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建大唐之霜寒天下 > 第 112 章 当殿对峙,论战御史

第 112 章 当殿对峙,论战御史

    薛侨的直觉很准。

    两天后,圣人在兴庆宫南薰殿召见了他。

    同时在场的,还有右相杨国忠、左相陈希烈,两侧还有几位不认识的官员,看服色品阶不高,可能是御史。

    这个阵仗就有些大了,薛侨拜礼起身后,垂手站在下首,离席地而坐的宰相保持一段距离。

    杨国忠先开口:“薛侯,你知道为什么一直没得到觐见机会么?”

    薛侨摇头道:“回相公,下官但听诏令。得蒙召见是天恩,唯有欣喜。”

    杨国忠笑道:“薛侯年纪轻轻,又是武将出身,怎么学得跟宦海数十年的老臣一般!”

    薛侨道:“下官是勋官出身,按理是不能升到三品职事官的。陛下不嫌弃微臣出身,超擢迁赏,如此厚遇,万死难报,这是至诚之言。”

    他这几天琢磨了怎么应付,此时对答如流。

    陈希烈一言不发,眼睛微闭。

    圣人的表情,薛侨却没敢去看。

    杨国忠沉下脸来,厉声道:“薛侯,你知道带兵深入到回纥地界,是不合邦交的大事么?”

    原来是因为这个!

    当初仆固思罗已经告诉薛侨,虽然自己不会跟他为敌,但他们一定会据实汇报到葛勒可汗。可汗知道了这事,又怎么会忍气吞声?

    朝廷先听到捷报,封赏在前;后听到回纥的质问,自然会商议如何处理。

    薛侨跪倒在地,叩首道:“微臣知罪!”

    杨国忠问:“薛侯就没有什么想说的?”

    薛侨道:“微臣领兵在外,战机稍纵即逝。当时微臣判断追击速度,能在大漠中追上阿布思,不会与仆固人对峙,所以决定继续前进。”

    杨国忠问:“若是追不上呢?”

    薛侨道:“若到漠北仍追不上,只好回军。”

    杨国忠问:“既然已经到了回纥境内,若不追击,放阿布思入回纥又如何?”

    薛侨朗声道:“他是叛臣,又入寇扰边,侵我军镇,岂能容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一位御史开口道:“大唐与回纥交好,我们只需一纸国书,让回纥可汗将阿布思遣返即可,又何须深入对方边境,引起两国争执?”

    薛侨道:“仆固人收同罗三千帐,若再将同罗人首领交出,岂不是会担心同罗人反叛?即便回纥与大唐交好,若是他们提出条件,我大唐答不答应?”

    另一位御史道:“是否提条件,如何应对,那是两国邦交之事,不需薛将军越俎代庖。薛将军难道不知,你的职责是约束下属,保境安民?”

    薛侨道:“恕我不敢苟同!我岢岚军将士若没有擒回阿布思,圣人和鸿胪寺还需考虑如何遣返他,此时却不必劳心于此。说到约束下属,回纥人应当知道,我与仆固人相安无事,未动刀兵!”

    第三位御史道:“薛将军是为了一件紫袍么?”

    薛侨火气蹭地上来了,反问道:“敢问大人,你的职责是什么?”

    那人迟疑片刻,回答道:“纠察百僚、弹劾不法,正是侍御史的职责。”

    薛侨跪立昂首道:“末将的职责是外御侵略、内平叛匪、震慑邻夷、辅宁州县。陛下以厚禄养我将士,一旦有征讨诏令,职责所在而已,说什么紫袍不紫袍!难道大人弹劾末将,也是为一件紫袍么?”

    那人哑口无言,退了回去。

    又一位御史问:“封狼居胥,勒石回军,这岂不正好证明薛将军是贪功冒进,为了成就千古之名么?”

    薛侨道:“大丈夫生于天地,谁不想成就千古功名?至于是不是为了封山勒石,大人可以详细看奏报,也可以询问将士、同罗人、仆固人。奏报写得很清楚,末将是晚上追到阿布思,根本看不清前方是什么,也不知道在哪里。谁会为了这种事千里深入回纥国境?”

    陈希烈这时冷冷道:“薛侯说得慷慨激昂,此时回纥人问罪,你认为该如何回答?”

    薛侨笑道:“回相公,鸿胪卿高才,如果连阿布思都要得回,又怎么能被区区一纸问罪难住?本来我军出征,也是配合回纥人行动,双方又未曾刀兵相向,只是讨个说法而已。”

    陈希烈道:“薛侯认为自己无罪么?”

    薛侨再叩首道:“末将愿领罪。”

    “你无罪!”

    圣人听了很久,忽然开口。

    声音虽然不大,却凛然天威、不可触逆,所有人都垂首恭听。

    “薛卿方才说得好,朕养的将士,需要用命之时一往无前。鸿胪寺的臣僚,难道就没有受朕的厚禄了么?这点小事,就要朕处置功臣,要他们何用!”

    御史们见圣人表态,一个字也不敢说。

    经过这二十年的消磨,御史台早已没有了骨气,就算做个样子的表态都没有了。

    御史台僚首、右相杨国忠也不做声。

    倒是陈希烈坚持道:“陛下,臣以为对外不可示以软弱,回复回纥人只需温言安抚,表示会约束边将也就是了。但薛侯此举确有不妥,对内还需警示诸将,否则各镇见到朝廷鼓励冒进,必然多有轻举妄动、滥行效仿之事。薛侯或许能约束将士,其他将军万一不慎,只怕酿成冲突。”

    他说完,杨国忠微微抬了抬眼。

    杨国忠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他想要利用薛侨在河东地区牵制安禄山,所以并不打算深究下去。陈希烈明知道圣人看重薛侨,仍要处罚他,到底存的什么心……

    圣人见宰相表态,没有反驳,向杨国忠问道:“右相何意?”

    杨国忠这才道:“许国公是老成谋国之言,警示诸将是必要的。臣以为薛侯是功臣,若加处罚则寒了将士们的心,以后谁愿尽心效命?不如……”

    他望向薛侨,眼珠子转了几圈。

    “薛侯文武双全,与许多边将不同,可以调入京城为官。在诸镇看来,他暂时远离军职,算是一个警示,也给回纥人一个说法。至于岢岚军,依旧可以遥领,让副将任事,这样将士们也不会有所怨言。”

    圣人点头道:“右相处置得当。”

    他让薛侨平身,又转向杨国忠道:“薛卿任何官职为宜?”

    杨国忠沉吟片刻,蹦出了四个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