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召唤兵仙! > 第三十三章 幽州的繁荣

第三十三章 幽州的繁荣

    在其他州县打生打死时,幽州却在热火朝天地大搞发展。

    幽州地处边境地区,资源丰富。这里拥有广袤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和肥沃的土地,适宜农耕和牧养。特别是在刘璋扫除了北方边患之后,大批的百姓北迁,开拓这些肥沃的土地。良种的种植和曲辕犁这些先进农具的使用使得百姓第一次实实在在地能够吃饱饭。

    水车和水磨的使用将灌溉条件大大改善,还节省了大量民力。使得麦子这种新兴的主食能够转变为面粉,成为真正的主食。面条和馕饼在幽州大大传播开来。

    而粮食充足的结果就是人口的猛增,除了较慢的新生儿增长,更大一部分是其他州郡迁徙而来的人口。原本幽州只有约250万人口,如今从战乱的青、豫、冀等州涌入了大量人口,人口总数已经将近三百五十万。这里面有幽州军在各地作战后的功劳,刘璋特意安排军队,将那些无家可归的人集中送进幽州。

    这一百万人的安顿可以说废了刘璋智囊团好大的力气,原本的涿郡太守高熲作为镇守幽州门户的官员,时时刻刻盯着移民的迁入和安置。从各地调来粮食,先满足这些饥肠辘辘的移民。

    听说辽西四郡还要很多高句丽人偷偷跑来,想要加入大汉。这些人的甄别就交给了荀攸,他还要从南方的移民中分辨出黄巾势力和大汉势力的渗透,工作十分辛苦。

    随后荀彧和李善长还要将他们领到其他郡县,并且不停地向北方移民。原本乌桓、鲜卑的草场都被改造成了耕田,原本广袤的草原上树立起许多座城池。原先与游牧民族交易的皮毛等都落入了幽州百姓手中,对外贸易的收入大大增加。

    这些资源的丰富性为幽州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并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和商人前往开发和经营。

    其中最大的商人就是冀州无极甄家。烈酒、毛皮、粮食的生意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不过幽州官府也凭借这些商家将商品送往全国。

    赋税前所未有的丰盈,粮草前所未有的充足。

    同时,幽州还富含矿产资源,如铁矿和煤矿,为军事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右北平郡内有一座巨大的铁矿,这里聚集了从整个幽州聚集来的铁匠,当矿井中拉出来的铁矿被拉出地表,立刻就会被送入高耸的熔炉。

    随着水排带动鼓风,炉内的温度越来越高,铁矿中的碳含量逐渐降低。赤膊的铁匠身上冒出细密的汗水,很快又被蒸干。

    工坊内的大缸总是要放满井水,为这些工匠们提供一丝凉爽和水分。

    当时间到了高炉打开,赤红的铁水滚滚而出进入模具中,映红了铁匠们的脸庞。

    随后便是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如今的东汉已经初步掌握了炒钢法,可以制造出钢材,并且在使用水排后,用水力代替人力,获得了更高的温度,使得钢铁产量独步全球。

    而刘璋的到来直接在此之上进行升级,将南北朝时期推广出来的灌钢法教授给了这些幽州的大匠们。其实生铁脱碳成钢的思路已经在一些铁匠的实践中出现,但他们还没有总结出规律。而刘璋直接给这些匠人做了总结。

    “凡钢铁炼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夹紧,生铁安置其上。又用破草履盖其上,泥涂其底下。洪炉鼓鞴,火力到时,生钢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俗名团钢,亦曰灌钢者是也。”(出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当塑造成刀剑、矛戟、槊矢、铠甲后,这些钢铁制成的装备全方位优于那些熟铁制成同类。

    一柄钢刀与制式的汉环首刀对砍,环首刀直接被看出豁口,无法继续使用了。

    而箭矢等更加犀利耐用,这些工匠第一次见到如此大规模地生产精钢,全都陷入生产的狂热之中。

    而幽州给予这些工匠的待遇也引起读书人深深的嫉妒。在各个工场工作的匠人,每日包吃住,每个月除了可观的工钱,还给予土地上的奖励。

    制作出超过规定量的工件,将计件奖励。

    不过荀彧等士人领袖和有识之士还是能清除认识的这些工匠和技术的重要。他们不仅制作武器还制造农具,此前他们根本无法想象这些钢铁用在镰刀锄头上。

    而幽州将士们那是相当尊敬这些工匠,他们知道自己上阵杀敌时保护他们的铠甲,手中杀敌的武器都是出自这些工匠之手。

    要说宝剑赠英雄,一件趁手的武器对于将士就像他们的妻子一样,要细心爱护。

    而工匠就是他们的老丈人,谁都希望自己的妻子貌美如花,自然要和工匠打好关系。

    因此当大匠们进入军营了解他们的需求或者改进方案时,他们常常是被军营奉为座上宾。

    “文若,今天的公文总算处理完了。”李善长伸了一个懒腰,冲身边的荀彧提议出去小酌一杯。

    荀彧也借着难得的机会,打算出去轻松一下。

    “昭玄来了!”今天就连最忙的高熲也有了空闲时间,来到蓟县享受一下闲暇。

    “哈哈,诸位也好雅兴。”高熲向两位同僚一拱手。

    “醉春楼,同去。”李善长一指,脸色红润,一看就是馋酒了。

    “哈哈,那我得联系一下公达,这醉春楼可算是他的产业。”荀彧笑了笑。

    自己这个堂侄从奉孝和志才手中接过了幽州情报的工作,最近也很忙碌。

    而酒馆这些人流往来密集的地方自然是安插了许许多多的人手。

    这蓟县城内的大小酒馆背后东家都是刘璋,而管理者都是郭嘉和戏忠的人。

    而当他们一进入酒馆,就看到了许多人员,有贩夫走卒,有客商学子。

    这三人打扮平常,只能看出得体却不算豪华。刚进门就有一个小伙计来到跟前,轻声说:“荀大人为三位大人安排了小间,请三位上楼。”

    “看来我们的行踪都在公达的眼线之下啊。”荀彧微微感叹一声。

    三人全都相视一笑,缓步上楼。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