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梦想国之择日再死 > 第六十三章 水匪

第六十三章 水匪

    李卓言正好见识江南人物气概,最好能收为己用,日后征战各国。柳征言国主忌朋党之行,兄长日后需小心谨慎。

    沈风思前世本尊曾来此地,有一飞来峰,上建灵隐寺。此间方丈慧诞法师知古通今,不知能否算出我前生后世。

    便建议午后去灵隐寺一游,众人纷纷纳罕,沈风何时有此雅兴?

    众女一听前去灵隐寺,欢喜响应,各自于房中打扮,半日方出。

    李卓言此时去恐已日暮,不如就在寺中住宿,命小二采买一百斤香油,五谷各一石送去灵隐寺。

    直至未时众人方缓缓出门,圣女与李彦同乘马车,其余人皆骑马前行。

    约一个半时辰,方到灵隐寺,远见一石窟,内塑一尊卧佛,袒胸露乳,笑容可掬。

    脚下泉水潺潺,飞来峰正面一座山门,黄色墙面,上嵌圆月窗,朱红木构大门,上题“仙灵所隐”,旁边一间匾题“灵鹫飞来”。

    远远望去,古柏森森,树林围绕,藤蔓绵延。沿途树上皆结红绸,随风飘荡。

    飞来峰旁一峰曰莲花峰,两峰中间搭建栈道,建一七层石塔,颜色略新,游人香客皆聚于此地。

    栈道半中一面诗墙,高约一丈,长约十丈,墙下设案,置有笔墨,供游人即兴发挥。

    唐轩去约知客僧,安排素宴夜宿。去了复回,“早知需银钱,便不用施舍油米。”

    原来知客僧言沈风一行华富,顺手化些佛缘。唐轩便认捐二十两。

    宁羽笑道:“开门迎客,便是生意。”

    只见诗墙上已有僧人题上引联。

    酒色财气刀,生如刃上漂。

    春夏秋冬日,去积业自消。

    唐轩于侧挥笔而就。

    醉后逢知己,色揽一楼春。

    财去自有道,气通长精神。

    众人称妙。

    李卓续题:

    无酒不成宴席,无色月自孤悬。

    无财难言远大,无气战无胜机。

    柳征续题:

    美酒助礼乐,绝色春所依。

    财闲识今古,气定人不欺。

    宁羽见沈风麻爪,心想从未见沈风写字,只道不擅笔墨,便欲耳语。李彦蹑于二人身后,悄悄偷听。

    圣女言:“郎君言,我来写。”

    沈风口占一绝:

    把盏不言旧事,得意不可再往。

    财去不动声色,风来立马横刀。

    众人齐呼大妙。

    时华灯初上,一小僧近前言住持有请。众人跟随来到经堂,只见一老僧正在问佛,经堂四壁皆悬挂经文图画,有佛陀大伽叶为首,阿难诵经,优婆离诵律,诸长老记录集结修订之图画。

    萨拉公主言此为记录天竺佛教三藏十二经之初始。

    众人席坐于蒲团,静待老僧礼毕。

    老僧言为对治众生疑惑,设戒、定、慧三学,为讲说法义,所以立经藏。为使众生远离苦乐二行,为成戒学、心学,为成就法义,所以立律藏。为对治自心的见取,为成就慧学,通达法义,所以立论藏。

    言罢对沈风一行施礼入座,挥手众僧散去。

    目视沈风,稽首道,“豹变龙兴,光华灿然,赤身莫寻来处,事事奋发振新。”

    沈风回礼,李彦施礼言:“佛若明,则知我所求,若不明,我求之无益。”

    “苦思苦想,劳心有成,清风借力,欢笑前程。”老僧垂眉开眼。

    李彦低头朝宁羽偷笑。

    众人暗惊,心思老僧有神奇之处。唐轩立李卓身后言,“大师,解一解我主之心忧。”

    李卓哈哈一笑:“问心而论,岂可代言。”

    老僧言:“善哉善哉,无问可答,有问无答,皆在佛缘。天上风,天边月,月白风清,两两相当。”

    宁羽耳语契美,言公子心有顾虑,然已定称心如意之人,可勇抗外力。契美双手合十行礼。

    唐轩见事和谐,拱手施礼:“大师,闲座趋吉避凶,此乃读书人礼仪,我近日可有凶兆?”

    老僧微微一笑,“吉凶祸福,岂能一言而定,凡事由心,相依回转。”

    “将休未肯休,花逢春雨艳难留,得意归休,失意归休,仙家只此一筹谋。我等不便叨扰大师。”宁羽言毕施礼。

    老僧命知客奉茶起身辞去,众人入斋室用饭。

    柳征言:“佛家隐晦之言,通用各人,不便深究。”

    沈风哈哈大笑:“立一世人,便是修一世佛。心有所寄,身有所托,当去除羁绊,潇洒处世。方为不负如来不负卿。”

    搏格起立:“既食野兽之血,当与野兽无异。我已非果腹佛徒。今日便拜沈将军为师,即无佛心,便当建功立业。”

    李卓言:“大丈夫当逍遥旷达,不枉此生。”

    宁羽故语圣女:“两人来此烟花名城,定是嫌我们绊脚。”

    唐轩躬身抱拳:“仙长果然闻弦歌而知雅意,望成全我等未识江南妙处之憾事。”话音未落,一只素包直击中面门。

    李彦叉手负气而立,“你要去便去,我们亦未阻拦。”

    众人于寺中留宿,唐轩搏格因嫌菜淡无味,便下山游街逛巷,寻一教坊,门前一河。

    河两岸为市,遍挂粉色与红色灯笼,上下倒映,歌伎与桥上弹唱献舞。文人狎客穿行,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二人寻最阔一家,五进大院,高三层,飞檐画廊,朱门镂窗,白墙黑瓦,娴静典雅。进门由小厮相迎,胭脂酒气弥漫,调笑行令声声入耳。

    唐轩言此地可比京都,不但具江南娇柔体态,且知书能言,擅长分别品流,衡尺人物。我二人虽不擅吟诗作对,然天下财帛即共识,当下要一大房,准备彻夜不归。

    房内一桌,可坐十人,唐轩赏五两银子与小厮,顷刻来了四名女子入座,点好酒菜。一人鸣筝坐,一人舞娉婷,另二人相伴左右,斟酒应对江南风土。唐轩询问可识聂火此人?

    “聂火乃钱塘刺史聂虎之长子,前柱国将军聂言之孙。杭州府临安七子之首,坊间颇有才名,此地去二里,便有一座青玉阁,西湖岸花魁顾玉便是聂家公子所养。便是钱塘文人必至之地。”

    “如何得见?”

    “此地与北地不同,须经骑楼赛诗,由丫鬟摘得好的抄录,送与娘子看,如此文采便是第一关。”

    唐轩思众人中文采颇一般,唯宁仙长略胜,却是女子之身。若合众人之力,写出一首半首亦未尝不可。

    女子接上言,“第二道便是打茶围,入围之雅士围坐品茶,各展才华,然需打赏小厮丫鬟,捶腿揉肩,打尖小食,皆在其列。又曰开盘。若文采斐然,又挥金如土,自然得娘子召见上楼。”

    唐轩思数日后冬月初七有一战,宁仙长善妒,万不会让沈风前去青楼。惟李卓柳征尚可行。

    便言:“我二人习武之身,未曾破戒。”二女闻言略显失意。

    唐轩取二十两纹银打赏四人,二女见如此豪阔,如何能放走?便偎依相贴,竭尽挑逗,惹得二人心猿意马。

    搏格忽言:“师父已经成亲,自然早已破戒,然功夫日益精进,我二人便是联手也打他不过。”

    唐轩点头称言之有理,遂将心安放,留宿于此。两个火焰童子军,是夜倾囊相授,直至日中方起。

    二人复上山寻李卓一行,只见昨日石窟卧佛处,数十名僧人正挖开一池,约五丈见方,四周立围栏,植入奇花异树,摆放雕塑。

    池中一泉,由一汉白玉童子像手中流出,落入一盆。知客僧于道旁介绍,此地为许愿池,许愿时若将铜钱掷入童子盆中,便是提醒佛祖挂怀。

    池尚未建成,便有人于栏外投掷。有人铜钱投尽未中,便投碎银,铮铮不绝。

    正巧沈风一行走过,知客僧上前施礼,言多谢昨日将军点醒。

    沈风指点,此盆仍略大。

    宁羽嗤笑:“昨日带偏一个和尚,今日又带偏一群和尚。”

    时有天竺人牵一幼象,供人观奇,游人纷纷上前抚摸其长鼻。

    李彦立于石墩之上,双手撑在沈风肩上观看。因贪脖间温暖,便将手探入沈风怀中,以肘支肩。

    圣女呼叫:“彦儿妹妹,成何体统?”

    李彦转头嘻嘻调笑:“如果大象被人喜爱,象鼻子就不属于他自己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