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天下第一贪官,老朱杀不得 > 第十四章正面交锋胡惟庸

第十四章正面交锋胡惟庸

    陈静阁慢条斯理的说道:“这我不能告诉你,但我是因为这些种子,这才有了凤阳县的现在肥沃的水田。”

    刘伯温点了点头,说道:“相信不久之后便可长出新芽,届时陛下必有嘉奖!”

    陈静阁:“我只是想尽快赶回凤阳县,凤阳县的百姓都在等着我。”

    刘伯温慢条斯理地说道:“你不必担心,最多七天,就会有结果,况且我也确信,你绝不会贪墨私利。”

    陈静阁深深的看了刘伯温一眼,没想到他对自己的信任这么深。

    “刘大人凭什么对我这么有信心?”

    刘伯温看了他一眼,慢条斯理地说道:“那是因为你能够将凤阳县治理得这么好,如果要钱的话,根本就不需要贪赃枉法!,何必冒着被剥皮的危险?”

    陈静阁对这个男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这番话说的头头是道,还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进行了一番夸赞。

    接下来,陈静阁又与刘伯温交谈几句,然后他就走了。

    刘伯温一走,朱元璋就派人去拜见,陈静阁也不多说什么,直接将人打发了。

    当天晚上,白起说有不少人在这里监视着。

    陈静阁猜测,这应该是朱元璋安排的人,明面上是为了保护自己,其实就是为了监视自己。

    昨晚发生的一切,他已经看出来了,陈静阁的那些手下都不是普通人,必须要将强监控力度。

    时间流逝,转眼间就到了五天之后,陈静阁又一次去了朝堂上。

    这一次,文武百官都在。

    可是,朱元璋的面容还是被帘子遮住了。

    这让所有的文武百官都有些不解地看着被帘子遮住的朱元璋。

    朱元璋慢条斯理地说道:“今日请各位大人到此,便是要向各位大人讲讲凤阳县,今年凤阳县那收成有两百八十万石。”

    此言一出,群臣议论纷纷。

    “凤阳县哪里来的那么多的粮食?”

    “这个凤阳县,还真是不简单!这凤阳县的县令,果然是一位人才!”

    就在他们窃窃私语的时候,忽然间,他们看到了一名穿着官服的县令。

    就在这时,朱元璋又开口了。

    “不过,凤阳县这一次也不过是上交朝廷,也就十三万石而已!”

    胡惟庸立刻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凤阳县虽然收成不错,但是,上交的粮食只有十三万斤,还请陛下责罚凤阳县县令贪赃枉法。”

    而在他话音落下之后,朝中的官员们也都纷纷低下了头,道:“微臣请求,将凤阳县县令的贪赃枉法,绳之以法。”

    陈静阁听到这句话,差点破口大骂。

    我并未招惹你,你却大声疾呼要惩罚我!我看你就是要把整个凤阳都占为己有!为的就是中饱私囊!

    “陛下,这件事情,查清楚了吗?”刘伯温上前一步,问道。

    旁边的胡惟庸却是冷嘲热讽的说道:“刘大人,你想要袒护一个奸臣?皇帝陛下也说了,只上缴了十三万石。”

    刘伯温淡淡说道:“这件事情,还需要调查清楚之后,才能做出决定。再说了,陛下并没有说他贪污。”

    胡惟庸怒气冲冲的道:“刘大人,我就不信你还看不出这里面有什么猫腻,难道你只是居心叵测,其实是和凤阳知府勾结在一起?“

    陈静阁一听,整个人都不好了。

    陈静阁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官员竟然会诬陷自己,诬陷刘伯温,这让他不禁好奇起来。

    他走到了左边最前面。

    一瞬间,陈静阁想到了两个字——宰相!

    仔细一想,这不是胡惟庸么?

    陈静阁在心里默默的想着,这个男人,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这时候,朱元璋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这件事我已经查清楚了,凤阳县知府陈静阁已经将收缴的粮食全部存入了库房,数量也是一丝不苟,没有任何贪污的迹象。”

    这一次,文武百官们都是一头雾水。

    你若不贪心,为何不交出?而是要留下这些粮食?

    如果没有人去查的话,很可能会被扣上一个贪污的罪名,扒了皮还差不多!

    这时,朱元璋又问道:“陈静阁,你为何这么做?”

    陈静阁不得不站出来,说道:“我这么做,也是为了天下苍生,若是全部上缴,怕是会被人抓住把柄!”

    一时间,朝中群臣群起而攻之!

    胡惟庸道:“你在说什么?你的意思是,如果你上交的话,有人会诬陷你吗?”

    陈静阁知道对方是冲着凤阳县来的,所以也不在意对方的目光,直截了当的说道:“一来,我担心有些人会将自己的钱据为己有,二来,我担心有些人会利用这个机会,将粮价压得很低,让老百姓过得很艰难。”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