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出游

    热热闹闹地吃完午饭,已是下午两点多了。小伙伴们个个吃的肚子滚圆,只能出来消食。一帮子人就在小山村里转悠。石块铺成的道路两边,还有村民院墙的墙根处,多有树根裸露在外。这些树根弯弯曲曲,粗硬扭结,就如蟒蛇一般。据旅馆老板说,这些树根都是山上古藤树的根。

    这里,村民的院子都是用扁平的碎石块堆叠而成的,透光透气的,与其说是墙头,更像是栅栏。墙下泥土中冒出的藤根上,有的会长出一根藤条,藤条生出许多分枝,攀援到石头墙上。在石头墙上,这些分枝继续开枝散叶,密密麻麻,将石头墙变成一道绿色的屏障。

    齐荃说:“这石墙上都爬满藤条挺好看的。为什么有的墙上有,有的没有啊?”

    耿乐说:“新建的房子,新修的墙上没有。老墙上都有。新墙上还没生出来呢。”

    齐荃攀着耿乐的肩膀。“哎哟,肚子撑得难受哟!”似乎要将重量都放在耿乐身上。

    郭珂儿笑道:“谁让你嘴馋。”

    齐荃说:“你也没少吃啊!”

    郭珂儿得意地摇头晃脑地说:“我不撑,不撑!”

    齐荃在耿乐耳边说:“哎,你知道你吃的烤肉片是什么肉吗?”

    “什么肉?”

    “老鼠肉!”

    “啊!”耿乐一阵反胃。齐荃嘿嘿地乐。

    郭珂儿问耿乐:“干嘛?他说什么?”

    “他说,咱们吃的烤肉片是老鼠肉!”

    “啊!你……”郭珂儿恼怒地指着齐荃。突然哇地一声,扶着石墙吐起来。

    吴子怡跑过来问:“怎么了?怎么了?”

    齐荃笑着跑走了。他说,“不知道!我啥都不知道。”跑去和孙江国、武麟嘀咕去了。三个人窃笑着躲得远远的。

    吴子怡继续追问。郭珂儿说:“你别问!”转身对着站的远远的三个人喊道,“过来!一人让我打一巴掌了事!”

    然后,又对耿乐恨声道:“都是你!要不是你让我吃,我也不会吃。你和他们合伙骗我!”说完,又扶在墙上吐酸水。

    耿乐笑道:“吃都吃过了。还说这些有什么用。”他来到郭珂儿面前,挡住其他人的目光,伸手在郭珂儿肚子上点了一下。

    郭珂儿愣了一下,顿感恶心味儿大减。她一捋袖子,就冲向远处站着的三人冲去。三人哈哈笑着躲开。

    武麟说:“不关我的事儿,他们两个商量点的菜!”

    齐荃笑道:“你这个叛徒。”

    孙江国说:“你吃的那么香,肚子都撑着了!这不是我们点菜的功劳吗?现在又来怪我们,还有没有天理了!”

    齐荃说:“就是嘛。你俩哪一样也没少吃啊!那盘生鸡血块,吴子怡吃的可香了!我们都没捞着多少!”

    吴子怡惊问:“那不是鸭血吗?”

    郭珂儿气道:“都是骗你的!还让你吃了老鼠肉呢!”

    “啊!”吴子怡也跑去墙根去吐了。过一会儿,泪水涟涟地抬头嚷道,“你们太过分了!”

    孙江国说:“青蛙肉你们都吃过,没见你们说什么,老鼠肉怎么就不能吃了?没看到网上吃竹鼠吗?竹鼠跟老鼠有什么区别!”

    郭珂儿说:“就你欠揍。整天撺掇着吃这吃那!啥稀奇古怪你吃啥!”说着就朝孙江国冲过去。孙江国笑着跑远。郭珂儿转头又扑向齐荃和武麟,两个男孩嚷嚷着“都是孙江国干的”,也逃开了。

    郭珂儿回过头来,见吴子怡还在那里吐酸水,低声问耿乐:“你怎么不给她治一下啊?”

    耿乐尴尬说:“我和她不熟,触碰身体不合适吧?”

    郭珂儿哂道:“你还挺封建!那你怎么给我治了?”

    耿乐尴尬道:“咱俩不是比较熟嘛。你不会在意这些吧。这不是什么大毛病,难受一会儿不治也会好的。”

    耿乐给她的这点儿特殊待遇,让郭珂儿很受用。她暗自高兴,跑过去看吴子怡。

    几个人在石板路上闹着转着,就转到了后山。放眼望去,就看到,整个后山郁郁葱葱、起起伏伏的。那里只有一种颜色,似乎只有一种植物。近处的缠绕的枝条,和远方葱茏的树林浑然连在一起。这唯一的植物显然就是那种古藤树。

    有石阶小路通往藤树林方向。众少年顺着石阶继续往那边走。在树林入口处,藤蔓围着石阶小路拱起,形成一个用藤蔓搭成的大帐篷。帐篷下是一片平整的活动场地。通过这片场地再往里,则是一个深幽的“洞口”。不过,这“洞”是从密密麻麻的藤蔓森林中劈出来的,是一条通道,直通向森林深处。石阶小路进了洞口,继续向里延伸。

    接近树林边缘,就看清了帐篷内外的状况。原来这里是人工用粗的树干将缠绕的粗壮藤蔓顶起,那些藤蔓发出嫩绿的新生枝条,密密麻麻地爬满上方,这才使得这里像个大的帐篷。帐篷内有人歇息,也有游客从深处走出来,在这帐篷处停留。有些粗大的藤条垂下来,横在地面上。也有粗大的根系从地下拱出来,横在地面上。这些都是天然的供人们临时歇息的“板凳”。

    帐篷内有讲解员迎上来问,“你们是来旅游的吧?今天太晚了,去不了了。明天上午吧,我们这里有人带队兼讲解。”

    郭珂儿说:“我们就是先来看看,了解一下。明天再往里面去。”

    众少年便在这绿色帐篷里玩。有的在粗大的藤条上跳上跳下,有的攀在上面的藤条上吊着晃荡。旁边还有秋千、吊床之类的。两个女孩便坐在秋千上荡悠。

    那些空中横着的粗大藤条有一些很粗的根系钻入地下。它们形成有力的支撑,并不怕承重。只是在那些根系稀疏的地方,才有人工支起的一两个柱子帮助承重。帐篷下的藤条都是经过修剪的,形成了帐篷下的空间。上面的枝条则被保留着作为篷顶。帐篷下面的空间颇为开阔。地面上平整地铺了一层石板,也挺干净。

    萧墨看到有些地面被拱起,问那讲解员,“这地面是不是经常要整修?”

    讲解员说:“是的。用不了多久,树根就会把铺好的地面拱得凸凹不平的。需要把树根剪了再铺地砖。一般是大半年或一年就得整修一次。”

    “它最初的树根在哪里,还能找到吗?”

    “哪还能找得到最初的树根哪。往里面走到处都是树根,许多树根都有一米两米粗细,都长的差不多。哪知道哪个是最初的树根哪。不过,据村民流传下来的说法,古藤树最终的树根,离村里陈家祖屋大概只有一百多米远,离一处山泉很近。现在山泉看不到了,这里的树根又都粗细差不多,最初的树根是哪个,就无法找到了。”

    那边,齐荃叫起来了。“哎呀,这树枝会流血!怎么会流血呀?成精了不成!”原来,他在树枝之间攀援,伤了一根粗些的树枝,发现那树枝流出的汁水竟然是红色的。

    几个小伙伴都跑过去看。

    讲解员解释:“这种古藤树,有个学名叫大血藤。这里叫龙血藤。它的汁水是红色的。龙血藤还是一种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的功效。”

    “啊?这岂不是满山长的都是中药?可以砍了去卖钱哪!”

    讲解员又说:“在这古藤村的村民眼里,这古藤树是村民的保护神。上千年来,这棵古藤树护佑着古藤村避免了好多次的天灾人祸。现在,它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为古藤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这是不能砍伐的。不但不能砍伐,还要好好保护。”

    地上铺石块的地方,也就是“帐篷”所在处,有三百多平方。再往里就是那条石阶小径通向的“洞口”了。进入树林深处,就要走这条石径。其他地方都是纵横交错的藤条和平铺着厚厚的杂草烂树叶的坡地,很难行走。

    萧墨顺着石径往里走。

    村民在开辟这条石径的时候,是把藤条尽量地往两边分,这样石径的两边藤条就更密集一些,好像是藤条在两边和上面密集地包围着石径一样,所以就有了走在山洞中的感觉。

    这古藤树林上面是茂密的枝叶,下方因为得不到太多的阳光,则是枝叶相对稀疏。通过围成“洞壁”的枝条缝隙,可以看到一道道纠缠扭结的藤条在树林里面横七竖八地悬挂着。走在树林里面,平视的话,视野并不被遮蔽得很厉害,能看几十米远。只不过,满眼都是灰褐色的藤条和稀疏的藤树叶,连地上的杂草都不太多,景色有些单调。

    萧墨仔细地搜寻两边。按照传说,村民当初是依水而居,而古藤树又是长在泉水不远处,那么这古藤树的老根离陈家祖屋一百多米的说法是可信的。也就是说,这古藤树老根应该就在这方圆不到一百米的范围内。

    萧墨仔细比较远近树根的大小变化情况,同时也仔细地查看地形。在右边不远处,在厚厚的树叶和杂草遮盖下,他发现地面上有一道长长的下陷的痕迹,从山坡上向村子的方向而去。这应该是一条水沟。说不定与传说中的泉水沟有关系。

    传说中的那道灵泉,虽然已经干涸了几百年或者上千年,但它留下的水沟并不会轻易消失。但凡是水沟,那都是流经附近的低洼地带。每到下雨,附近的雨水都会向这里集中,形成溪流。被雨水反复冲刷,这条水沟就可能被长期保存下来。如果雨水丰富,这条水沟甚至有可能越冲越大。

    寻找当初的灵泉水沟,是寻找古藤树老根的重要线索。不止如此,如果找到当初灵泉的出水地点,还可以探查到所谓灵泉,它的“灵”到底是怎么回事。

    此一行,萧墨有两个目的。一是看看古藤树为何如此兴旺。两千年的活物是否进化出了精怪什么的。二是看灵泉是怎么“灵”的,有没有利用价值。

    他挑开石径右侧藤条的阻拦,在藤条林中穿行,来到那貌似水沟的地方。经检查,这里确实是个水沟。树叶草丛中有水流冲刷的痕迹。

    萧墨顺着水沟向上行。在这藤树林中行走,其实比攀爬一般的山坡容易。一般的山坡,杂草、灌木丛、荆棘丛拦路,一团接着一团,走起来是很困难的。这里,除了粗壮的藤条,几乎没有别的。除了一些杂草,其他种类的树木几乎没有生存空间。藤条多是往上长,走向杂乱的细藤条多在上方,下面的藤条则比较稀疏。所以,在树林里面走动并不是很困难。

    顺着山坡往上走了有百十米,前方是一片断崖。水沟到此而止。终点处是一片低洼的乱石坑。下雨时,可能会存一些积水。如果确有灵泉的话,泉水应该是从断崖下方,甚至就是从这低洼的乱石堆中冒出来的。

    萧墨找块石头盘腿而坐,散开神念,弥漫四方。很快,他全身一震!耿乐惊问:“怎么了?”

    萧墨惊喜道:“这里确实有灵气!比其他地方的灵气略浓一些。这说明,这附近的地下可能有还未消耗完的灵脉。哈哈!运气不错!这里有可能给我们解决一部分灵气资源短缺的问题。”

    “就解决一部分啊?看你高兴的,我还以为一劳永逸,你就此可以恢复阴神境了呢。”

    “你小子哪知道修行的艰难呐!哪知道修行资源有多难得啊!哪知道高境界需要多少灵气资源呐!这就不易喽。解决一些是一些吧。”

    说完,萧墨就集中神念往地下探去。在疏松的地面,萧墨的神念大概能够深入五六十米。神念探入地下,就感觉到一根根粗大的树根从四面八方伸展过来,在此处深深地扎入地下。越往下,土壤越湿润。在地下五十多米处,已经是汪汪的泉水了。

    泉水从地下深处往上冒。但到了地面下五十多米,就被这些拥挤的树根拦截吸干了。萧墨仔细感受一下那些泉水,确定含有一些灵气,但并不是很浓。至此,神念再也无法深入。萧墨把神念收回,对耿乐说:“你在此等一会儿,我下去看看。”

    说完,身子一挣,就离体而去。这一次离体,倒是强多了,耿乐感到了身体的软弱感,而不再是那种强烈的虚脱感了。看来,身体达到筑基境,进步是明显的。身体已经能够经得起萧墨离体抽走的能量了。

    萧墨的魂体潜入了地下。但以他现在的境界,潜到地下十几米就到顶了。他勉强进到地下二十来米处停了下来。再往下,那就消耗太大了。在那里,他再使用神念下探,又多探入了十来米,情况并没有明显变化。只是感觉到,越往下树根越少了。但有一根粗大的树根仍然在深深地往下扎去。

    萧墨又退回来,回到耿乐的身体。他说:“看来,这灵脉深的很。现在还没有能力找到它。只能等到了金丹境,再来探查了。”

    耿乐说:“根据这情况,这棵古藤树应该是得了灵泉的滋养了,才长这么大的?”

    “是的。它已经吸食灵气两千多年了。它那一根老根,不知道扎入地下有多深。它是一直在吸收泉水,还是已经占据灵脉了,还不清楚。”

    “如此说来,这棵古藤树岂不是早就成精了?两千多年吸食灵气,那应该是很高的境界了?比你还多几百年呢!是不是比你的境界还高?”

    “屁!草木之流,岂能与人类相比。萤虫之光焉敢与日月争辉。它修行数千年,连灵魂都不一定能修出来。提升境界同样慢得很。不过,这老藤树倒是已经生出灵魂,也有些境界了,否则它的根不可能扎那么深。若非有意,也不会有那么多根都从地下扎入此地。”

    “那它能到什么境界?”

    “最多金丹吧。如果境界再高的话,那根就不是现在这样了。走!查查这老根从哪里过来。晚上过来敲敲它,看看能不能敲出些有用的东西。”

    “它要金丹了,你能拿得下它?”

    “嘿!你也太小看你师父了。它一个老木疙瘩能跟人相比吗?就是修士过来,一个金丹境也不能奈我何!若是笨一些,还可能被我灭掉。别说一个老木疙瘩!”

    之前已经探查出了哪一根树根是老根,萧墨以神念顺着这树根往后探查。很快就在几十米外找出了古藤树的老巢所在。那老根上发出的第一根枝条直径大概有两米多点,并不比其他粗壮的藤条更粗。在地面以上并看不出哪一根藤条更早一些。在地面下,那老根发出许多分根。这些分根与主根的粗细也相差不大。它们盘根错节,扭缠交错在一起。很难分清它们的走向。但是在暗中,它们又共同拱护那一根老根。

    这大概就是人们找不到老根所在的主要原因。这古藤树有了魂灵,也就有了智慧,知道用伪装藏匿来保护自己了。它就像榕树一样,枝条上不断生出新的根系。这些根系和老根一样粗壮。那些较早生出的分枝也和老枝差不多粗壮。如此,怎么找出它的老根在哪里?

    萧墨把神念深入到这些根系拱护的中心处,也就是那老根生出第一根枝条的地方。他的神念探入到老根内部,在老根和第一枝条的结合部,发现了一团盘踞的白气。那正是这古藤树的魂灵。那魂灵正处于沉睡中。根据这树精魂体的气息状态,他判断出这古藤树精早已经达到筑基圆满的境界。以后几十年乃至一两百年,将是它跨入金丹境的关口。

    与动物精怪不同,树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沉睡。沉睡就是它修行的方式。它的枝条、根系从四面八方给它传送过来各种信息。它如同在梦中一般接受并处理这些信息。不是它特别感兴趣的信息,不会使它醒来。树精的修行进度极为缓慢。像它这样,不缺灵气资源,跨入金丹境也需要很长时间。而同样的情况,人类则随时都可突破境界瓶颈。当然,几十年、上百年对于长期沉睡的树精来说,对于它几千年的生涯来说,也不过是一段短暂的时间,算不得什么。

    萧墨还探查到,在那老根附近,还有几具骸骨。这些骸骨非常完整,没有受过严重伤害,比如骨折的情况,也没有中毒的痕迹。没有挖掘墓穴,没有随葬物品,而且都是青壮年的骸骨。萧墨判断,这些骸骨很可能与这古藤树精有关。

    这很可能是一只害过人的藤树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