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破霓裳 > 第三十三章 黎县令的家书

第三十三章 黎县令的家书

    这叶开也是个直性子,也不想想,若是陈弟来与冯默林是同属一党的关系,那就是通匪,他的老娘与眼前的县令大人是堂兄妹,那样一来岂不是要断了黎世勋的大好前程。

    “大人说得是,下官冒失了,接下来怎样做还请大人明示?”叶开小心的问道。

    “而今太行反贼频繁行动,恐怕非同寻常,你再暗中查证一番,看看这些匪徒为何要杀了冯家公子,这个案子背后到底有何厉害之处,这是其一;你们要多多走访,看看还有没有知情人,如今真相只能从目击者或者知情人入手,若是有人假借盗匪之名,行杀人勾当也未可知,这是其二;另外我会知会县尉署,让他们多派人手巡逻,有可疑人等,一律严密排查,你们巡捕房要暗中严密监视一切可疑之人,他们在明,你们在暗,决不能在济城再发生与反贼有关的命案,这是其三;至于结案,你们尽快,若是没有发现新线索,就公布案情结案,就说冯默林死于太行盗匪之手,目击者陈家长子陈弟来等人被盗匪灭口,如今盗匪闹腾得凶,希望能够引起朝廷重视,早日派兵剿灭!”

    叶开起初有些摸不着门,后来恍然大悟,只是嘴上却是装成一副傻样,问道:“大人为何加紧了对反贼的防范,案子却不能提反贼的事情,下官实在想不通,还请大人明言!”

    黎世勋脸上看不出任何变化,淡淡的解释道:“盗匪是盗匪,反贼是反贼,两者不可混淆!前番因为盗匪的事情,朝廷对我等已有不满,只是没有挑明而已,这没几日的时间又有反贼作乱,你我如何能交代得过去,听说朝廷要派钦差查察尧州诸事,严密防范反贼自然是为了做些准备,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让朝廷的人看出问题,凡事小心点总是好的。”

    黎世勋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至于本案,死的人也不算多,偌大一个济城,又离京都甚远,战争方才平息下来,每年杀人越货的事情也有不少,只要不提反贼都是说得过去的。案子如何结,如何公布,总归要看济城如今的局势,更要看对你我的影响程度,稳定民心,防范缉拿叛贼是最大局势,真相嘛,你我心里有数就行。”

    “大人,那陈家大公子与你有些亲戚关系,若不给陈家一个交代,下官总觉得对不住大人多年来一片厚爱之情。”叶开问起这个不算大也绝对不小的问题。

    “叶开啊,本县知道你有些手段,这些年帮了我不少大忙,也一直向刺史府推荐你,这些情义你记在心里就好,却也不必挂在心上,至于我那些个亲戚,说了也不怕你见笑,我做了县令,他们都来巴结我,或者将来巴结的人还会更多,如若我只是个普通人,恐怕都不想理我,甚至害我,人心向来如此,当不得真的。”

    “何况这人已经死了,难道我还能凭借一县之力,杀上太行大寨为他报仇不成,我也只能过去宽慰一番,尽一些亲戚的情分。”

    叶开见他说话向来真假掺半,而且说一半留一半,内心还是十分佩服这位黎县令为人的周全,难怪人家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三十多岁就掌管一个大县。

    “大人虽为一县至尊,没想到也有许多不得已的苦衷,下官应当跟大人多学习学习,好好体谅才是,下官一定把案子办好,不负大人重托!若无其他事情,下官就告退了!”

    “刚才说的几点,你抓紧去办吧!”

    叶开走后,黎世勋独自坐在太师椅上,脑海中将最近济城发生的重大事情复盘了一遍,思索着下一步要做的事情。这个叶开,久居济城,是远近闻名的捕头,身手了得,心思缜密,为人向来低调,与同僚关系融洽。

    黎世勋是官场老手,知道对付这样的人要么决不能让他冒出尖来,狠狠的打压,令他永世不得翻身,免得失去控制,惹出大事来。要么就将关系拉得非常近,成为自己的有力助手。

    叶开不是那么好拉拢的人,所以黎世勋选择了前者!一年前使了些手段,想把他挤走,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捕头,上面竟有人替他说话,又抓不到他的把柄,就连自己这个顶头上司也束手无策。

    这样一来,只能退而求其次,想真心结交一番,可之前的事情虽然做得千回百转,极其隐秘,但对于叶开这样的人来说,还是看出了端倪,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可以说是相互提防着对方。

    黎世勋莫名的不想再去纠结叶开的事情,那样令他摸不到头绪,不能结成同盟的人,只要不坏事也是不错的结果。

    遂站起身来走出县衙,早有马车在门口等候,上了马车不一会儿回到离县衙并不远的家中。

    回到家中的黎世勋,刚在椅子上坐下来,早有夫人王氏带着一个丫鬟走了进来,丫鬟端着一只盘子,盘子里是一壶泡好的茶和一个琉璃茶杯,按照惯例,若无特殊事务,黎世勋每晚都要喝上一壶好茶。

    很自律的人大抵都是如此,县衙、家中,两点一线。当然黎世勋也会邀约刺史府上官到灯红酒绿的漳河畔小酌,顺便联络感情,或者交流些难办的公务,往往在绿肥红瘦或推杯换盏间,将棘手的公务、或者需要下拨的银款全部解决。

    黎县令当年在诗文一道上也是十分出彩,否则也不会高中进士,走上仕途,只是最近两年,当了十分烧脑的地方官,想办事,还得会办事,更难的是平衡很多关系,每天万事缠身,基层走的是务实的路线。

    才情这种东西十分奇妙,要么壮志难酬,好些个诗仙诗圣名家皆出于对时局的不满,亦或者伟大到一定程度,比如三国时的曹丞相,又或者那个开创新时代的伟人,,,

    此时的黎世勋早已褪去宣泄情绪的青涩,再也写不出年少时那些流光溢彩的诗篇,三十多的年纪,额上已初显风华。

    正要吩咐夫人王氏先回房歇息,王氏却让丫鬟先去热水,稍后伺候老爷净足。

    丫鬟退下后,王氏从腰间取下一把特制的钥匙,小心翼翼的打开书柜后的一个暗格,从里面拿出一封信来,缓缓递到黎世勋手上说道:“今日晚间,老爷不在府中时,家里来了远客,送来一封书信,老爷且看。”

    王氏长一张鹅蛋脸,身材匀称,原本出自京都大家闺秀,多年随黎世勋东奔西走,更加见多识广,办事极有分寸,堪称黎县令的贤内助。两年前随夫入济城,身边只带了两个丫鬟和两个仆从,在济城后勤俭持家,深居简出,为黎世勋博得不少清名。

    黎世勋见那信封上有朝廷独有的火漆烤印,微微有些吃惊,问道:“送信的人呢?可曾识得?”

    “送信的人自称刑部差役,倒是有刑部铭帖,妾身见公函不送县衙,却着人直接送到府中,想来是重要书信,原本想尽地主之谊招待一番,但对方急着要走,就打赏了一些银钱,走了大概一个时辰!”

    “夫人办事周全,有劳了!”

    将书信交到黎世勋手上,王氏便十分识趣的回房歇息,不算宽敞的客厅内只剩下黎世勋一人。

    黎世勋将那封密信用小刀割开烤漆,从里面拿出两张写满字的信纸,竟还有另一封尺寸稍小一些的书信暗藏在内,同样封了火漆。

    黎世勋将尺寸稍小的书信放在桌上,就着油灯仔细查看信的内容。

    这是一封十分奇怪的书信,信的内容主要是说明有另外一封重要的家书,再有就是对黎世勋的一番褒奖和评价,言辞间甚至有一丝谄媚意味,而落款赫然是大淮刑部,还加盖了刑部印信,印信足以证明这封刑部书信的真实性。

    看过那刑部信函,黎世勋疑心大作,堂堂大淮刑部,是何等威风八面,从朝廷部院到州府官吏,谁不敬畏三分,竟然要为人送一封家书。

    打开那封被称为家书的信,上面的字十分温润养眼,微露锋芒,正文上写道:

    “族兄世勋如晤!

    自当年科考及第已十余载,大淮定鼎北方后,兄又收拾残破山河于济城,鼓励农桑,疏通河晏,兴学重教,民生恢复,仕子归心,世兄文才机敏卓然于世,不负朝廷重托,不辱黎氏子孙之名,他日必为国之栋梁!

    然有一事,吾常忧之,近日朝中流言,当年皇上为淮王时,于民间偶幸一女子秦瑶,如今化名秦霜雪,且育得一子名唤秦晓穆,如今隐于世兄治下多年,吾知此乃谣言惑众,但此事一旦蔓延,必然使得皇室蒙羞,百姓嗟叹。如今皇上亦终日惶惶,不能专于国事。吾已设法控制流言,避免朝野震动,世兄乃我黎氏门中忠义之士,国之干臣,定能思得解决之道,万望妥善处之!

    兄不必回函,可将此信焚之,切记!”

    黎世勋看到最后落款,心情立刻复杂到几乎人格分裂的程度。

    一封简短的信,黎世勋首先是激动万分,随后是沉默,他脑子里很乱,仿佛有一群丑陋的蚯蚓在脑袋里四处乱窜,到得最后额头上泌出汗珠,,,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