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天玄英雄 > 第63章 投降元朝分道扬镳

第63章 投降元朝分道扬镳

    张士诚与朱元璋正在谈判的过程中,本来张士诚为了救张士德都准备向朱元璋投降了,可是谁也没想到张士德买通了看守他的人,写了一封信让他替自己送出去,信中内容表示要哥哥张士诚宁可向元朝投降,也不要向朱元璋投降。

    这件事被朱元璋知道后,十分生气,直接下令直接将张士德给杀了。消息传到张士诚那边后,张士诚的母亲伤心过度去世了,这下子张士诚直接火了,一气之下决定请求向元军的苗军首领杨通贯和江浙行省右丞达识帖睦迩投降,并愿意自降王号,臣服元朝。

    江浙行省丞相达识帖睦迩为了利用张士诚的力量牵制当时处于强势地位的杨通贯,答应保奏张士诚为高官。达识帖睦迩将此事报告给朝廷,元朝廷当即下旨封张士诚为太尉,他手下的文武官员都按级别封了官。把浙西、淮东之地作为他的封地势力范围。

    张士诚其实名义上虽降,而其城池、府库、军械、兵卒、钱粮实际上仍为他所据有。这与投降朱元璋有本质区别,投降朱元璋则军事大权肯定就要交出来,这就是张士诚决定宁可降元也不降宋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小商人的心思作怪,总是在盘算自己的买卖是否合算,根本就没有考虑民族大义,也没有坐天下的野心。

    李行素此时对张士诚的决定相当不满,这已经不是讲不讲义气的问题,而是已经背叛了起义军的初衷投降元朝政府为虎作伥的问题。如果他听从自己的建议,凭借他对局势的了解,也许真的能够改变历史帮张士诚登上帝位,可是烂泥扶不上墙,李行素决定放弃张士诚。于是他一气之下辞掉了大周的丞相,不想再参与张士诚这种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之中。

    张士诚投降元朝这件事传出来后,不但李行素受不了,静逸师太更受不了,她带着李行素和赵婉儿与张士诚不辞而别。她此时感觉自己已经厌恶了这种政治斗争,因此雇佣了一辆马车准备带着两人去往雪山剑派过隐居世外的生活。雪山剑派位于漠北天山,在哪里她的好友的儿子清风剑客风不清担任掌门。

    此时李行素已经是十七岁了,此时基本上算是重新回到了自己真正的年龄层次,不再是原来一直是大人脑子小孩身子了。他的内功此时已经到了炼气期十层,身高八尺,比一般的年轻人还要高一点,身穿一身米白色粗布麻袍,身形略显单薄。他脸型瘦削,线条清晰,下巴略尖,两道浓密的眉毛斜插如剑,眼睛不大但是显得细长,眼神深邃如夜空,深褐色的瞳孔中闪烁着沉着和智慧的星光,显得非常有神,鼻子挺拔如峰,犹如雕塑般轮廓分明,嘴唇如斧劈刀削显得坚毅有力,充满了男性特有的自信和坚定的魅力。

    赵婉儿此时已经年满十五岁,内功已经到了炼气期六层,身高不大到七尺,也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她一身紫色的丝绸衣裙,头后用紫色丝带扎着一条马尾辫子,儿时的圆脸也变成了鸭蛋脸。她未施粉黛面庞却洁白如雪,细腻温润光滑如羊脂白玉,稀疏的刘海覆盖着一对细细弯弯的眉毛,下面是一双如淋了水的黑珍珠般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微微上翘,鼻梁挺直鼻翼娇小,粉色娇嫩的朱唇微突,滑腻的下巴圆润可人,长长的雪白的脖颈如出水的白天鹅,赵婉儿已经出落得像一支带雨的梨花,带露的玫瑰,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行素发现自己的内功自己已经马上快要达到炼气期十一级了,可能需要不了太长时间就会突破到炼气期巅峰,距离筑基期也不远了了,于是在路上问静逸师太这方面的问题。

    “静逸大师,我感觉我可能很快就会突破到筑基期,我需要注意什么吗?”李行素向静逸师太请教。

    “哦?没那么快吧?就按照你的修炼速度,我觉得你最少还得两三年才能够晋升筑基吧。对于大多数武者来说,炼气期能修炼到十二级甚至十三级巅峰其实并不难,顶多时间长一些。虽然很多人都困在这一级,可能永远上不去,但是我感觉你不要多想,顺其自然就好了。等到炼气期突破到筑基时,天空会有异象,你自己的丹田也会有明确的感受,压缩真气会自然而然变成液态。”静逸师太知道李行素对如何提升到筑基期有点不放心,安慰他说道。

    这一路上,由于元末官府腐败和连年的战乱,逃难的人群到处都是,饿殍遍地,不忍直视。

    马车跑的不快一天也就能跑一百多里地,如果要到漠北天山,差不多有八千多里地,不停歇的走差不多需要走三个月。不过还好他们也不急着赶路,遇到风景好的地方还会逗留几天。

    两天后,他们的马车距离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不远了,这时候李行素发现高空中有一个黑色的大鸟飞掠而过,静逸师太神色一惊,对两人说道:“婉儿、素儿你们两个先去南京找个客栈住下来,这可能是我的一个仇敌,我跟过去看看。”

    说完起身向大黑鸟飞行的方向飞去,越飞越高,就像一只白色的大天鹅。李行素明白了,那个黑鸟恐怕是一个黑衣人。

    两人的马车不到一个时辰就进入了南京东侧的一个小县城,名叫句容县,两人一看天色虽然不晚,但是如果想走到南京城时间肯定不够,于是两人只能找了个客栈先住了下来。

    句容是个小县城,当时是朱元璋的地盘,人口不多,可能是由于没有经过战乱,因此县城里除了外来的难民较多外,并没有战争肆虐的痕迹。这跟李行素在泰州、高邮看到的情况完全不同,那里已经多次经历战火,看来农村尚且影响不大,而城市早已经破烂不堪了。

    两人在客栈大厅点了点饭菜,等饭菜的时候,李行素给两人倒了碗茶水,两人开始聊起路上的见闻。

    赵婉儿喝了口茶说道:“素儿,从苏州过来路上这两天,路上到处都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难民,这个景象实在是太惨了,我在大都的时候还觉得天下都跟大都一样繁华,人们生活的都无忧无虑呢。”

    李行素点头说道:“嗯,这一路我看了也很不舒服,我虽然在农村长大,家庭生活条件也确实一般。但是虽然穷了点,但是还生活的过去,也算平平安安的过了十几年,也没有经过战乱,比这些难民的日子自然要好的多。”

    “就是嘛。所以我就不喜欢打仗,你打我,我打你的,受苦的都是老百姓。”

    “事是这么个事,理也是这么个理。老百姓如果不是真的过不下去了,他们也不可能站出来起兵造反,准备推翻元朝政府统治的。起兵造反也是为了给后代一个更好的日子,给他们一个更有希望的未来。”

    “你是什么地方来的?怎么为反贼说话,不怕我抓了你去送给朝廷?”旁边桌子上有人搭话。

    自己说话被旁边的桌子搭话,总是让人很不舒服的。李行素转头看去,旁边桌子上坐了四个人,其中一个身穿黄色锦缎一张小白脸,是个看似富家子弟的年轻人,他正面朝他们两人说话,另外三个人看向他的眼神也不太友善。

    李行素面色一变,皱眉道:“这里不是朱元璋的地盘吗?他自己不就是红巾军吗?怎么在他的地盘上,我连给起义军说句话都不行?”

    “嘿嘿,让你小爷我听到就不行。朱元璋在集庆当他的土皇帝,能管的了我们这些走南闯北的人吗?再说现在天下不还是元朝皇帝的?红巾军早晚会被元朝的大军剿灭的。张士诚厉害吧,不是还是投降了元军,这才能吃香的喝辣的?”锦衣绸缎的纨绔子弟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朱元璋管不了你,我们也不想管你。可是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们也管不着。”李行素自然没有把这四个人看在眼里,至少到现在他还没怕过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