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懒汉带着系统去逃荒 > 第二十六章 古桥镇

第二十六章 古桥镇

    钱大宝他们一共三十五人,造了五个大点的竹筏。

    大家都没有啥行李,每个竹筏上加上孩子有七个人,为了安全,把不会水的孩子和女人都固定在竹筏上。

    大家都不会撑竹筏,选出几个力气大的学撑竹筏,这些人年轻学的也快,一天时间就学会了。

    钱大宝自然是坐竹筏的,他为了安全,还花了几块钱买了救生圈在背包里。

    他的这个竹筏上有他和钱王氏、周灵惠、和撑竹筏的王猎户一家,正好七个人。

    竹筏顺水而下,刚开始大家对竹筏不熟悉,走的比较慢,后来熟悉了,慢慢速度就上去了。

    河水浸湿了他的鞋子,钱大宝坐在芦苇编织的垫子上,看着钱王氏因害怕而发白的脸,钱大宝握了握她的手。

    旱鸭子坐竹筏,没有几个不害怕的,他也害怕,可他是男人,在母亲害怕的时候,他就要承担起保护母亲的责任!

    “责任”二字他理解的太晚,以前他是父母的责任,现在他明白母亲也是他的责任。

    走了一天,大家早早找地方靠岸休息,用绳子把竹筏连在一起,大家在岸上找干净的地方休息。

    第一天大家神经都高度紧张,所以,吃了些鱼肉,喝了点鱼汤,都早早睡下。

    第二天,第三天,他们一路上也遇到过人家,打听后知道还没到沧州,他们就不打算上岸,继续往沧州方向走。

    就这样一直走了五天,终于在离沧州不到五十里的地方靠岸,他们已打听清楚,这里没有官兵抓人,官府还安顿来到这里的灾民,大伙听了都很高兴,他们这才敢靠岸。

    ……

    沧州南四十里的长邑县古桥镇一家当铺里,一个年轻男子拿出一面明亮光洁的镜子,照人纤毫毕现,后面青铜古朴雅致。

    这是钱大宝花十块钱在系统商城买的,“掌柜的给个价,行的话我就死当,不行我就拿县城卖到银楼里,相信他们更喜欢。”

    掌柜的是个四十岁的短须男人,他脸上露着憨笑,实则眼珠子精光直冒。

    “小公子不是我们长邑县人吧?”

    “不是又怎么了?难道不是你们就不收,那我可走了?”

    “哎哎!小公子留步。”掌柜的赶紧拦住,拉着钱大宝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不大一会儿,钱大宝就从当铺里出来,两边瞅瞅,看到不远处的布庄,他抬脚往布庄走去。

    镜子卖了一百五十两银子,在这镇上,也就能卖这么多。

    进了布庄,就看到钱王氏和周灵惠在看布料,见钱大宝进来,钱王氏赶紧使眼色,看到钱大宝点点头,钱王氏才松口气。

    她本来是要跟着儿子去的,可周灵惠跟着,她也没法去,周灵惠还没进钱家门,所以有些事情还不能让她知道。

    是的,钱王氏打算让周灵惠当她钱家的儿媳妇,她觉得周灵惠识字,还会医术,勉强配的上她儿子。

    钱大宝给他娘十两银子,把钱王氏吓了一跳,她还从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呢,赶紧接过来揣在怀里,不过心算是放下来,这有钱了,她才知道该买啥。

    最后,钱大宝抱着两条棉被,周灵惠挎着的包袱里是几块布料,出了布庄。

    又来到粮食铺子,买了些粮食,杂货铺买了油盐,还有盆碗,又买了两个竹筐,一根扁担,有钱大宝挑着走。

    看到卖肉的,钱王氏狠狠心,买了一斤肉和几根骨头,打算给儿子补补,她家大宝算是遭罪了。

    走到镇西头的一颗柳树下,就看到柳洪志父女,柳洪志在这里摆了个写书信的摊子,柳思雅在这陪她父亲。

    钱大宝上前给柳先生打个招呼,“柳叔,生意怎么样啊?”

    “嗨,也就那样吧。”柳洪志自嘲的笑笑,百无一用是书生,他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认得几个字,只能替人写信养活他们父女。

    他们刚来到这,想找个体面的活,没有保人,人家不用你。

    他也不像王猎户那样会打猎,也不能像别人一样出大力。

    “那柳叔,我们先回家了。”

    柳洪志点点头,对着女儿说道:“小雅,你跟你钱大娘他们一起回去,别在这陪爹,没人我就收摊回去。”

    柳思雅见他爹坚持的目光,就答应了,跟着钱大宝一行人走了。

    钱大宝他们来到镇郊区,最西边的土地庙里,这是当地官府安顿他们的地方。

    钱大宝他们一行人上岸后,问明白情况,就在柳洪志的带领下,来到长邑县衙做了登记,带有户籍的灾民可以在指定的地方居住,没有带户籍的灾民,必须有五户以上担保。

    钱大宝家的户籍一直都在,原先在钱王氏身上,后来被钱大宝要过去,放到了背包里。

    有几户钱氏族人户籍在逃亡时丢失,不过有其他的钱氏族人担保,他们也能在这住下。

    古桥镇就是官府给他们安置的地点,有钱的你可以租房买房,没钱的就自己找地方。

    他们一行人大部分都没钱,只好在镇西的土地庙安身,等有钱了再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