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赶集

    姜自省就在不远处看着母女二人凑在一堆高兴,再看看在旁边不知道又因为捉到了什么虫子而欢呼的几个郎,就觉得有些不忍直视。

    母女二人把这些东西都整理出来之后,就捡着这个季节能种下去的药材,搜集了一些种子,只是这些数量还远远不够,只能种一小片的地方。

    这样的话,反倒是比之前挖药材还要费神一些。

    “娘亲,我们可以去找于大夫他们呀。”姜遇安扯了扯安淑慧的衣袖,“我们能把药材卖给于大夫,自然也就可以从于大夫那里买种子。

    以后我们要的多的话,还可以让于大夫给我们留着种子,咱们从他那里买种子,种好药材之后又把药材卖给他。”

    二人商量定了这些事情,事不宜迟,种药材也是有时间限制的。

    和老姜家其余人商量好了之后,母女二人叫上了姜自省就要去镇里找于大夫。

    说起去镇里,几个孩子都来了兴致,到最后,队伍逐渐庞大,从三个人变成了六个人。

    姜祈明、姜八盛和姜久仁三个人为了争谁挨着姜遇安走吵得不可开交,最后以姜遇安左手牵着爹右手牵着娘而告一段落。

    三个郎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轻松地出来玩了,一路上一会儿捉个虫子,一会儿又去扑已经奄奄一息的蝴蝶然后送给妹妹,原本就不远的路程就走得更快了。

    于大夫的医馆虽然是在镇里,但是他医术好,为人又厚道,总是会将一些碎了的药材便宜卖给没钱的人家。

    所以他的医馆总是有很多人,甚至许多家在县城中住着的人,也要来于大夫这里瞧病。

    姜遇安看了眼大门两侧的对联,圆润饱满的字体写着“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无疾苦。”

    许多医馆都会以此为对联,但是有多少是真正医者仁心,那就未可知了。

    一行人见医馆人数众多,于大夫忙得不可开交,在屏风背后还能隐隐约约瞧见一个生得就慈眉善目的年轻人,正在替人针灸。

    姜遇安好奇地多看了两眼,针灸她前世也是学过一点的,只是并不精通,只能治一些常见的如腰酸背痛、痛经一类的病症。

    像这位小于大夫这样能让原本已经算是瘫痪了的姜老汉再度下地走路,这样的本事自然让她神往。

    她一边看着,一边被安淑慧牵着进了医馆,去找了相熟的药童。

    那药童名叫三七,看他们来了,下意识以为是姜老汉那边又出了什么事情,请他们在里面坐下,然后才问道:“姜秀才,是令尊那边…”

    “有劳惦记,家父很好,此次是陪着我家娘子和小女来的。”姜自省说完,就看向安淑慧和姜自省,药材上的事情他一点儿也不懂,还得她们娘俩自己来说。

    安淑慧拿出她和姜遇安拟定的单子,上面是适合这个季节种植的如板蓝根、天冬一类的药材。

    有些适合在平地种植,有些则要种在山里,有的是要用种子育苗,有的也是要用根茎等育苗。

    安淑慧写得很详细,每种药材需要多少,林林总总六种药材,加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三七看了看安淑慧的单子,瞅了半天也没瞅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单子,见要的量不少,就问道:“不知娘子要这些药材是要做什么?”

    “我们要回去种。”姜遇安道,然后看着那比他大不了多少的药童,露出一个甜甜的笑。

    “种?”药童看了看安淑慧和姜自省,见他们两个没有反驳,犹豫片刻,还是蹲了下来,抿了抿唇,“小妹妹,这药材可不是说种就能种的,很难的,有许多药材只有在山里才能长。”

    “那就种在山里呀。”姜遇安扬起脑袋笑道,然后就靠在安淑慧怀里不再说话。

    三七又和姜自省还有安淑慧确定了他们是认真的,只好拿着单子去找了于大夫,过了没多久,抽出空来的小于大夫就跟着过来了。

    他的反应和刚才三七的反应大差不离,和姜自省还有安淑慧确认了好几遍他们真的要这些东西,这才去找人给他们装。

    买种子一共花了二十二两三钱的银子,小于大夫做主给他们抹了十几个铜板的零头,还叮嘱了只要没有损坏,以后他们医馆也是可以再收回来的。

    因为她们要的都是可以用来育苗的部分,所以加在一起也就装了大半个麻袋,并不是很沉。

    姜自省单手提着麻袋,另一只手牵着女儿,叫了蹲在一旁百无聊赖的三个郎,这就要回去了。

    好不容易能出来撒欢儿的三个郎可不愿意就这样回去,齐齐摇摇头,然后看向路边各式各样的摊子。

    今天正是赶集的时候,许多人家都会拿了自家的东西来卖,或是一些小吃,又或是什么针头线脑,自家织的布等,卖的都很便宜,也有很多以物易物的。

    几个孩子都想要去逛逛,姜遇安也是头一回见识古代的集市,眼里露着期待地光芒。

    姜自省和安淑慧见四个孩子都想要去,只能折回药店,将刚才买的东西暂时寄存在三七那里,然后带着四个孩子去逛。

    前些年邻村就有孩子在赶集的时候被拍花子拍走,然后就再也没能找回来。

    所以老姜家向来看孩子看得很紧,姜自省一只手把女儿抱起来,另一只手搭在姜祈明的胳膊上。

    安淑慧则一只手牵着一个,再三叮嘱了他们万万不能和大人分开,若是想去看什么要先和大人说了才可以。

    几个郎为了早点去逛逛,齐齐应了下来,心思却早已经飘到了那些他们很感兴趣的摊子上。

    姜自省和安淑慧对视一眼,只能更加小心地盯着几个孩子,然后就带着他们一个摊位一个摊位的逛。

    碰到那种卖一些巾子、帕子之类的小玩意儿的摊子,他们就只扫一眼就过去了,倒是姜遇安手里攥着一笔不小的私房钱,兴致勃勃地给安淑慧买了几条帕子,还给姜自省买了个平定四方巾。

    “哎呀,天气已经凉了,这样的巾子适合夏天戴才是。”姜自省一边说着,一边仔细地把那个布料轻薄的巾子收进袖中,嘴角也抑制不住地上扬。

    注:

    ①巾子:古代男子首服,也就是帽子,样式很多。

    ②平定四方巾:即方巾,是明代儒生即士庶最具代表性的巾式。《三才图会·衣服》述其来源谓:“方巾,此即古所谓‘角巾’,制同云巾,特少云文,相传国初(明)服此,取四方平定之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