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云上蜀歌 > 第14章 临邛道士

第14章 临邛道士

    “当然我也只是根据这碑文推测,真实的情况是否如此,我还不好断定。这个断掉的古碑,跟外面的八幅壁画是相呼应的,又或者说,这里的碑文,是对外面壁画的进一步解释。”老胡继续说。

    “那这宫殿被烧,棺椁被开这些事呢?”大熊问。

    老胡白了他一眼:“那当然是这石碑设立之后发生的事了,又怎么会写到这碑文里。”

    “大熊你别打岔,认真听老胡说就行了。老胡,你也别管这是真是假,猜的对与不对,就把这碑上的故事给我俩说说。”赵三川道。

    “好,要说起这临邛道士,还得从他的出身说起。”老胡用登山杖指指碑文,向二人缓缓道来。

    这临邛道士本名杨什伍,广汉什邡人,据说是小时候遇到过一个很厉害的青城山老道,道号叫做青城真人的,很喜欢他,认为他有慧根,便将上天入地,召唤神灵的方术教给了他,他习得法术后,上能识三皇的无字天书,下能驱使鬼神,惯会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之术,但他性格孤傲,不融于世,所以就常年在青城山一带隐居。

    后来玄宗西逃,到了蜀地,局势稳定后常思念杨贵妃,以至于身心煎熬,夜不能寐,日渐憔悴。身边最受宠的宦官高力士心忧玄宗身体,就命人遍寻灵丹妙药和有道方士,为玄宗舒心解怀,调治身体。后来宫人打听道了杨什伍的能耐,便命其来给玄宗看病,这杨什伍见驾之后,未待玄宗开口,只掐指一算,便道:“陛下身体无恙,所患者,怀旧人之故尔。”

    玄宗暗惊他这未卜先知的本事,就问他可有排解之法,杨什伍道:“这有何难,弟子惯有通天彻地之术,去为陛下上九天下九幽,务将娘娘魂魄寻来,与陛下相见便是。”玄宗大喜,为杨什伍赐号临邛道人,便命他去寻杨贵妃魂魄踪迹。

    传说这临邛道人受命之后,便上天入地,遍寻贵妃魂魄,很是费了些个周折,终于在海上的蓬莱仙山,遇到玉真仙人,与贵妃颇为相似。询问下,才知确为贵妃在天之灵,当即回奏玄宗,并带来贵妃的信物和嘱托。玄宗垂泪听罢,唏嘘不已,但想贵妃已位列仙班,也是好事,日后少不得天上相见。遂将杨什伍奉为天人,赐法号通幽真人,待以国师之礼。后来这段故事被白乐天写入了《长恨歌》之中,被广为传唱。

    以上是在官方民间早已耳熟能详了的故事,不少文人墨客还据此大加创作,形成了传记、戏曲、诗词、小说等一系列文学及戏剧影视作品。

    然而据此碑所书内容,其真实情况却是:这杨什伍广汉什邡人不假,其祖上却多是善盗能掘之人,后其父于广汉乡中偶掘得一上古葬坑,得青铜铃两只,形制相同,大小各一,上有目纹。另得龟甲一片,上刻神符七枚,天书八句。杨父惊为神物,便私藏起来,自己研究。

    后来杨父偶然发现,这对青铜铃竟然有通灵的作用,二铃相应,催铃响则可使人魂灵升天,无论生死,虽千里之外而其魂影可至,故其父名之曰:摄魂铃。至于那龟甲上所刻神符天书,杨父没什么大文化,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便用布包了,和这摄魂铃一起,作为了传家之宝。

    后来杨父早丧,杨母又常年卧病,杨什伍年幼,便自去了临邛山道观做工,充了个火工道人,平日里砍柴挑水,挣些个水米之资,聊可供母亲和自己生活所用。

    再后来杨母也病故了,这杨家家徒四壁,小杨什伍便索性弃了家,只带着其父所传铜铃及龟甲,在临邛山正式出家做了道士,因其聪慧机灵,很得道长赏识,便教他习字念经,养神练气,还传了些个拳脚之术。

    及这杨什伍长大,道长仙逝,这道观便给了杨什伍。杨什伍闲来无事,便是研究控制这摄魂铃的驭灵之法,后得大进,遂以此术常为乡邻做些个招魂纳鬼,祭祀通灵等事。另外,这杨什伍还颇有些个侠义心肠,平日里也是济世救人,扶危济困,一时名声大躁,江湖人称鸿都客,乡邻们则叫他临邛道人。

    后来力士荐举,玄宗召见,命其寻贵妃魂魄,杨什伍深感皇恩,也觉毕生机遇来临,便向玄宗献策曰:“陛下若想与娘娘长久相见,可发青城山天洞为陵,修八卦宫,置长生殿,以万年龙脂为油,做长明灯一盏置于宫顶,以贫道所献之大铃置于殿顶,以金为棺,以银为椁,外棺以石,遣人秘迁娘娘尸骸至此,殓于金棺之内,更设金龙一尊,银凤一座,侍棺两侧,铜兽八只镇殿之外,铁甲陶体武士二百,守住殿外四方。另于陛下成都行宫,设见阁一座,高三层六丈,其顶设接仙台。每至佳期,什伍可携小铃登台,作法以铃招魂,娘娘魂魄则可至接仙台前,与陛下相见,为陛下而舞,以解相思之苦。待陛下百年之后,或移娘娘凤驾遗骨至长安,或陛下与娘娘并葬于青城,皆可做长相厮守之计。”

    玄宗点头称善,便依杨什伍所奏,唤过高力士,一一做了安排,随即动工。次年地宫、见阁等一切建造完毕,力士回奏于玄宗,是夜,玄宗便命杨什伍施法。只见这杨什伍踏天罡迈步斗,以剑气催铃响,须弥,果有贵妃魂魄自半空而至,为玄宗舞一曲《霓裳羽衣》而归。玄宗大喜,欲赏什伍千金,什伍拜谢不受,却请玄宗在青城山下,使人再营建太真观一座,杨什伍自住之,称愿永镇青城,为贵妃守墓。玄宗感其至诚,遂赐号通幽真人,以国师之礼待之。并依杨什伍所奏,于青城山下味河之畔,营建太真观一座,杨什伍为观主,观后山谷取名铜铃沟,又迁民百户于太真观外,世代生息,以为供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