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科技飞升从意识上传开始 > 第二十六章 纳米材料

第二十六章 纳米材料

    “这就得给你们讲讲这念机上灵巧手的原理了。”白晓黑觉定好好讲下道理:

    “它的本质是接收并执行神经信号发出的动作信息,也就是说你得有这个动作具体的概念,脑子:会了;手:不会的情况可以避免是因为脑子会!”

    白晓黑接着问:“诸位谁能想象一下你自己的手以每分钟上千转进行旋转运动的情况吗?”

    工人们面面相觑,很明显,这不是一个人类可以完成的动作。

    “而且,”白晓黑接着问:“我记得之前念机的电机并不能执行这种操作吧?”

    连之前的硬件都不支持完成这种操作,但杨守田等人还是在软件也不支持的情况下对电动机进行了升级。

    “所以,你们到底为什么需要进行这种操作?需要转速单独拿一个电机出来不就好了?为什么非要让念机进行?”

    白晓黑十分的不解,杨守田等人的行为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这个!”

    众人望去,发现说话的人是之前去检测零件的记录员,他举着一个很普通的零件,对白晓黑说:

    “这是一种很神奇的事情。”

    他用了神奇这个词,与普普通通的零件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他敲了敲零件,接着说:“我甚至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种发现,我甚至觉得这就是在耍赖!是在开挂!”

    白晓黑看着这个人,胡子拉碴,带着黑框眼镜,身高一米八左右的样子,虽然无法用瘦骨嶙峋来形容,但的确很瘦。

    他的胸上有名片,没有国籍,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自然不用多说。

    “这位来自人体神经元信号分析与处理研究院的...”

    “白晓黑。”一旁的杨守田提了个醒。

    “奥,白晓黑同志,您好,”他激动的走上来与白晓黑握了握手,“我是来自纳米材料实验室的王淑。”

    白晓黑没想到这人居然不是工人,而是其他科研人员,虽然不知道是他的研究是干什么用的,但既然是材料,应该会被用到念机上吧。

    白晓黑看到他这么激动,但很明显不会是因为见到白晓黑,于是求助似的看向杨守田: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目前的状况?”

    杨守田没有回答,而是偏头示意向这位王先生看,仿佛答案都在王淑的脑子里。

    很明显工人们都到了休息的时间,大家席地而坐,王淑开始了讲述:

    “几个月前,我收到了一则消息,有一个组织邀请我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因为是我的朋友墨渊的邀请,我没多想就去了。”

    “一开始大家都很正常的发表演讲,公开一些技术的研究进度之类,虽然种类很杂,但也没有太过奇怪。”

    “之后,你们教授上台,发布了灵巧手,哦,当时还是叫念控机械臂的东西,我还记得当时墨渊似乎对这个技术很看好。”

    “但接下来的人就不好了,那是一家做天文观测研究的,他们讲的你也知道了,就是人联大会上说的那样。”

    “然后,就是讨论该怎么办。他们提了很多方案,假设了许多问题,我记得当时还有问我太空电梯建成最快需要多久的。”

    “我说大概需要几十年吧,他们居然嫌弃不够快!”王淑埋怨了一句。

    他接着讲到:“我当时就觉得,技术的发展哪是能一蹴而就的,那得要时间的积累。没想到其实他们的目光比我要长远的多,他们并不是竭泽而渔,而是用统一加快发展进程。”

    “然后就是人联成立,当然,他们也不会放弃太空电梯,他们把实验室搬来,并给我提供大量资源加快研究进度,于是就有了第一批样本。”

    “这些样本也就那么一点,说实话,这样本出来的时候也就够用来测个数据了,拉直了连这场地两边都够不到。”

    “我也没多想,报的时候就说,纳米级材料,强度够高,削铁如泥,是建造太空电梯理想材料,就是量产困难,短时间内无法实现。”

    “我本以为太空电梯就是这材料的高光时刻,没想到啊。”

    “没想到什么?”白晓黑心想,什么能比太空电梯还要牛逼?

    “然后杨守田找到我,他是听说这材料削铁如泥,问我能不能用来做切削刃,我说当然没问题,就是死贵还没什么用。”

    有一种切削方法叫做线切,以高速移动的特种线切割物体。

    “对于机床而言,这东西就是不会磨损的刀具罢了,直到念机用上。接下来就交给杨守田来解释吧。”王淑看向杨守田,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还是由专业人士解释比较好。

    杨守田接过了话题,接着解释道:

    “本来我是觉得制造念机用的切割机器都不小,如果能以纳米切削的方式取代一部分就好了,这样运输到月球的东西就可以再少很多,而这纳米切削刃也的确给力,还没见到什么是它切不开的。”

    “在使用过程我们发现了一种现象,如果希望念机切削几厘米,它就会切削几厘米。”

    应该是任宝华装的辅助起了作用,而有些人的确可以做到非常精确的手部动作,白晓黑就曾经记得有个工匠火箭发射药纯靠手切,一样足够精准。

    “于是我们接着测试,毫米级依旧如此,非常精确。”

    白晓黑觉得不应该只到毫米级,毕竟从程序来讲都精确到了不知道小数点后几位。

    “直到微米级,误差才开始出现。本来,这是一件很正常的现象,机械制造哪能没有误差?”

    杨守田不屑的笑笑,

    “如果以前听说谁制造零件没有误差,我肯定要嘲笑一番。”

    正常的零件有各种精度标准,还有公差带,只要误差被控制在公差带里,就算零件合格。

    “但经过一些表面粗糙度测定发现,被纳米切削出来的零件表面无比光滑,而误差来源于念机本身。”

    “很明显,这误差不会是软件问题,没见过谁拿CAD画图打数字还能打错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