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与你故事潭 > 第四个故事 希声

第四个故事 希声

    所谓“英雄”,就是那些为信仰义无反顾的傻瓜。

    除了他们自己,没人真正和他们的内心有共鸣。

    除了理想破灭,没什么值得他们留下热泪。

    为了自由不息的闪光,牺牲无畏,大道任重而远。

    书上的文字令人动容,历史上的故事让人向往,我们总是不经意间陷入到一种英雄崇拜里去,并被这种情绪滋养得愈加强大和坚韧。

    难怪有人说,教师是世界上最神圣和伟大的职业,因为他们在孩子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火种,用爱心和鼓舞浇灌,用梦想助推,使其无所不能。

    人们总是用道德绑架他人,就好像冷漠无情的刽子手就一定不可能有古道热肠。

    岑音是一个杀手,一直都是,并且她有着无尽的寿命。

    几世几代,从南到北,历经春夏,游走在山川湖海,也飘荡在阡陌巷尾。

    她从属于一个叫“斩盟”的组织,这个组织亦正亦邪,负责扭转历史的车轮。

    当历史偏离正常轨迹时,这个组织便派成员乔装打扮,借用特定的身份介入到一段失控的历史或事件中,执行组织上交代的任务,维护宇宙的平衡运转。

    可历史从来都由所谓胜利者书写,成王败寇,谁最终掌控了至高无上的权柄,就有颠覆众生的话语权。

    在结果尚未到来之前,又有谁能断言它正确与否呢?

    上帝轻易地转动手指,便能另人间生灵的命运急转直下,尚且不能说神就一定秉持着某种正义。

    这个一向行踪莫测、态度暧昧的杀伐组织——“斩盟”,自成立伊始就一直操持着伪装、刺探、密谋、血腥的勾当,自称要扭转乾坤,还世界以正道。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乃是定律,可以理解为上苍的自然选择,或是历史的常态演变,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不应才为“正轨”吗?

    岑音生于斯,长于斯,执行过数不清的任务,干预了一段又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依照上司和组织的指令将任务完美地解决了,将偏离轨道行驶的历史车轮拉回到了正常的轨迹。

    那些于草间揭竿起义的仁人志士,乱世中足智多谋的枭雄,波谲云诡的宫廷政变,权利更迭都是被事先安排的,不该有黑马,不该有意料以外。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岑音绝对是个称职的杀手。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很多事情都在扰乱自己的心。

    对于历史的定义和理解,对于正义善恶的界定划分,对于组织的态度使命,对于英雄,她都还有太多太多迷茫。

    明朝的锦衣卫,奉命于东厂,秘密帮皇帝做事,把那些忤逆皇帝心意的铲除,似乎与自己效劳的组织的性质和宗旨不谋而合。

    然而,谈及东厂,当代和后世之人无不惶恐色变。

    “铁石心肠、冷漠、血淋淋、不通情理、阴暗......”人们往往将他们与诸如此类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总之,没有什么好印象。

    值得庆幸的是斩盟与之不同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亦正亦邪,人们对其褒贬不一,而非一味地厌恶否定。

    可是,上层领导的心思真是难以捉摸,在历史发展趋于定向之前,总是采取模棱两可、暧昧不明的态度,隔岸观火,待到时机成熟,又采取坚定的抉择逆转走向,推波助澜。

    而那些最终的决定,往往又都是出人意料的。

    它不一定绝对正义,但在组织里,一定代表着绝对正确,不容置疑,不能反对,只能执行。不问缘由,只论结果。

    有时候,岑音真的不解,斩盟是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

    路在脚下,终是要一步一步去踏出来的,谁能掌控别人的路,谁又有权规划他人的命途。

    她亲眼看见,刘邦和项羽的权利角逐。

    在私心里,她偏爱那个羞涩、勇武,有时又不乏傲娇倔强、执拗成狂的人中英杰项羽。

    虽然人都说他空有匹夫之勇,但在岑音看来,这正是他的可爱之处。

    像孩子般偏执,想要糖果就一定要得到,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爱憎如此分明,正义与邪恶的标尺又如此明晰。

    当初,刘邦仅仅凭借一介亭长的声威号召成伍,便敢与项羽争夺“关中王”的宝座,照理来说他应毫无胜算,即使有张良、韩信等的辅助,也定难与西楚霸王一较高下。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泗水亭长,四处拉拢人心,用奇淫巧技,不惜让项羽军队抵抗秦军主力,自己走小路捷径绕开武力进攻,最后抢先占领了关中。

    项羽营中并非没有军师、能士为他筹谋,早在争夺之前,就有人给项羽看地图,谏言走不费吹灰之力的小路。

    毕竟先得关中者称王,胜负只在结果罢了。

    但项羽思量过后,深深明白他们起义的初衷是亡秦,身为楚国后裔,他与秦国有着血海仇恨,无论如何,秦军定要覆灭,与其让给别路诸侯军,不如亲率军队将秦军杀个片甲不留。

    一来,全了长久以来的心愿,二来,也使称王之举更加顺理成章。

    毕竟,实力威慑才能令人臣服,若只为了那一个小小王位,无所不用其极,实在良心难安。

    正是因为慈悲悯人的性子,他在鸿门宴上错失了刺杀刘邦的绝好时机。

    也正是因为光明磊落的作派,当刘邦面对身为人质的老父亲,从容说出“若烹之,请项王分我一杯羹”的大逆不道的狂放之言时,他选择放回刘邦的父亲和妻儿。

    四面楚歌、乌江决战,几次三番,结果都向项羽证明了他的愚勇。

    刘邦最大的本事是在于他能利用各种资源,使得人心向背。

    当项羽怀疑兄弟、战友兼谋士的韩信时,他能借由张良寻机笼络,许诺以大将军之位就使其忠贞不二、鞠躬尽瘁。

    岑音见惯了历史长河中的悲欢离合,可是当目睹乌江河畔,虞姬自刎时还是凄怆难抑。

    作为旁观者和执行官,她亲历了一次次事件,也见证了虞姬和项羽的鹣鲽情深。

    她羡慕虞姬和西楚霸王的感情,也敬重一个贞烈坚韧如斯的率性女子。

    早在项羽不知何时失了常胜将军的名号,节节败退之时,她就曾潜入过组织的档案处,调看这段历史的宿命。

    她看到,项羽以一个失败者的姿态退出历史舞台,殒命乌江,和他最爱的姑娘从此埋骨一处。

    刘邦获胜,建立汉朝,民心归向,四海升平。

    早知是这样,当乌江决战来临,历史步步逼近,她还是想勉力一搏,介入其中,哪怕挽救下英雄的姓命也算是不虚此行。

    她想在最后一刻唤起项羽对生的渴望,她想让他明白,只有活下去,才有可能东山再起,实现抱负。

    可是组织的纪律摆在那里,除了绝对执行上级交代下来的指令,她不能感情用事,太过干涉历史,因为这样很可能使历史再次偏离正轨。

    思前想后,终于,她用术法在江的对岸燃起一团火。

    一则告诉他活下去,才有像火种一样前仆后继的后来者,积蓄力量,点亮理想,二则也想令他忆及江东的父老乡亲,想到复兴楚国的重任还没有完成,有动力活着。

    但令岑音始料未及的是,项羽确从迅猛蔓延的星火中看到了他的故乡和未竟的理想,只是充斥内心的不是卷土重来的希望,而是无颜的羞愧。

    再一次凝望远方,在泛滥的乌江水起伏中,一代英豪拔剑自刎,自此天地失色。

    这一幕太过戏剧化,岑音双手用力捂住脸,无声地哭了,肩膀轻微颤抖着,有一股巨大的悲伤在顷刻间席卷了她。

    之后,每每出去执行任务,岑音都尽量与历史目标人物保持距离,用客观的眼光去打量他们,而不是自己的主观。

    好像只有让自己的心硬了,才能让结局显得不那么令人伤悲。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后来,清朝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女词人,以婉约著称,她叫李清照。

    岑音偶然读到她写的关于楚汉相争的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回忆的长卷丝丝缕缕地展开,那些细枝末节都还那么鲜活跳动着,所有情节、情绪都那么深刻,最后又有那么多不甘,包括她试图拯救项羽的火光,霎时间全都涌现出来。

    原来,她才是那个杀人于无形的刽子手。

    刘邦不过让项羽感到了挫败,况且,顾念昔日情谊,刘邦也答应会留下项羽的性命。

    是她,击溃了他的信仰、信念,令他感到绝望。

    在生死徘徊的一瞬,是她,用乌江对岸的星星火光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懦弱无能。

    因为愧对江东父老,所以宁愿死去,也不肯渡过江东啊。

    生得伟岸,死得壮烈,这是项羽的选择。

    或许已是他保全信仰的最好的结局。

    岑音记得自己曾窥视过项羽的内心,她发现项羽一直清楚自己的劣势——太过刚愎自用,也明了刘邦的强处——圆滑变通,只是他坚持着自己的本真,不愿弯曲。

    能用拳头解决的,绝对不玩阴谋诡计,能豪夺的,就绝不巧取。

    光明磊落如斯,若单纯用正义去评判,恐怕很难计较。

    甚至,项羽在心里也称许过刘邦,在这乱世,他那样的才能活得更精彩。

    不过项羽永远变不成他那样。

    李清照的诗令岑音动容,她失魂落魄地回到了斩盟总部,准备休整一段时间再接新的任务。

    人世几遭,她是愈发糊涂了。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真的好难。

    一位久经历史的同门看她这样,提点了她几句:“还记得你初入斩盟时,总司为何给你取名作'音'吗?好好想想。”

    说罢缓步而去。

    岑音在原地思索很久,那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当时,她还只是一个充满英雄崇拜的少女。

    总司希界说:“你还小,知道'斩盟'是干什么的吗?我给你取名叫音,记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

    正邪只在瞬息,善恶不过一念,对错自在人心。

    历史的车轮浩浩荡荡,我们不管它的辗转,只管它的路径。

    自古成王败寇,谁又能说结果不重要呢......”

    那天,总司说了很多话,岑音朦朦胧胧地就记了个大概。

    若不是同门突然提起,岑音都快将这些忘了。

    又是几番人世浮沉。

    历尽千帆,遍尝命运无常,岑音渐渐开始领悟。

    所谓“斩盟”,即斩断斜逸横枝。

    执行官自成一盟,全受天命指引,亦是正道使然,誓要裁剪出一棵蓬勃繁茂的世界树。

    他们参与英雄,影响英雄,自己也是英雄。

    同置身于规则不够完善的历史,只是恰巧拥有一点济世的本领罢了。

    没有谁比谁更崇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