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玄幻都市之修行在人境 > 第六十七章 哲学之辩

第六十七章 哲学之辩

    一天晚上,耿乐的老师李院士给耿乐打电话,说他请逄世光喝酒,过来当陪客吧。耿乐说你俩老头喝酒,我去陪什么啊。

    李院士说:“这孩子!这还不明白吗?你把你的好酒拿来让逄院士尝尝呀。我这没好酒了。逄院士不满意,说我请他喝酒不舍得拿好酒。白的哈!红的人家看不上。”

    李院士觉得耿乐那里应该不缺好酒,毕竟有那么多人找耿乐办事呢。

    耿乐说:“是你想喝了吧?说一声就行了,还打逄院士的旗号。”

    “嘿!想喝酒了,还得我老头子找借口跟你要。你这学生真没有眼力劲儿!”

    “哈哈。是啊。老师都流口水了,学生还不知道,真是鲁钝至极。”

    “别废话。快点儿!”

    耿乐去柜子里找找,拿出两瓶毛台。又找了个矿泉水瓶,灌了一满瓶琼露,带着去了李院士家。果然是俩老头在喝酒。师娘简单做了几个菜。

    看耿乐拿了两瓶毛台,还拎了个塑料瓶。李院士叫起来了:“得,他算好了,咱三人一人一瓶子。耿乐你戒酒了吗,怎么拿瓶子可乐?”

    耿乐说,“老师爱喝酒,徒弟哪敢戒酒啊。那不是明摆着要被罚站的事嘛。”

    逄院士乐了。“就是,老酒鬼只能带出小酒鬼来。”

    “那你拿瓶子可乐干什么呀?”

    “这不是可乐,这是酒。来喝酒来了,我还能拿瓶子可乐吗?”

    耿乐要坐下。李院士笑道:“别忙着喝。用你的手艺去炒个花生豆来,也教教老刘是怎么炒的。让逄院士也尝尝你的手艺。”

    “老刘”是李院士的爱人刘老师。

    耿乐便跑去厨房炒了一盘花生豆,并现身说法告诉师娘怎么炒这种花生豆。

    把炒好的花生豆端上桌。耿乐打开一瓶茅台,将三个杯子倒满。

    他说:“三十年毛台。尝尝味道可还行。第一杯酒,就祝两位老师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那杯子是两个老头喝红酒用的。倒满了三个杯子,一瓶茅台就耗去了大半。

    逄院士笑道:“哈哈哈,万寿无疆那是老不死了。不敢当。百岁足矣。”

    李院士说:“你想的够长远的,还想活一百岁。年老了,动不了了,身上挂满管子,让人往嘴里送饭,不能做贡献,还净是给别人添麻烦!活那么久干什么?早死早解脱。

    我说,你这研究哲学的,这点事可是没有整明白。”

    “呵呵。想多活两天,也是人之常情嘛。生命和人生那是很玄妙的话题,想整明白可没那么容易。都还没有人把它们列入研究课题呢,别说整明白了。

    哲学当前也主要是自然哲学,整出来了一些名堂。这是因为自然科学发展的比较好。

    自然哲学之外,还有社会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缓慢,社会哲学没有根基,也发展不起来。

    人生和生命的话题还不属于社会哲学范畴,应该是人生哲学范畴。这就更没人研究了。这就是一片荒芜的不毛之地啊。连这个领域有哪些基本概念都不清楚。”

    李院士说:“那就研究啊。把物质意识存在自在那些都扔了,专门去研究荒芜之地。荒芜之地还不好研究吗?你说啥就是啥啊。”

    “你这都是外行瞎嚷嚷。想研究就研究,一研究就出成果,那还是荒芜之地吗?现在连篱笆都没扎呢,都不知道它的范畴是什么,领域在那里,基本原则是什么,怎么研究?”

    “嘿!你们就是瞎折腾。那都是不用研究的事儿。越研究越糊涂。来来,喝酒!”

    逄院士喝了一口酒。“嗯!不错。还是毛台够味。三十年毛台味道醇厚。”

    李院士则被琼露吸引了。

    他老是闻到耿乐那塑料瓶中有一股诱人的香气,不禁酒虫大动。他问:“你这瓶子里是什么呀?香喷喷的。”

    李院士把瓶子拿过来,拧开了瓶盖。瓶盖一开,立即满屋子都是香味。

    “哎哟!什么东西这么香?”逄院士问道。

    李院士一直闻着没说话。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酒的香味深深地吸入体内。他就觉得那些酒的分子迅速地传遍了全身,刺激着他的每一个细胞。他身上的每个细胞瞬间就兴奋起来,个个都变得跃跃欲试的样子。

    他很陶醉眯上了眼。

    耿乐心说,这跟张天娇倒是有得一比。张天娇还得用舌头,这老头用鼻子就可以了。

    李院士睁开眼睛,见耿乐和逄院士都笑呵呵地望着他,赞叹道:“好酒!”

    他伸出瓶子要给逄院士倒酒,却看到逄院士杯子里还有半杯白酒,再看看其他杯子也是。

    他说:“干了。换换酒,尝尝好酒。”他端起面前的杯子一饮而尽。耿乐心说,可惜了我的三十年毛台。

    待逄院士也喝干了杯中酒,李院士便给逄院士倒了满满一杯琼露。

    “哎哎!”耿乐急忙拦住李院士继续倒酒,“不是这样喝的。”

    李院士说:“这还有讲究?”他看着耿乐把一个杯子里的酒分成三杯,“哦,这酒也得摇着喝。”

    耿乐说:“不是摇着喝。是喝多了会醉。”

    “一杯就会醉?”

    “嗯,红酒杯子,三分之一杯正合适。”

    李院士端起酒杯打量着,闻着。“什么酒啊?这么厉害。闻着好像度数不高啊。”

    “此酒名曰琼露。度数不高。但是酒很特殊。每次六十毫升比较合适,不要超过八十毫升。多了就会醉。”

    “度数不高怎么会醉。”李院士迟迟不下口,一直在闻着。逄院士也在闻着。

    “这酒高营养。喝多了类似于醉氧,是一种营养过剩的醉。微醺,长达一个五六天不想吃饭。跟酒醉状态差不多。要一直把它的营养消耗完了,才会解除酒醉状态。”

    “哎呀,那很舒服啊!五六天不吃饭也没事?”

    “没事。就是一直处于微醉状态。饮食上每天喝点水即可。”

    “哪里搞的这么厉害的酒?怎么连个酒瓶子也没有?”

    “这是人家家酿的散酒。哪来的酒瓶子。”

    “家酿的?嘿!厉害。”

    然后,两个老头开始品酒。酒入口后,久久不语不动。足足过了几分钟,都长出一口气。“果然是好酒!”

    “好酒!”

    李院士说:“如此好酒,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哪。为何不见有售啊?这辈子好酒也喝了不少了,却从没见过这么好的酒。是吧老逄?”

    逄院士点头。

    耿乐便讲了这是隐士酿的酒,材料难寻,无法大量生产。再一个,隐士只在乎自给自足,自娱自乐,对卖酒赚钱没有兴趣。

    李院士便感叹,视金钱名利如粪土,这是真隐士。他说:“我们这些,其实还是俗人。看起来事业有成,很风光似的,其实就是没看破。整天干些言不由衷的事情。真不如这些隐士潇洒。是吧,老逄。”

    逄院士说:“人到底该怎样活着?实在是无法说清的问题。隐士就无忧无虑,达到幸福彼岸了吗?很难说。现实社会也好,历史上也好,隐士大多是在社会上受挫以后而归隐的。

    也就是说,他们在当时的社会过得不如意,才开始逃避社会生活,归隐山林。那些有大本领而甘愿默默无名的人往往只是存在于传说中。

    总的说来,人是社会性动物,不适合归隐山林,互不往来这种生活方式。”

    李院士说:“是啊。是柏拉图还是谁嘞?提出的三个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不是跟这是一类的问题?搞清楚了这些问题,人该怎样活着的问题也就搞清了。

    可惜,这个问题研究了几千年了,还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这就是你们文科的事儿。特别是你搞哲学的人的事。我们都等着你们给出答案呢。

    我们理科不管这个,只管埋头实干。看起来好像我们挺聪明似的,不为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分心。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我们先干着。

    将来很可能出现干着干着发现干错了事情。方向错了,干的越好,跑的越快,错的越远。

    但是,你们搞哲学的给不了答案哪,你们指不了方向。那有什么办法?也不能闲着,只能先这样。

    你们就不能把那些物质、意识、存在之类的搅扰不清的问题先放一放,搞搞这几个命题?”

    逄院士笑道:“只有那几个问题搞清楚了,才能搞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就是对那些问题还没有搞清楚,不知道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到底是什么,人的主观意识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处于什么位置,才没办法研究那些问题。”

    “你们不是早就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吗?怎么还说没有搞清楚?”

    “那只是个总纲领。牵涉的问题还很多。再说,虽然我们言之凿凿,但在世界范围内,我们还是少数派。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李院士笑道:“真是一团乱麻。麻绳不多,就是解不开。几千年了,也解不开。所以,我们也只能闷着头干活了。喝酒!别把好酒糟蹋了。”

    三个人端起酒杯继续品酒。

    耿乐说:“逄老师,物质决定意识的‘决定’一词,如何理解?是不是限定你只能如此的意思?是不是有点绝对化了?

    物质决定了人类无法像鸟儿那样飞行,但人类依靠技术还是飞起来了。不但能飞到空中,比鸟儿飞的还快,还能飞到鸟儿都到不了的太空。

    我们人类不就是要超越自然界的束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如果都被决定了,如果实现理想?”

    逄院士说:“你可以飞到太空,但还是用物质去飞的呀。没有物质飞不了啊。所以,还是物质决定意识。”

    “没有物质飞不了,那只是说意识依赖于物质。这与物质决定意识的含义,还是有差别的。如果被‘决定’了,那就是结局一定,是宿命了。再努力,再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没有作用了。

    仅从逻辑上来说,既然决定了,就是决定了,有反作用也没用。如果有了反作用,使得你决定不了,或改变了你的决定,那你就没用决定作用。

    你不能说一方决定了另一方,而另一方又是能动的,可以改变这个决定。这是矛盾的。是不是这个理?所以,我觉得找一个更合适的描述才行。”

    李院士呵呵笑道:“我这学生,脑子还管用吧?可不只是下棋能想一百多步哦。做学问也是想得很深的。”

    逄院士笑道:“不可否认,哲学上流行的描述还是有些瑕疵的。但是,基本内容是没有问题的。”

    耿乐说:“哲学上的那些争论,再过多少年也搞不清楚。要等到唯物和唯心哲学把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搞清楚,再去研究,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那永远也研究不成。

    不妨基于一定的思想,先去研究一下社会和人生。对或错不好说,但研究本身是有意义的。

    比如,人类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该怎样活着?人的追求目标到底是什么?人类社会是进步的吗?人类,人生能达到幸福的彼岸吗?等等这些话题。”

    逄院士说:“这些也不是完全没人研究。比如,把人作为一种存在来研究,就暂时规避了物质与意识的问题。

    著名哲学家萨特就从存在角度研究了人的本质。他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行动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你要是对存在问题感兴趣,可以看看萨特的《存在与虚无》。”

    耿乐笑道:“我就是没事了瞎琢磨而已。

    《存在与虚无》我看过。这种存在论有两种存在形式,把非人的物质存在称为自在的存在,把有意识的人的存在称为自为的存在。萨特认为意识是虚无,是不存在。

    但是,他又说,人因为拥有这种虚无而与普通的自在不同,成为了自为的存在。

    这在逻辑上是矛盾的。既然虚无是不存在,而不存在是什么都没有,那么,人就不可能因为拥有虚无而由自在变为自为。既然虚无是不存在,拥有虚无与不拥有虚无就没有差别。

    意识是虚无,是不存在。但是,这本书却长篇大论地研究意识这种虚无的属性和行为特征。书里还说,意识这种虚无与什么都没有的虚无不同。既然可以区别两种虚无,说明这两种虚无,至少有一种不是虚无,而是一种存在。

    因为,不存在就是无,就是什么都没有。它是不可被认知的。不存在的东西怎么被认知?你要能研究它的属性和行为的话,那它就是存在。

    我们唐国古代,虚无的概念一开始就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绝对的‘无’,是真无。另一种是指特殊形态的‘有’,看不见的‘有’,无形的‘有’。

    道家用‘虚无’来指代‘道’,曰有而若无,实而若虚。道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不是无,而是虚。

    道家说,无极生太极,意思就是无中生有。这里的无就不是绝对的无,而是无形的有。

    《道德经》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就是无形,没有具体形态。‘有名’就是有形,有具体形态。有了具体形态才可以辨析命名。

    这里的‘虚无’和‘无’都是指无形的有。

    《存在与虚无》这本书里‘虚无’有时是指虚无,有时是指真无。这是不合逻辑的。”

    耿乐的一番话,让逄院士陷入沉思。

    李院士笑道:“喝酒喝酒。别瞎想了。哲学上的东西啥时候也扯不清。”

    耿乐说:“我是班门弄斧。逄老师,我敬你!谢谢你听我胡扯一番。”

    三个人把琼露喝完,又换上了毛台。逄院士说:“你这可不是胡扯,而是很有深度的见解。不说其他的,就说你能看明白《存在与虚无》,并且找出它的毛病,那就不简单。

    有些哲学专业研究生也看不懂《存在与虚无》。耿乐你要是学哲学,说不定也能干出成就。你说的这些确实是哲学上存在的问题。你不妨花点时间研究研究。你已经找到入口了。

    要不然,你从老李这里硕士毕业,到我这来读哲学博士,深入研究一下你的观点。”

    李院士说:“不不。咱不研究那些。这些玄之又玄的问题,哪怕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搭进去几十年也未必能找到答案。

    咱不费那个神。让他们搞哲学的去研究去吧。咱就做点实事。

    老逄你太不像话,当面挖我墙角。我告诉你,耿乐在我这里是硕博连读,你就别忙活了。”

    “嘿!你说博硕连读就博硕连读了?在你这读硕士还不行,还要再读几年博士?你是想一直蹭酒喝吧!老读一种啥意思?换换领域,培养复合型人才嘛。是不是?耿乐。”

    俩老头开始斗起嘴来。

    其实,耿乐还有许多想法,比如意识,灵魂,时间,空间这些,想找人聊聊。但是,逄院士并不研究这些东西,他想交流也找不到交流对象。

    灵魂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是纯粹的意识吗?从科学的角度看,意识就是存在于人脑中的一个动态的复杂的信号连接系统。

    意识中有一部分是关于自我认知的意识,这部分意识很像是灵魂。按照一般的理解,灵魂和意识是一码事。

    意识这个信号系统必须通过人脑这种物质才能进行表达。离开人脑,信号无法存在。所以,人体死亡,灵魂就会湮灭。

    但是,作为灵修士,耿乐知道,灵魂是可以离体的。在灵修中,意识的总体被称为识海。而识海是可以散失的。散掉识海之后,灵魂照样存在。

    这就说明灵魂和意识不是一回事。如果说灵魂和意识是一回事,那还修炼什么呢?多看书就行了。

    意识仅仅是信号吗?信号的本质是什么?它可以独立存在吗?还是必须通过某种物质来表达?从科学的角度看,信号是必须用某种物质来表达。比如,电视信号要用电磁波来表达,信号可以在电脑内存中来处理等。

    灵修实践证明,识海可以在灵魂上积累,那也就是说意识可以通过灵魂物质来表达。灵魂物质同电脑内存物质一样可以处理意识信号。

    这个事实说明,意识并非只能在一种形式的物质上存在,它既可以在人脑中,也可以在电脑中,也可以在灵魂上存在。以后可能还会发现其他能储存意识的物质。

    那么,可以设想,有朝一日,科学很发达了,将能够把意识从一种物质迁移到另一种物质,将可以做到意识不灭和意识的复制。

    那时,人类将以一种完全崭新的形式而存在——不一定是肉体形式的存在——实现最高的永恒和自由。

    也就是说,只要科学足够的发达,哪怕不进行功力修炼,不考虑是否拥有修行天分,人都能实现高度的自由和永恒。

    但是,这些话怎么跟一个普通人聊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