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冷知识 > 第三十二章 阳虎

第三十二章 阳虎

    阳虎是谁?

    估计没有几个熟悉他,不过,他可是孔子一辈子的冤家对头!

    两人不仅面貌相像,而且一辈子不对付,一辈子纠缠在一起。阳虎,又名阳货,鲁国季孙氏家臣,这厮能力强,口才好,但人品极差,一度执掌鲁国国政。在孔子的一生中,阳虎这厮像幽灵一样时隐时现,他不仅直接羞辱过孔子,还间接造成孔子被匡人围困五日,差点丢掉性命,原因是孔子被匡人误认作了“恶霸”阳虎。

    一、青年孔子遭阳虎羞辱

    二人的恩怨从孔子青年时期就已结下。据《史记》记载,孔子母亲去世不久,遇上季孙氏举行家宴。季孙氏是鲁国三大望族之一,为笼络收买人心,故作礼贤下士之举,大宴宾客,广邀朋友,遍请士人。十七八岁的孔子觉得自己也算出身名门,因为他的远祖和殷纣王是兄弟,曾被封到宋国,后因避祸而离开宋国,迁往鲁国,家族日益衰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当时鲁国的一个地方小官吏,相当于现在的镇长。孔子想,现在虽算不上贵族,但还应该算得上是士人吧。初生牛犊不怕虎,孔子鼓起勇气当了一回不速之客,不请自到,腰间系着孝就去赴宴了。可是冤家路窄,在季孙氏家门口遇到了阳虎。阳虎搭拉着脸冷冷地说:“季氏飨士,非敢食子也”(《史记》语)。从这话里看出,他是认识孔子的,对孔子是了解的。既然大摆宴席,还在乎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子吗?阳货明显是小人得志,仗势欺人,瞧不起孔子。孔子出师不利,还被阳虎搞得灰头土脸,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是他们二人的第一次遭遇。

    二、中年孔子被阳虎逼迫出来做官

    孔子步入中年之后,已经具有很高的社会名望。他做了一段时间的官,因为政见不合,不被重用,就罢官回家,以教书为业。鲁国当时的实际朝政权力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大夫把持,三家大夫又实际上被各自的管家控制。阳虎就是其中之一,他作为季孙氏家臣,参与国家大计方针的制定,很多朝政由阳虎等人执掌,这就是所谓的“家臣执国政”。

    阳虎很想请孔子出来做官,用孔子来装潢门面。多次派人传话,要孔子去拜见他,但心高气傲的孔子早就看出阳货的真实面目,一直没有搭理他。阳货一看,孔子不听招呼,就开始想歪主意,他打听好孔子不在家的时候,派人给孔子家送去一只烤乳猪。按照当时的礼节,大夫给士送礼,如果士没有在家亲自领受,就得回访还礼。孔子是何等聪明之人,哪肯轻易就范!他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趁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前去拜谢。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二人竟在路上相遇了,真是冤家路窄,狭路相逢,躲是躲不过去了,孔子只好迎上去。阳货却是大为得意,上去就对孔子进行了一通质问:“过来,我跟你讲话!怀藏本领却任凭自己的国家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不可以吧!想为国家做一点事却屡屡失去时机,这可以叫做智吗?不可以吧!日月流逝,年岁不等人呀!”阳货不愧是个老奸巨滑的政客,你孔子不是整天谈仁论智吗?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看你怎么说!

    孔子为了摆脱阳虎的纠缠,也因为阳虎是得势者、当权者,不能得罪,只好“诺诺”连声,答应出来做官(喏,吾将仕唉)。好在阳虎很快因为颠覆“三桓”失败而出逃到了晋国,孔子由此躲过了在其手下讨生活的尬尴,得以保全圣人名节。

    三、老年孔子因貌似阳虎而受困于匡

    孔子五十六岁时,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参与治理国政三个月,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以至使“齐人闻而惧”,认为“孔子为政必霸”。于是,齐景公一面离间鲁国的内部关系,一面又送了八十名美女,“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季孙氏和鲁定公欣然接受了,并且三日不理朝政,对孔子的态度也怠慢许多。孔子知道治国大计无法实施,于是怀着沉重的心情,率领众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十四年的生涯。

    孔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对他待遇不错,也按照鲁国的标准给了他六万粟的俸禄。但因有人进谗言,孔子怕获罪,决定离开卫国。在去陈地的路上,路过匡地。按说孔子离开了鲁国,与阳虎没什么交集,可阳虎这厮就像幽灵一样,仍然困扰着孔子。阳虎的一生干过很多坏事,其中就包括他曾经残害过匡地人。因孔子与阳虎相貌酷似,匡人误以为是鲁国的阳虎来了,纷纷从四处赶来,将孔子整整围困了5天。颜渊后来赶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答道:“老师还健在,颜回怎么敢死呢?“这时,匡地的人聚得越来越多,围困得越来越急,随从的弟子们束手无策,都很害怕。孔子却从容自若地对弟子们说:“周文王已经死了,周代的礼乐制度不正掌握在我们手中吗?上天如果要毁灭这种制度,就不应该让后死的人认识和承担维护它的责任。天意既然没有要毁灭这种制度,那么,匡地的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是,孔子派随从向卫国的宁武子称臣,由宁武子出面消除误会,才得以脱离险境。

    匡人知道围的是孔子后,很懊悔。等孔子从陈国回来时,匡人追到开封杞县境内道歉,杞县裴村店原名“赔情店”,就是因此而来。

    三、孔子与阳虎政治立场不同

    阳虎最著名的言论莫过于“富”“仁”之说。阳虎在历史就是一个我行我素的人,他的性格也注定了他要跟最高权力者之间产生激烈的矛盾,而阳虎的一些政治行为十分的残暴,为了自己的目的不异横征暴敛,敲榨勒索,这就是他所说的为富不仁的原则;而孔子对于这两个方面没有完全的对立面,是采取一个中庸之道,提倡以仁为主。在孔子的晚年,曾经大骂阳虎是”盗”,可见孔圣人对阳虎的为人十分不齿。

    在孔子眼里,阳虎是冤家对头,万恶不赦。不过历史上的阳虎也不是吃素的,实在也是个厉害人物,他毫无家世背景,奋斗几十年终于成为了鲁国公卿,实在是非常励志的。阳虎原为鲁国季孙氏(季平子、季桓子)家臣,通过控制季孙氏把持了鲁国的朝政。而后在和鲁国三桓的斗争中遭遇失败,逃往齐国后又遭到迫害,辗转逃到晋国,受到了赵鞅的重用。阳虎倾心辅佐赵鞅,几乎使其成为春秋时的霸主。

    有句话怎么说的?有敌人的人,才能更快更强的成长起来。孔子或许因为阳虎这样强大的敌人,才能成为一代先师,这里面也是有因果关系的吧。

    在《列子》中曾经说孔子“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说的是孔子一生之中颠沛流离,在商周王城之地不受待见,在陈蔡等小诸侯国也不受重视,即便到推崇周礼的鲁国,也是受到权臣家族季氏和阳虎等人的轻视。

    看来牛人都不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