅士义对元朝社会的描述,本来对元朝无感的李行素,也想揭竿而起将元朝政府的统治推翻了。

    这天李行素正和抱着孩子的傅士义聊天,村里来了一个身穿青袍身材清瘦的白面无须的脸颊枯瘦的老僧,他身后跟着一个身材高壮的蓄着白色大胡子满面红光的老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