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大宋之帝姬无双 > 第五章 杨门后人

第五章 杨门后人

    “陛下,如今辽军被金人打得大败,我们不如与金结盟,一起出兵大辽,收复燕云十六州。”

    公元1118年,在大宋朝堂上,宋徽宗正听着群臣的上奏,听到辽军大败的消息,他非常高兴,于是便派人前往大金,商量结盟一事。

    而这时,宋徽宗也听说了最近汴梁城内新出的一道美食,名为黄焖鸡。

    这天,宋徽宗便微服出宫,打算去尝一尝这道菜。

    宋徽宗带着几位大臣来到酒楼的雅间内,当看到了转桌,于是便叫来掌柜的询问道:“你们这的桌子是谁设计的,竟如此之妙?”而掌柜的也老实交代道:“这是转桌我们的小东家设计的,而且黄焖鸡也是小东家所研究出来的。”

    宋徽宗一听,顿时对这位东家来了兴趣,然后问道:“噢,不知你们这位小东家姓甚名谁,可否一见?”

    掌柜的则笑了笑,有些歉意的对宋徽宗说:“我们小东家一般很少来此,我也只见过两次。

    这位老爷,我们东家以及小东家身份都不简单,我劝您还是别打听得好,几位尽管吃好喝好得了。”

    这时宋徽宗也听出来了,这家店背后是朝中的人,而且身份似乎不小,于是他便吩咐人暗中查访。

    几天后,查访的人来报,得知这酒楼背后竟然是太子,他也十分吃惊。

    自己的儿子他是了解的,不像是能研究出这些东西的人,但是现在问题也十分简单了,把太子叫来一问便知答案。

    在把赵桓叫来问过后,宋徽宗才知道,这些居然都是自己的小女儿赵嬛嬛想出来的,这就让他感到又惊又喜,喜的是赵嬛嬛天资聪明,惊的是自己这女儿有些超脱他的认知。

    赵桓似乎有些看出宋徽宗的疑虑,然后对其说道:“父皇,嬛妹天资聪明,这是我大宋之福啊。”

    宋徽宗点点头,然后对身边的人说道:“去吧嬛儿叫来。”

    片刻后,赵柠来到宋徽宗面前,对其行礼说道:“儿臣拜见父皇。”

    “免礼。”

    随后,宋徽宗问了一些黄焖鸡以及转桌的事情,而赵柠只说转桌是偶然想到,黄焖鸡是因为得到了药理上的启发,然后她对宋徽宗说了一通黄焖鸡具有的效果,宋徽宗听后甚是高兴。

    “哈哈,等灭了大辽后,朕定要让这道菜传遍天下。”

    听到宋徽宗这么说,赵柠猜测是准备要和金国签订海上之盟了。

    于是赵柠小心翼翼的问:“父皇,可是北方传来什么消息?”

    宋徽宗回答道:“不错,大辽被金人大败,如今朕正准备与大金联手,一鼓作气攻下大辽,收回燕云十六州。”

    看来赵柠心中的猜测对了,于是便对宋徽宗说:“父皇,儿臣以为,这金人与辽一样是狼子野心,灭了大辽后恐怕会把矛头转向大宋,不如让他们两狼相斗,我们从中获利。”

    听了赵柠的话,宋徽宗陷入沉思,他觉得赵柠说得也不无道理,但宋徽宗也是一心想从大辽手中夺回燕云十六州,与大金结盟无疑是最快的选择。

    “让朕想想吧。”

    说完,便挥了挥手示意其他人离开。

    在其他几人退下后,宋徽宗传召了蔡京、李纲重臣,将赵柠的话转述众人。

    “都说说吧,对于嬛儿的话你们怎么看?”

    监察御史李纲率先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帝姬所言不无道理,若是日后这金国强大起来后,难保不会成为第二个辽国。”

    宰相蔡京与太尉童贯对视一眼,然后便说:“陛下,帝姬所言虽然有理,但其尚且年幼,还有许多事情她未必能知道,我大宋如今兵强马壮,而辽国遭遇大败,如今正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好时机。”

    “陛下,臣附议,蔡大人所言同样是臣等心中所想。”

    在蔡京说完后,童贯等人当然选择支持,而李纲却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宋徽宗打断。

    “行了,朕明白了,此事便交由蔡卿全权处理,都退下吧。”

    说完,宋徽宗也离开了,继续回去摆弄他的诗词歌赋,而李纲则是有些恼怒的看了蔡京等人得意的嘴脸,怒哼一声甩手离开。

    在几天后赵柠也知道了这样的结果,看来历史的巨轮没那么容易撼动啊,自己的实力还是太渺小了。

    数月后,宋金达成海上之盟,共同伐辽。

    不过赵柠显然不关心这些,毕竟是意料之中。

    如今《万寿道藏》也已经完成了,王道长带着一众道士回了龙虎山,而黄裳也有返回福州之意,不过却被赵柠劝留下来。

    并且赵柠让太子赵桓帮忙,给黄裳在汴梁安排了一个合适的官职,黄裳自然是欣然接受,虽说他有些想念自己的家人,但他更想在汴梁一展才华。

    经过一年多的修炼,赵柠此时的身手已经是非常了得,寻常的皇城侍卫十几人一起上也不是她对手。

    但如果是对付一些同样修炼过武功的人就没那么容易了,如今赵柠与人交手几乎都是凭借自己的内功,在招式上就有些不尽如人意。

    这点黄裳也没有办法指导什么,毕竟黄裳自己也没专门去学过,之后也是因为与各大高手交战后,通过研究他们的武功招式才写出了震惊武林的《九阴真经》,如今的黄裳还远远没到那个地步。

    某天,赵柠在路过校场时,正有一群士兵在操练,而在这群士兵面前站的是一名看起来颇具威严的人,此人手拿一杆长枪,眉头紧皱的视察这群正在操练的士兵,看来这人便是他们的教头。

    “停!”

    教头突然大喊一声,士兵们瞬间站立,等待训话。

    这时教头说道:“我说过很多次,夫枪法有三要,一要眼快,二要手捷,三要腰步相随。你们这都练的是什么东西!”

    面对教头的训话,整个部队雅雀无声,随后这名教头似乎想到了什么,笑了笑,无奈的摇了摇头,接着平和的说:“我对你们要求严格,是希望你们记住,穿上这身衣服,意味着你们有保家卫国的责任,训练多流汗,战场少流血,今日也是我任职的最后一天了,之前杨某若是有得罪之处,希望各位勿怪。”

    这最后一句话,让这群士兵瞬间炸开了锅,士兵们面面向觎,还有的人出言挽留他。

    而杨教头一伸手,士兵们又瞬间安静了下来。看得出来,这群士兵训练有素,而且对这名杨教头很爱戴。

    这时赵柠的一名随身宫人见赵柠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幕,便过来禀告说:“禀帝姬,这名教头名叫杨邦,莫约三十余岁,据说是天波府的杨家后人,前阵子与童贯大人的亲信发生了争执,所以被革去了教头的职位。”

    听到‘杨家后人’几个字,赵柠变得更有兴趣了,如果能学会他的杨家枪法并把他收入麾下,岂不美哉?在杨邦与士兵们告别,回到休息处时,赵柠找上了他。

    “杨教头,久仰了。”

    杨邦作揖回礼,他见赵柠虽然是个小女孩,可是却气质非凡,身后还跟着几个随从,想来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于是杨邦作揖回礼,并说道:“小姑娘,不知你是何人,找杨某有何事?”

    “晚辈赵嬛嬛,一直以来非常仰慕天波府的杨家将们,令公杨业勇猛无敌,七子各个骁勇善战,其六子杨延昭屡破辽军,被称为大辽克星,之后佘太君与一众儿媳更是军国不让须眉,为我大宋血战沙场。”

    赵柠的一顿夸赞,让杨邦不禁感慨说道:“是啊,我杨家先祖们忠烈一生,可惜如今大宋被奸臣当道,陛下不理朝政,而且还有外敌环伺,也不知这大宋江山还能守多久。”

    赵柠闻言,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如今的大宋表现上繁华昌盛,实则风雨飘摇,往后几年如宋江、方腊之流均揭竿而起,如同揭开了掩盖朝政腐败的遮羞布。

    “杨教头,您说的没错,如今大宋已是风雨飘摇。那不知您是否愿意拿起长枪与我一起为天下百姓创造出一个朗朗乾坤?”

    赵柠此话虽然说得豪迈,但她现在终究只是一个小女孩。

    杨邦思索片刻后,摇了摇头说道:“刚刚听闻你姓赵,想来应该是皇室中人,最近听说汴梁城内出了一位武功了得的小姑娘,想必就是你吧,杨邦见过柔福帝姬。”

    赵柠摆了摆手示意杨邦免礼,这时杨邦继续说道:“帝姬年纪虽小,但志向远大令人钦佩,不过家中已有计划,决定搬迁他处,从此远离纷争。”

    赵柠略微感到失望,不过想想也是,如今自己看上去还太小了,一个小姑娘,凭什么让别人跟你一起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既然如此,那便不打扰杨教头了,不知你们打算何时启程?”

    “目前正在打点各处产业,算算时间,应该还有十日左右。”

    “十日...杨教头,晚辈一直对枪法很感兴趣,不知杨教头可否在这十日中抽空指点指点晚辈枪法?”

    “既然帝姬想学,杨某自当全力教导。”

    杨邦听后非常爽快的答应了,毕竟练枪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十日时间,只能权当交流心得传授经验吧,而且府里的事情也有其他人处理。

    但是今日是杨邦最后一天当教头了,明日再来此处就不太方便,于是提出让赵柠前往天波府,那里也有可以训练的场地。赵柠自然是欣然接受,毕竟她也一样想去著名的天波府看看,相比于后世的景点,她更想看看有人在府里生活的场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