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我有个随身洞天 > 第二十四章挖坑

第二十四章挖坑

    被杨广授予洛阳守备将军的官职,负责管理城外军营3万大军和自扬州带来的5千扬州骑兵。统领洛阳周边内剿匪事宜。

    明里暗里,有不少朝中大佬,对杨广表示了这一任命的不满。

    尤其是当初帮助杨氏取得天下的关陇军事集团在朝中的代表,一个个蹦达得欢上窜下跳,特别是宇文阀的宇文化及,自从在扬州争夺罗刹女未果,被封于修打伤,被其视为奇耻大辱,只要和扬州有关的事,都是不停打压,这次文龙被调到洛阳,他发动宇文阀的势力,不断骚扰杨广的同时,还给石龙,文龙上了不少眼药。

    洛阳皇城金碧辉煌,依旧掩饰不住其迟暮陈腐之气。

    这皇帝当的,确实够憋屈的。

    就算文龙刚来东都洛阳,也听了一耳朵的朝堂风波。

    因着杨广南下江都的决议,这些时日朝堂上纷纷扰扰好不热闹。

    杨广感受到了关垅军事集团的浓浓恶意,想要迁都扬州,以避开关陇军事集团势力最大的北方地区。

    真不是危言耸听,一旦关陇军事集团彻底撕去伪装的面纱,杨广随时都有可能追随杨坚的脚步下地狱。

    杨广聪明绝顶,又是经历过惨烈的宫廷厮杀,这才走到今日这一步的。

    以他的政治嗅觉,哪能发觉不了自身的危机?

    只是他此时已经没了年轻时的雷厉风行,多年的享受也消磨了他的雄心壮志,沉迷酒色的后果就是其身体状态大不如前。

    总之一句话,杨广已经没了年轻时的冲劲。

    此时的杨氏皇族,势力大衰就连小动作频频的李阀都拿之不下,更不要说直接与关陇军事集团翻脸和对抗。

    杨广想要多活几年的意愿可以理解,他不愿自家小命被人掌握也可以理解,所以迁都扬州的事情更是不容更改。

    朝中大臣为这事闹得不可开交,有那真正忠心隋室,或者说与皇室利益一致的大臣及其背后家族,自然不愿杨广避居江都远离大隋政治中心。

    而其余大臣,保持中立姿态的,遵循家族以及背后势力的利益诉求,要么选择跟随杨广一同南下,保持在隋帝跟前的影响力;要么选择留在东都洛阳,观望天下局势变化再做选择。

    至于某些心怀不轨的大臣,也同样分作数派,以身后势力的利益为关键点,或劝或留或打算跟随,总之朝堂上乱得很。

    而杨广让文龙执掌洛阳部分军事大权之事,却是触动了不少势力的敏感神经,也怪不得他们会跳出来折腾。

    可以说,有了杨广的这道命令,除了守护皇城的禁卫军,以及洛阳城中的一小半守军受他掌控。

    当然能不能彻底掌控是一回事,有没有这样正当的名义又是另外一回事。

    一连数日,文龙在军中不断调整人事掺沙子,对于不服之人,让封于修全部强势镇压,

    “南蛮子”的外号不胫而走,粗鲁,野蛮,蛮不讲理等等帽子,直接扣在他头上。在洛阳城掀起阵阵风浪的同时。

    他关起门来抓紧整军,洛阳附近驻军营地全都跑了一遍,该敲打毫不犹豫就敲打,该鼓舞也没有吝啬夸赞之言,不说彻底掌控这样的大话,起码混了个脸熟。

    同时去信给鲁妙子、石龙和李靖,让李靖挑选“耳报神”的精干人员,赶来洛阳,尽快搭建支部,搜集朝堂和江湖的信息。

    一个月后,基本掌控的下辖的军队,扬州“耳报神”支援的人员,也赶到,搭起架子来。

    这才有时间进入洛阳城走走。

    自从初进东都洛阳陛见之时,他就敏锐察觉到了洛阳城中的气氛不同寻常。

    焦躁,压抑,以及兴奋!

    而且这些情绪的喧扰,全都是来自手持刀剑的江湖人士之手。

    稍一打探,便知晓这帮家伙大部分都是外地赶来的江湖好手,目的自然不言而喻,就是为了传闻中的和氏壁!

    “慈航静斋那般尼姑,真是不安分啊!”

    当文龙查探到,洛阳城某些人士或明或暗将和氏壁的消息抄得越发火热,又查出他们隐约跟城里的佛寺有关,一时心中恍然忍不住冷笑连连。

    原书中一干江湖大豪简直就是傻子,被慈航静斋的尼姑牵着鼻子走。

    见到漂亮女人就走不动路,像个狗腿子般跑前跑后,还讨不了好。

    嘿嘿,既然他此时参合进来,自然要好好的利用一番,那帮尼姑暂且放在一边,李世民却是好对付得多。

    不管他小小年纪‘贤’名多大,出身又有何高贵,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其不过小小一底层武将而已!

    头上有父亲还有作为世子的大哥,他想要踩着别人的肩膀上位,首先得把他父亲和大哥踩脚下再说!

    不是开玩笑,这时想要对付李二真的不要太容易。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谣言伤人!

    以现在刚搭建的“耳报神”刺探什么机密是不可能,但是放出一些留言还是很简单的,只要小心谨慎一些,谁都别想抓到他的把柄。

    而李世民,也不知道是否佛门从出生开始便十分关注,又或者李阀故意所为,自小身上就包裹重种光彩,想要找到谣言的范本真的不要太简单。

    于是很快,洛阳市井以及武林圈子里,便传出了一个惊爆之极的流言!

    长安某酒楼

    ,只听不远处一桌客人,正满嘴酒气小声嘀咕着一个流言。

    “哎哎老王,听过桃李子,得天下的说法么?”

    一位酒客率挑起话题,满脸醉酒的跎红,嗓音不大却是故作神秘开口。

    同桌酒客不屑道:“桃李子,洪水绕杨山。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

    “老王你怎么知晓的?”挑头那酒客诧异道。

    同桌酒客嘿嘿一笑,不屑道:“当年,因为这句流言连唐国公李渊也担了一身干系,只是李姓甚多,杀了李浑也就是了。”

    挑头那酒客满脸唏嘘道:“是啊,当年李姓者甚多,李浑继为申国公,又累加光禄大夫,右骁卫大将军,掌得禁军兵权,当然最得猜忌,因此赐死抄家,其它李姓,也不得掌兵权!”

    文龙微微一笑,他自是知晓后来李渊到太原,虽为太守实无兵权,后来借口平定民乱,才得以掌兵,并且杀了监视他的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

    以李阀的势力,想要获得兵权其实不难,难的是如何名正言顺获得兵权!

    文龙对此也没啥好阻止办法,李阀的势力太庞大了。

    谁不知道,那位统兵隋将是李阀走狗。

    就像隋唐演义中,李世民的成名之战,解雁门关之围那般,堂堂屯卫将军云定兴的军营,那李世民说闯就闯了,几句话就轻而易举接手云定兴的指挥权,反而乐呵呵任由李世民指挥。

    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笑话!

    挑起话头的酒客嘿嘿一笑,满脸神秘道:“老王你不知晓吧,最近市面上又出了新的流言,内容可劲爆了!”

    同桌酒客很是惊奇,连忙好奇询问:“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最近出外跑生意,怎么会知道洛阳的市井传言?”

    挑起话头的酒客挑了挑眉毛道:“那你想不想听?”

    同桌连连点头:“想听想听。”

    “嘿嘿,拿这顿酒钱!”

    “放心就是,这顿酒钱包在我身上!”

    “这才还差不多!”

    挑起话头那酒客满意点头,尽管满嘴酒气喝得有几分醉意,这厮还装模作样左右望了望,压低了声音小声道:

    “听好了,传言是这么说的,十八子将主神器,其中几番又几次,蛟龙演得当年事,安世济民于长安,二宫幽深说闲话,论得是非谁能知!”

    同桌酒客闻言吓了一跳,顿时额头泌出一细密冷汗,脸色发白结巴道:“不,不会吧,这传言可真够露骨歹毒的!”

    挑起话头的酒客连连点头:“谁说不是呢,估计幕后推手跟李阀的关系不睦,这才出此狠手!”

    同桌酒客却又另有看法:“话说回来,谁也不能确定,李阀那位二子,真的有没有这份机缘啊!”

    “是啊是啊,传闻虽不可信,却也不能不保留一二!”

    说着话,两位酒客顿时清醒了不少,互视一眼再也不敢继续这个敏感话题。

    与此同时,不少酒客都在议论洛阳街头突然出现的传言。

    一副鬼鬼祟祟深怕别人听到的摸样,可声音却又不由自主开得很大,想让有心人不注意到都不可能。

    只要对隋室历史有所了解,同时又对开皇年间大事小情了解一些的聪明人,都能听出传言中的具体意思。

    十八子将主神器,说的很明白,就是李家要得天下。

    若论当世哪个李家强,当属合并了陇西李氏的李阀强!

    有时候文龙甚至恶意怀疑过,当初的‘桃李子,得天下’的传言,其实就是唐国公李渊暗中放出的消息。

    结果,陇西李氏遭受重创,不得不与李渊所在李氏并族,这才有了如今赫赫有名的四大门阀之一的李阀!

    无论是从结果推导经过,还是从得益最大嫌疑最大的方面来论,李渊身上的嫌疑真的极大。

    而接下来那句“蛟龙演得当年事,安世济民于长安”就很恶毒了,要知道,眼下的隋帝杨广,就是皇帝第二子。

    任谁都得承认,年轻时的杨广英明神武,文韬武略都是不凡,可惜第二子的身份让他的处境极为尴尬。

    又与大哥太子杨勇关系极其恶劣,不论他们中谁当皇帝,都不会轻易放过另一位。

    杨广就是如此行事,坐上帝位后,杨勇一系嫡系子孙都倒了大霉,不是挂了就是废了。

    而且这其中还涉及了佛门和魔门的争斗,关系错综复杂凶险万分。

    当时杨勇作为太子,可谓最正宗的皇位继承人。

    佛门自然支持的是杨勇,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魔门惯会剑走偏锋,把宝压在了当时的晋王杨广身上。

    最后的结果杨广胜利了,佛门势力遭遇重大打击。

    可是眼下局势又动荡起来,李世民被佛门推出作为‘天定明君’,要说天下动荡背后没有佛门推波助澜,打死文龙都不相信。

    而杨广得位手段极不光彩,杀父杀兄才夺得皇位,但是偏偏在他的手中,隋朝摇摇欲坠,而传言中的蛟龙演得当年事,就暗指李家的第二子。

    至于安世济民,更是直指李世民,而他又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他越表现出英明神武的素质,就越是像当年的晋王杨广,而“演得当年事”,就是预言他要杀父杀兄,岂不让他的父兄心中猜忌和心寒?

    此传言既是提醒杨广,又直指李阀内部。

    杨广此时无论对朝堂的掌控力度还是自身威望还没到旨意不出宫廷的地步。

    他毕竟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只要李渊没有举旗造反,他只要顺手而动为李阀制造一些麻烦还是可以的,而且哪怕杨广没有作用,其它的几句传言,也可以提前使李阀内斗加剧,并且钳制李世民在李阀中的发展,甚至提前导致玄武门之变,这就是这些流言的真正用意了。

    这是真真正正的阳谋,就算明知是有人暗中挑拨,也由不得李家父子兄弟之间不生缝隙和猜忌。

    只因为最后的帝位,位置只有一个,没有人挑拨也会相互算计,挑拨只是把缝隙提前出现,并且强化了而已。

    李阀作为四大阀之一,人才如雨,谋将众多,又和突厥勾结,而且无论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等等,都是一世之雄,特别是李建成,真实历史上,起事之后,他就是主掌内政后勤,虽然表现不如世民显眼,但是才能绝对不逊色。

    谁都不乐意明明才华横溢,却偏偏所有光芒全都被自家弟弟抢去,尤其这位弟弟的目标还是他的世子或者然后的太子之位。

    想要借和氏壁,以及踩天下群雄的肩膀上位,还得看老子同意不同意!

    嘿嘿……

    坑已经挖好,就看后续事态如何发展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