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新楚 > 第三百一十七章 攻克延陵

第三百一十七章 攻克延陵

    延陵是越军抗击楚军的最前线,文远虽然不敢将大军尽数进驻延陵,却也留了五千人守城,以期阻滞楚军数日的进攻。

    在文相国的努力下,各路援军正日夜兼程向他汇合,有了这数日的时间,文远相信他便能凝聚出一支可以解救延陵的军队。

    六月二十一日,昭滑部渡江。

    辕门下,昭滑给了等待多时的景翠一个拥抱。

    相比数年前,如今的两人脸上多了沉稳。

    景翠笑道:“元歌,好久不见!”

    “君山,我俩有两年多没见了吧?”

    景翠点点头,“我这两年一直在筑城,不像元歌你可以跟随上柱国他们四方征战!”

    “哈哈,君山说笑了,你在广陵可也没闲着呢,文远这个人你是最熟悉不过,延陵这一战如何打,我就听你的了!”

    “文远算是越国难得的将才,此人精通兵法又行事谨慎,有些难缠。”

    “上柱国命我们三日后攻延陵,给文远一些压力,调动越国兵马。”

    “这几日陆续有几股来援的越军与文远汇合,据斥候的估计,文远手中现在有三四万人,与我们两卫旗鼓相当。对了,魏荣兄怎么不跟你一起渡江?”

    “上柱国的意思是渐次给越军增大压力,若是我们大军全部出动,文远见势不能敌而远遁,我们的目标便无法达成了。”

    “走,进帐说话!”景翠拍了拍昭滑的肩头。

    大帐内,两人端详着地图。

    “君山以为此战当如何打才稳妥?”昭滑问道。

    “我以为当一举拿下延陵,给越军当头一棒!”景翠指着延陵回道。

    昭滑吃了一惊,随即微笑道:“不愧是君山,两年不见,剑锋更利了呢!不过,君山打算如何说服上柱国呢?”

    “我以为,上柱国之所以只让元歌你先渡江,无非是认为越军只有原本的两万人,以你我两卫之兵力,作佯攻绰绰有余。但如今文远有四万人在手,在敌我双方兵力相当的情况下,我们既要攻城,又要防止文远突袭,兵力上会有些吃力。稳妥起见,须得以一卫之兵力防止文远,另外两卫攻城,如此文远认为守城无望,也不会贸然出击。且我以为,我们既然要给越国压力,那还有什么比拿下延陵更让其震惊的呢?”

    昭滑半眯着双眼看着景翠,“君山的意思是,集全部兵力,猛攻延陵,以震慑越国,加快其征兵节奏,如此便能更快地将守卫王城周边的兵力调动出来,以方便越王和范氏起事?”

    景翠颔首道:“正是!”

    “事不宜迟,我马上回趟广陵,将君山之意说与上柱国,请上柱国再作决断!”

    “也好,元歌快去快回!这两日我先打造攻城器械,做好攻城准备!”

    昭滑点点头,转身出了大帐。

    一日后的清晨,昭滑又回到了云阳城,一同而来的还有南郡卫魏荣。

    “君山,你看谁来了!”一进军营,昭滑就大喊道。

    正在晨练的景翠看到魏荣后顿时心神一振。他收起长剑,走上前去,笑道:“魏兄,久违了!”

    “我卫府兵正在渡江,我按耐不住便随元歌前来先与君山探讨攻略,今番你我兄弟三人并肩作战!”魏荣兴奋道。

    “为大楚!”景翠沉声道。

    “为大楚!”三人异口同声。

    二十四日清晨,楚军兵分三路出云阳城,景翠部直插延陵身后,阻断延陵援兵。魏荣部与昭滑部兵分四路对延陵四门同时发起强攻。

    延陵城半日而下。

    二十五日,田忌将大本营前移到延陵,一同而来的还有东海郡守昭应,虽然此次进攻是为了策应越王夺权,但是在田忌看来,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打下来的城池都是楚国的,这一点他在离开郢都之前就已经取得了熊槐的许可。是以东海郡守昭应带来了一些暂时处置事务的官吏,来接收延陵城的政务。

    楚军大营就在延陵城外,三卫各自的斥候营像一张网向延陵东、西、南三个方向撒去,试图寻找文远大军的踪迹。

    楚军暂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田忌认为这次战争的主要目的还是策应,不宜掠地过多,以免越王认为楚国有意趁火打劫,越过他的底线,反而促成越国内部暂时的统一。

    接下来楚军一方面要做出大军准备南下的场面,另一方面则按兵不动,静待越军援军汇聚。等待范氏准备妥当的消息,楚军在最后关头发起攻击,为越王创造机会。

    三日后,斥候回报,在延陵西南六十里外的震泽东岸发现了越军大营。不过楚军斥候营也遭遇了不小的损失,三卫各有一个五十人的斥候营,各派出去一个十人的斥候小队,总共三十人,活着回来的只有十二人。很显然,越军加强了对楚军斥候的绞杀。

    但总算那十八人没有白白牺牲。

    斥候根据越军营帐的数量推算,越军在震泽的大营已经集合了超过六万人,而且陆续有小股队伍抵达震泽,看来是文远向越国的征兵地区派遣了斥候。

    收到这个消息后,田忌便召集手下将领们进行了一次军事会议。

    延陵城内最大的县府庭院被田忌征作楚军大本营。庭院北门正屋,两侧厢房,南面一道高大的影壁,自然构成了一方天井;天井小院中,一片青竹蓬蓬勃勃。

    刚下过一场暴雨,青石板铺就到地面看上去十分整洁,竹荫下的圆形石案旁围坐着田忌、昭滑、景翠、魏荣、昭应五人,案上茶香四溢。

    也是今年熊槐有闲情,因为实在是不喜欢当下的这种“吃茶”习惯,便在春天里搜罗了一些鲜嫩的茶芽,让人炒了炒。原始是原始了些,但是没想到味道还真不错,熊槐心中高兴,心道又多了一个赚钱的法子。

    田忌临行前,熊槐还特地在政事堂开了一次“品茶会”。不出所料,熊槐的发明再一次震惊了所有人。

    熊槐给这些大佬们每人送了一斤,不过千叮咛万嘱咐他们,自己喝就行,不要送人,他还要靠“绿茶”大赚一笔。

    田忌简直爱煞了绿茶,此次扬州之行将茶叶全部带了来。

    拿下了延陵城田忌心里高兴,便将立功的大将们叫来,泡壶茶犒劳犒劳他们。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