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科技飞升从意识上传开始 > 第十三章 离开研究所

第十三章 离开研究所

    没过多久任宝华返回研究所,程海涛接过硬盘,把教授电脑上的另一部分软件也装进硬盘。

    外面已经能听到引擎的轰鸣声,轰鸣声由远及进,然后戛然而止。透过窗户往外一望,两辆绿皮装甲越野车停在了外面。

    众人知道,他们该走了。他们带上硬盘和机械臂出了研究所大门,把门重新锁上。

    车上下来人,把众人引上装甲车,白晓黑回首望着那熟悉的,不知曾多少次踏入的大门,忽然有种感觉涌上心头,此去一别,不知几何。

    “走了。”刘铮拢过白晓黑,一同上了车。

    轰鸣声响起,车辆重新启动,白晓黑和刘铮坐在同一辆车,其他三人乘坐第二辆。

    “请问,这是要去哪?”刘铮忍不住问。

    “抱歉,保密条例,无可奉告。”坐在副驾驶的人回答道,但他并不是板着脸,而是带有一丝抱歉的微笑,

    “原则上,我不能说,不过到了地方,你们可以自己看嘛。”

    车窗被墨色的玻璃封闭起来,不过没有人抽烟,也不会觉得很闷。

    白晓黑打消了从前座两人获取信息的念头,由于车窗封闭,也看不到窗外有什么,于是他决定闭目养神。

    车速忽然开始提升,这应该是上了高速,过了一段时间,车速减缓。

    窗外的景色依然看不到,但空气的味道带有了一丝清新与泥土的芬芳,白晓黑知道,这是乡野的气味。

    又前行一段时间,车子忽然停了,但司机没有下车,只是摇下车窗对准窗外,窗外伸进一个仪器,对着他的眼睛一扫,就放行了。

    两辆车子都来到一扇大门前停下,众人下了车。

    白晓黑注意到了门两边有两排红字,字有些年代了,上面写着: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

    一名军官出来领路,众人随着他前行,只有一开始的路是富有年代感的,墙上还有着红字: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越往深处走,年代感逐渐消失,科技感扑面而来。

    他领着众人来到一间厂房前,厂房非常的高,通体由墨色玻璃覆盖,外面还有黑色的金属框架。

    走到门前,军官指着门前的装置说:

    “你们现在被授予了临时权限,目光对准这个就能开门,但不要乱走,稍后会有人向你们做详细介绍。”

    这名军官领着众人入内,几个穿工服的人坐在那里等待,安全帽放在一旁,看到众人入内,纷纷站起。

    “人就这些,交接吧,我要回去汇报了。”军官和其中领头的人说。

    “好的”工头和军官完成了交接,他领着众人来到其中一个工间。

    工间一尘不染,而且空旷无比。地上的黄黑警戒线预示着这里曾经有过某些机器,但都被搬走了。

    “这里是为你们准备的工间,你们研究所的设备也会被运过来,还缺什么设备可以跟我讲,你们合理的要求都会被允许。”

    在一番交谈后白晓黑等人得知,工头叫杨守田,无论是工间还是这些工人都是被临时抽调过来设计生产线的。

    “上面的要求真奇怪,要求生产线方便运输,我干这行这么多年,第一次听说这么奇怪的要求。”

    “那倒不难啊,打印或者是全功能机床都可以。”任宝华说。

    毕竟两人在最初生产的时候也没遇到多少问题。

    “嘿,你们那才哪到哪,上面给的要求可是连螺丝都要从头生产。而且连带螺丝的生产线都要方便运输。”

    任宝华听傻眼了,

    “上面是准备海岛生存吗?”

    “那谁知道呢?不过这是我们该操心的问题,你们几个只要提供图纸就行。”

    工头杨守田给众人提供了宿舍,并表示在联合国会议结束前众人都要待在这里,有什么要求可以提,上面会尽量满足。

    “如果过年还没有结束,我们也不能回家吗?”刘铮问。

    “恐怕是的,不过这也是为了你们的安全。”

    “当然,到时会有人跟你们家人联络,你们需要的物品也会有人给你们带来。”

    “这种情况最晚会持续到明年一月,一月的会议你们也需要参加。”

    没有什么别的办法,白晓黑等人都选择听从。老大提出需要他的电脑和摄像头,任宝华提出找人帮忙照顾他家楼下的猫。老大的电脑很快就被送来了。

    几人的通讯没有被限制,林璇和邓小玲也从几人的口中得知了状况。

    众人聚集在员工宿舍,林璇也在邓小玲的帮助下线上参加。

    老大发话了,“其实,回不了家也是没办法的,就算没有这档子事,我也会阻止大家回家过年的。”

    紧接着老大就给出了解释:

    “我们每个人都相当于一个辐射源,只是剂量很小。平常人短时间接触不会有事,但体弱的长期接触我们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上面的想法我们无从得知,在见到教授前,记得谨慎发言。一切等见到教授再做定论。”

    在等待教授回归与协作完成机械臂生产线的日子里,白晓黑也大致明白了这些人的目的。

    他们希望通过尽可能少而便于组装的结构,尽可能统一的材料,尽可能的替换所有部件,甚至提出用榫卯结构替换掉螺丝。

    杨守田是这么形容任务目标的:“上面只给提供电路板和传感器,甚至电机都要自己造,不过电机有别人头疼,我们要在一大块完整材料上切割出部件完成组装。”

    “完整的材料可选的一共就那么几种,大部分还都是金属。”

    白晓黑几人也没什么办法,或者有想法的由于提前被提醒过,也不会说出来。

    应当感谢,或许是教授申请的专利起了作用,或者是这些人并不明白原理,所以唯独接口部分避免了惨遭爆改的命运。

    最后生产线生产出来的机械臂已经不能称为机械臂了,没有半个螺丝,下面还加装了履带。

    “总之,没有动代码部分就是万幸。”老大是这么总结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