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冷知识 > 第二章 “德先生”与“赛先生 ”

第二章 “德先生”与“赛先生 ”

    1915年陈独秀于《新青年》杂志中第一次明确、公开、响亮地提出了“民主”和“科学”(即“德赛两先生”)这两个口号,至此民主与科学开始走进国人的视野,此篇文章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起点。

    而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可以说德先生与赛先生之于中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主要讨论德先生与赛先生是谁,以及其在中国的由来和发展。

    一、德先生和赛先生是谁?

    “德先生”即“Democracy”,意为“民主”,所谓“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此口号的提出旨在使中国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一个民主的政府,必须是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政府,必须是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必须是一个能够赢得人民信赖和支持的政府。

    在民主国家,政府和人民应该是鱼与水的关系,而不是玩着政客玩选票游戏,高喊口号却把问题丢给人民,人民天然不信任政府的博弈关系。简而言之,民主就是要解决人民面临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人民,逃避或掩盖问题。“赛先生”即“Science”,意为“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谈及科学,第一要保持“谦卑”,承认自己不知道,第二要保持“自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想办法解决问题,第三要尊重规律、敬畏生命,保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作风。

    二、德先生与赛先生的由来

    清朝以来,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导致了中国的科学技术逐渐被西方国家赶超而不自知,直至1940年的鸦片战争将中国国门打开后,一向自诩为天朝上人的中国人民和清朝政府终于感受到了自身所遭遇的危机。于是乎,各路爱国人士展开了一系列救国于危难之际的运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口号。

    鸦片战争后,魏源建议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先进思想;19世纪60到90年代间,曾国藩、李鸿章代表的洋务派则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先后举办了一系列洋务运动;而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戊戌变法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而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德先生与赛先生”,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并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915年1月15日,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首次提出了德先生和赛先生,他这样写道:“反对《新青年》的人,无非是因为我们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破坏旧艺术,破坏旧宗教,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这几条罪案。这几条罪案我们直认不讳。但是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也被史家称之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起点。“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

    陈独秀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在中国点燃了民主、科学之火,推动思想解放、文化重建,进而引发一场思想文化革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新青年》在知识界引起巨大震动,形成了风起云涌、百家争鸣的局面。

    三、德先生与赛先生在中国的发展

    “民主”和“科学”的提出,是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也是完全切中时弊的。民主的直接对立物是专制,科学的直接对立物是迷信,专制和迷信正是中国几千年典型的封建专制统治遗留的恶果。它在中国社会里的各个阶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等大千世界有着盘根错节的巨大实力和影响。向这两恶魔全面宣战,需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的极大的勇气。在五四运动后,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五四运动后,正如毛泽东所说:“五四运动的发展,分成了两个潮流。一部分人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这就是共产党人和若干党外马克思主义者所做的工作。”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为倡导民主、科学作不懈的努力。党建立的初期,努力唤醒工农、组织工农,把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各地设立工人夜校和农民运动讲学所,对工农大众进行革命教育和文化启蒙。1940年,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院成立大会上,毛泽东号召“大家要来研究自然科学”,否则“就不算是最好的革命者”,朱德也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自然科学,这是一个伟大的力量”。1954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78年举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