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新楚 > 第一百四十九章 马政

第一百四十九章 马政

    时光如流水,转眼已是六月下旬,炎炎夏日,列国也都消停了,没有大的战事发生。

    自淮泗大战结束后,也就只有楚军还在发动对外战争。楚军舟师已经沿江、淮两线进入茫茫大海,封锁了越国在江淮地区最后的根据地——盐城的海域,楚将昭滑率军三万对盐城围而不攻。越王宰勋似乎也放弃了盐城,并没有派军救援,唯有盐城守将还在坚守。

    楚军全取江淮只是时间问题。

    令尹昭阳忙着督办封君南迁行经的东西两线驿站的建设以及兵力部署,难得见到一面,熊槐也只有在每三天一次的朝会之后才能见到他。

    每当朝会之后熊槐便拉着昭阳、田忌、沈衍、孙膑、屈匄、景华商讨未来的变法事宜。

    变法千头万绪,欲理还乱。封君南迁是变法第一步,也是最凶险的一步,而险又在南迁之前。

    “险在何处,诸位可要有个底,提早作准备!”熊槐开口道。

    众人默然思索。

    良久,昭阳说道:“大王,臣以为险处有三。其一,险在淮泗,务要防备齐军卷土重来;其二,险在江淮,务要防备越军死灰复燃;其三,险在丹阳,务要防备秦国趁火打劫。”

    熊槐点点头,“国内呢?”

    “防备封君串联!”昭阳回道,“然臣以为,封君若要作乱,必有外力。若只有封君,自是不必担忧。”

    “兵力如何部署?”

    “目前邗城有景翠三万步卒,淮城昭雎三万步卒,这两城令有我舟师主力,淮泗大营暂驻四万人。北境博望城有祝剑两万人,其中一万人已经跟随唐眜北上赵国去了,宛城有一万人。”昭阳说完看看景华。

    景华会意,“丹阳地区,景氏有族兵三万。”

    “维持十几万的兵力,对军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啊!而且再过两个月就是秋收了,许多士卒是各自家中的主要劳力,切莫耽搁秋收啊。”熊槐叹道。

    几人都默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肯定会有一些人无法在秋收之前回家了。

    “这样吧,寡人下令全国各县,统计在外征战名单,有家中因此影响秋收者,由县尹统一安排人协助收粮。”

    众人点头。

    “东西两线沿途驿站的兵力从何而来?”熊槐问昭阳。

    “臣以为,有淮城和符离塞在,淮泗大营无需驻守四万人,有两万人常驻即可。四万人既有县师,也有封君赋役之兵,可调县师前往东西两线重镇驻扎,其余人则留在淮泗大营。”

    “诸位以为如何?”

    “臣等赞成!”

    “好,就这么定了,令尹尽快安排人去淮泗大营吧。呃…今日召诸位来是要探讨一个寡人认为重要到影响国运的问题——马政与骑兵。”

    “影响国运?”众人震惊,马政自商代便有,却曾未有人想到马政会影响国运!他们不由得望向熊槐。

    看着大家难以置信的表情,熊槐微微一笑道,“诸位谁清楚历代马政,给寡人讲一讲。”

    孙膑说道,“大王,臣编写兵法时曾研究过历代马政,就由臣来说一下吧。马政起于殷商,其时有‘多马’这样一支军队,或是战车部队,亦或是骑兵部队,总之是一支精锐部队。周制,夏官校人掌王马之政。马有六种:种马、戎马、齐马、道马、田马、驽马。牧师掌牧地,皆有厉禁而颁之。周王有六师牧场,有管理牧场的牧民。六师被称为是“西六师”,驻于渭河平原,是常备军。属于六师的马匹,就是军马,为战乘所用,周时车乘所用的马匹不是征集来的,是由周王朝专门制定的牧场、人员和专职人员来管理。”

    “那现在呢?”熊槐问道。

    “自春秋伊始,马政又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时期内,各诸侯国多设置有掌管车马的太仆和专门的养马官,如郑有马师,楚有监马和宫厩尹等。可见,这一时期,马政的机构已基本形成,有了正式的称谓和职能,有关马政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也逐渐完善。马匹的牧地也有所扩展。如今各大战国,水草丰美的秦国最是养马大国,秦国本来就以养马见长,护送平王东迁以后,因功晋升为诸候,占有原来西周的养马地汧、渭等地,西并戎夷,东向与中原大国争霸,将牧马地不断扩大。在各大战国中,马政系统最为完备的无疑也是秦国。秦国马政分为中央与地方两大系统。养马之处成为厩,即马舍。秦王室御厩名称有宫厩、大厩、中厩、外厩、小厩、左厩等。另外秦在各地亦设立厩。这样就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马政机构。秦律对马匹的保护也有相应的条文,‘伤乘舆马、决革一寸,赀一盾,二寸,赀二盾,过二寸赀一甲’,另外,燕国也可算是养马大国”。

    熊槐哈哈大笑,“伯灵对历代马政真是如数家珍呐!秦、燕…唉!”熊槐长叹一声。

    众人皆知大王为何叹息,战马的养成,需要优良的养马地。秦、燕两国,秦国占据着最优良的养马场,其次是燕国。而楚国地处南方,并不适合养马,其战马来源几乎全靠采购。

    熊槐眉头紧皱,楚国的马政现状与后来的宋朝是何其相似!

    都是南方政权!

    赵宋王朝在建国之初就已经丢失了燕辽、河套、陇右等优良战马产地,终宋一朝,战马主要靠从吐蕃和回鹘进口。但依靠进口战马远远不能满足建立一支强大骑兵的实际需求。

    虽然宋朝战马来源也不少,官方饲养,民间饲养,茶马贸易,但因为没有好的马场,以至于饲养出来的为数不多的马上只有极少数堪为战马。

    饲养战马有着非常严苛的条件。

    首先,马的消化能力很弱,因为马不像牛一样会反刍。所以,养马想一次喂饱几顿不吃,那是不可能的。历史上也有类似记载:“大中祥符六年二月二日,牧制置使言,淳泽并诸处马监,每冬寒至,春草未出时,马在野,多因草少,致成瘦弱。”而马一瘦弱就干不了活了。

    其次,马的胃口很大,但马不能光吃草,还得喂粮食,特别是干重活时,战时的战马就更不用说了,几乎“一日三餐”都得喂粮食,甚至是普通百姓都吃不上的豆料。

    第三,马除了平时饲养成本高以外,即使没啥重活,和平时期也会发生意外。比如饶州“所蓄牝牡马五百六十二,而毙者三百十有五,驹之成者二十有七”。有一种观点说,宋朝养马不行,是因为搞国营,如果私人养马就好了。那么,如果马监不行,真让私人养呢?

    其实,宋朝也曾经试着鼓励民间养马。《宋史》记载:“元丰三年春,以王拱辰之请,诏开封府界、京东西、河北、陕西、河东路州县户各计资产市马,坊郭家产及三千缗、乡村五千缗、若坊郭乡村通及三千缗以上者,各养一马,增倍者马亦如之。”显然,城市户家产要达到三千贯,乡村五千贯,这才养得起马。这要求显然是比较高的,普通农户根本养不起马。

    再者说,养马需要大量的土地,宋朝群牧司言:“马监草地四万八千余顷,今以五万马为率,一马占地五十亩。”而五十亩地,差不多是一个中上等五口之家的水平了。因此,民间养马并不是普通人家可以承受的。

    我国古代有六大养马地。

    其一,西北养马场。这一地区包括古代西域,草原丰美,各族人民历来以畜牧为生,盛产良马。两千多年来即为中国主要的良马资源地。陕西、甘肃地区养马也有悠久历史。公元前约900年,非子在汧、渭之野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封,成为秦国的始祖,秦马也因此有名。以后汉、唐时的大型国营养马场,即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代表马种是河曲马、大宛马。

    其二,塞北养马区。战国以后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在塞北相继兴起,拥有庞大的马群。通过民族间的贸易、战争和迁移,这一地区的大量马匹自周、秦以来不断传入中原。如唐代在北边设马市,贡马有的甚至来自贝加尔湖一带。明、清宣化、大同等边塞重镇每年向塞外市马定额达3.4万匹。从辽、金、元到清代,察哈尔草原都是主要的养马地。代表马种是蒙古马,蒙古铁骑的机动性天下无双,就得益于蒙古马。

    其三,西南产马区。包括西藏地区,西南地区养马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巴蜀商贾已在这里进行马匹和其他畜产贸易。东汉曾在四川、云南设置马苑。西南马适于山区生态环境,不乏名贵良马,但作军用多不及北方马。

    其四,东北养马区。包括现在的东北地区以及古代的幽云十六州,春秋、战国时的东胡及继起的鲜卑、乌桓,都是骑猎部族。鲜卑东面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扶余人以营农为主,也产名马。契丹、女真族先后建立辽、金后,曾设有宏大的群牧组织。辽国养马达百余万匹,金世宗时仅7处群牧所养马就达47万匹。

    其五,中原养马区。中原自古车骑驰逐,养马颇盛,唐代在河东(今山西)设有牧监,“马产甚蕃”,但由于长期缺乏优良马种,此地所养之马一般作为民用,除了宋朝。

    其六,东南养马区。中国素有“南船北马”之说,东南地区养马业不发达,但也并非绝对不宜养马。如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因战车需要,马匹一度发展很快。自唐至宋代,都曾在南方浙江、福建、江西、湖北等地建立养马场。明初在江淮之间和苏南地区兴办牧监达14处,在中国南方历史上是空前的。

    据载,汉武帝时,汉朝军方的战马已经达到了50多万匹。这不能不说是汉朝拥有西北养马区之功。

    唐朝的全盛时期,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将整个西域和天山以北置于大唐的管辖之内,陇右、河西更是大唐的核心地带。《旧唐书》记载,贞观十五年,从长安至陇右,有保乐、甘灵、岐阳、太平、安定等八处战马饲养基地,每一处战马的数量都在5000匹以上。此后甚至陇右养马之地都不能容纳这些战马,只得迁徙到甘肃黄河以北。唐高宗时期,唐朝的战马数量达到顶峰,拥有战马超过100万匹。唐代安史之乱后,陇右陷于吐蕃,但唐朝的畜牧仍然发达,其他养马之地皆在大唐的控制范围之内。

    元代统治期间牧马地从西伯利亚东南部,经察哈尔至黄河下游,共划分为12个大牧区。每一个牧区马匹数量多则几十万匹,少则几千匹。

    宋朝既未控制西北,又失去了幽云十六州,所以宋之一朝战马奇缺,比如宋神宗熙宁八年,官方记载的战马数量仅有3万多匹,宋高宗绍兴十二年,赵构自称拥有战马1.3万匹。而且宋朝的战马除了从西北地区通过贸易输入以外,基本都是西南地区的蜀马和大理马。

    明朝最强盛时期也只是控制到陇右之地,对于西域根本未曾染指,明朝战马数量一直保持在20万匹左右。

    熊槐叹了口气,后世那些马政自己也无法宣之于口,心情愈发沉重。

    “大王,臣以为骑兵只适用于侦查、扰敌,战场杀伤,主力还是步卒。”屈匄说道。

    熊槐摇摇头,“时代在发展,战争的形势也在变化,曾几何时,谁能想到车战会被淘汰?谁会想到,春秋时期的大战,几万人一天之内便能定胜负,而今几十万大军要数月才能决定胜负?谁又能预料到今后的战争是什么样子?”

    屈匄脸色一红,退到了一边。

    熊槐微微一笑,“诸位想想,骑兵为何不能作战场主力?寡人以为原因有二,其一我华夏士卒极少接触战马,以至马术不精,马上还不如马下杀伤力大;其二战马一旦飞奔起来,骑士必须有一只手勒马,以防自己从马上掉下来,只剩一只手的情况下还怎么战斗?”

    众人深以为然,尤其是屈匄,听大王这么一说,顿时感觉没那么尴尬了。

    熊槐接着说,“若是解决了骑士人马合一的问题,骑兵便可以从正面发起进攻,同时解放了双手的骑兵,非但可以远程射箭,近战时亦可居高临下攻击步卒。正面冲锋、扰敌、袭敌侧翼,侦查、远射,诸位还认为骑兵没有步卒重要,不能决定战场胜负吗?”

    一番话说得众人脸色巨变,尤其是孙膑,当场陷入了沉思。

    “大王可有办法解决人马合一的问题?”昭阳问道,声音有些颤抖,脸色也愈加难看,“一旦秦国也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不敢说下去了。

    熊槐笑了笑,“所以现在还不是时候。”

    “大王,我们要赶快增加战马数量了,谁也说不准这个问题什么时候就会解决。”沈衍说道。

    “如何解决?”

    “可否自己养马?”田忌问道。

    熊槐摇摇头,“苦寒之地出产的马更适合驰骋沙场,再者江南也没有好的草场。”

    “向秦国、燕国购买战马!”田忌又道。

    “购买的多了,怕是会引起秦国的警醒啊。”孙膑说道。

    “那就结交秦国权贵,通过这个途经购买。”景华提议道。

    熊槐点点头,“可行,还有吗?”

    “通过商人分批从列国购买战马,减小目标。”沈衍也有了想法。

    “可行。”

    “燕国!远交近攻,从燕国购买战马…可惜路途遥远,运载是个大问题,唉!”田忌有些惋惜。

    “海路!”孙膑高声道。

    “好,可行!”

    “我说一条,以国家名义,在国境处设立榷场,进行交易。总之,在真正的大战之前,我的目标是建立一支十万人的精锐骑兵,战马至少要二十万匹。真正要解决战马问题…秦国,哼!”熊槐说道。

    “二十万匹战马!”昭阳等人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

    大王胃口不是一般的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